江夏城的黃昏浸染著長江水汽,將碼頭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諸葛亮立于船舷,看著遠處城墻上東吳的赤旗在晚風中獵獵作響。水浪輕拍船身,帶著長江特有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
“先生,前面就是江夏了。“趙云指著前方漸近的城池,銀甲在夕陽下泛著柔和的光澤。
諸葛亮微微頷首,目光卻落在趙云年輕的面龐上。前世長坂坡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此刻還未經歷那些血與火的洗禮。建安十三年的趙云,眼中還保留著那份純粹的忠勇。
“子龍。“諸葛亮突然開口,“若遇敵圍,當先保自身,再圖破敵。“
趙云一怔,隨即笑道:“先生何出此言?云身為武將,自當赴湯蹈火...“
“活著才能盡忠。“諸葛亮輕搖羽扇,聲音低沉得只有兩人能聽見,“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要孤軍深入。“
趙云眼中閃過一絲困惑,但還是鄭重地點了點頭。諸葛亮轉過頭去,掩去眼中那一瞬的痛色——前世趙云正是在一次孤軍深入中身負重傷,埋下了早逝的病根。
船靠碼頭,江夏太守黃祖已派人相迎。劉備整了整衣冠,率先下船。諸葛亮緊隨其后,羽扇綸巾,在眾多武將中格外醒目。
“劉皇叔遠道而來,黃太守已在府中設宴。“一名文士打扮的東吳使者上前行禮,“在下諸葛瑾,奉命相迎。“
諸葛亮心頭一震。兄長!眼前這個與自己有七分相似的男子,正是他多年未見的親哥哥。前世孫劉聯盟破裂后,兄弟二人終生未能再見。
“兄長...“諸葛亮脫口而出,隨即意識到失言,連忙改口,“閣下莫非是江東諸葛子瑜?“
諸葛瑾驚訝地打量著諸葛亮:“足下是...“
“南陽諸葛亮,字孔明。“諸葛亮深深一揖,聲音微顫。
“原來是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諸葛瑾恍然大悟,“久聞先生與我同宗,不想今日得見。“
兩人對視一眼,默契地沒有點破兄弟關系。劉備在一旁看得分明,卻也不說破,只是笑道:“二位既是同宗,更該好好敘談。請帶路吧。“
黃祖府邸燈火通明。宴席間,諸葛亮注意到東吳使者魯肅一直暗中觀察自己。這位江東謀士年約三十,面容敦厚,眼中卻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酒過三巡,黃祖起身道:“劉皇叔,魯子敬先生此次前來,除了吊唁劉景升,還帶來吳侯的問候。“
魯肅拱手道:“吳侯久聞皇叔仁義,特命肅前來致意。今見皇叔風采,更勝傳聞。“
劉備連忙還禮:“孫將軍雄才大略,備仰慕已久。“
諸葛亮輕咳一聲,劉備會意,繼續道:“如今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知孫將軍有何打算?“
魯肅目光一閃,看向諸葛亮:“此事...不如稍后細談?“
宴席散去,魯肅果然私下求見。劉備命人備好靜室,只帶諸葛亮一人相見。
燭光下,魯肅開門見山:“曹孟德已平定北方,下一步必圖荊州。劉皇叔兵微將寡,如何抵擋?“
諸葛亮輕搖羽扇:“子敬先生既知此危,可有良策教我?“
魯肅沉吟片刻:“荊州與江東唇齒相依,吳侯不會坐視曹操得逞。只是...“他壓低聲音,“江東內部對是否與皇叔聯合尚有分歧。“
諸葛亮微微一笑:“張昭主降,周瑜主戰,可是?“
魯肅大驚:“先生如何得知?“
這在前世是赤壁之戰前的公開秘密,但此時確實應是東吳內部機密。諸葛亮不慌不忙:“亮略通占卜之術。此外...“他直視魯肅,“周都督雖主戰,卻擔心我主得荊州后反成東吳之患,是也不是?“
魯肅手中茶杯差點跌落:“先生真神人也!“
諸葛亮趁熱打鐵:“請子敬轉告周都督,我主愿與東吳共分荊州,互為犄角。曹操若破一家,另一家必不能獨存。“
“共分荊州?“魯肅若有所思,“具體如何分法?“
諸葛亮從袖中取出一卷絹圖,在案上展開:“以江夏為界,東屬吳,西屬我主。雙方互不侵犯,共抗曹操。“
魯肅仔細查看地圖,眉頭漸漸舒展:“此議甚善。只是...“他猶豫道,“公瑾多疑,恐難輕信。“
諸葛亮早已料到:“請子敬帶一句話給周都督——'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是何意?“魯肅困惑不解。
“都督聽后自會明白。“諸葛亮神秘地說。前世曹操筑銅雀臺欲納二喬,是刺激周瑜決心抗曹的關鍵。如今提前七年拋出此句,必能觸動周瑜。
夜深人靜,魯肅告辭離去。劉備不解地問:“先生,'銅雀春深'是何典故?“
諸葛亮笑答:“曹操素有收集美人之癖。大喬小喬國色天香,他早有意納入后宮。“
劉備恍然大悟:“先生妙計!周瑜娶小喬,最忌此事。“
正說話間,趙云匆匆進來:“主公,先生,江邊發現曹軍細作!“
諸葛亮并不意外:“曹操耳目靈通,必已知我等與魯肅會面。“
劉備擔憂道:“若曹操因此提前出兵...“
“正合我意。“諸葛亮眼中精光閃動,“亮正要他早動。“
次日清晨,諸葛亮獨自在江邊漫步,思考下一步計劃。江水滔滔,遠處漁歌互答,一派平和景象。但他知道,這平靜很快將被戰火打破。
“孔明先生好雅興。“
諸葛亮回頭,見魯肅踏著晨露而來,眼中帶著興奮之色。
“子敬兄起得早。“諸葛亮拱手。
魯肅快步走近:“昨夜我飛鴿傳書周都督,今早已得回復。“他從懷中取出一封信箋,“都督邀先生前往柴桑一敘!“
諸葛亮展開信紙,上面只有寥寥數字:“'曲有誤,周郎顧'。先生既知此,請來一晤。“
諸葛亮會心一笑。這是他與周瑜前世的一段佳話——他故意彈錯曲子,引得精通音律的周瑜回頭。但此時銅雀臺未建,周瑜也還未有“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自己卻能道破,難怪周瑜震驚。
“何時動身?“諸葛亮收起信箋。
“今日午時便有船東下。“魯肅頓了頓,“不過...都督希望先生獨自前往。“
諸葛亮料到周瑜會有此要求:“理當如此。“
回到驛館,諸葛亮將情況告知劉備。劉備雖有不舍,但也明白此事關乎大業:“先生務必小心。我讓子龍暗中保護?“
諸葛亮搖頭:“周瑜多疑,人多反而不美。亮自有準備。“
午時將至,諸葛亮只帶一張古琴和那把劉備所贈佩劍,登上了東吳的輕舟。江水悠悠,兩岸青山如黛。魯肅站在船頭,指著前方一處轉彎:“過了那個江灣,就是柴桑地界了。“
諸葛亮立于船尾,手指輕撫琴弦。前世此時,他尚未出山,而如今他已站在歷史轉折點上,準備改寫天下格局。
“先生琴藝如何?“魯肅好奇地問。
“略知一二。“諸葛亮微笑,“不如為子敬兄奏一曲《流水》?“
琴聲起,清澈如溪流,時而舒緩如平湖,時而急促似奔瀑。魯肅聽得入神,不覺已到柴桑碼頭。
碼頭上一隊東吳士兵肅立,為首一員大將金盔銀甲,面容俊朗,正是周瑜周公瑾。
琴聲戛然而止。周瑜大步上前,目光如電:“方才可是先生在撫琴?“
諸葛亮拱手:“正是劣技,擾都督清聽。“
周瑜緊盯諸葛亮:“那'銅雀春深'之言,也是先生所說?“
諸葛亮不卑不亢:“正是。“
“先生如何知曉曹操有此野心?“周瑜聲音轉冷,“莫非與曹賊有舊?“
諸葛亮從容道:“曹操好色,天下皆知。河北甄氏、鄒氏皆遭其辱。二喬國色,豈能幸免?“
周瑜臉色陰晴不定,突然轉身:“先生請隨我來。“
一行人來到周瑜府邸。屏退左右后,周瑜直入主題:“先生欲孫劉聯合,共抗曹操。然劉皇叔兵不過數千,將只關張,有何資本與我東吳結盟?“
諸葛亮早有準備:“都督所慮極是。故我主愿以江夏為質,暫借荊州南部安身。待共破曹操后,再行交割。“
“借荊州?“周瑜冷笑,“劉備乃梟雄,得荊州后豈會歸還?“
諸葛亮不慌不忙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此乃我主親筆所書盟約,愿以漢室宗親之名立誓,破曹后即還荊州于東吳。“
周瑜接過細看,面色稍霽:“即便如此,曹操大軍數十萬,如何抵擋?“
“曹軍雖眾,卻有四敗。“諸葛亮豎起手指,“一者,遠來疲憊;二者,不習水戰;三者,北兵南來水土不服;四者...“他意味深長地看著周瑜,“連環戰船,易攻難守。“
周瑜眼中精光暴射:“先生怎知曹操會用連環船?此計尚未實施!“
諸葛亮笑而不答,轉而問道:“都督可曾聽說'火燒赤壁'?“
“赤壁?“周瑜皺眉,“那是何處?“
諸葛亮指向墻上地圖的一處:“此地江面寬闊,北岸多蘆葦,南岸多礁石。若曹軍至此...“他做了個火焰升騰的手勢。
周瑜與魯肅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震驚。周瑜深吸一口氣:“先生真乃神人。公瑾愿與皇叔結盟,共抗曹操!“
當夜,周瑜設宴款待諸葛亮。酒至半酣,周瑜命人取來自己的焦尾琴:“久聞先生精通音律,可否賜教一曲?“
諸葛亮心知這是周瑜的試探,欣然應允。他輕撫琴弦,奏的正是前世那首《長河吟》。琴聲時而如大江東去,時而似萬馬奔騰,聽得滿座皆驚。
曲終,周瑜嘆服:“先生琴藝,更勝傳聞!“他親自斟酒相敬,“公瑾有一疑問,先生如何得知'曲有誤,周郎顧'之說?此乃我幼時軼事,外人絕不知曉。“
諸葛亮舉杯輕啜:“天機不可盡泄。都督只需知道,亮與東吳,同氣連枝。“
宴罷,周瑜親自送諸葛亮至客房。月光如水,灑在兩人身上。周瑜忽然低聲道:“先生既知未來,可知公瑾壽數如何?“
諸葛亮心頭一震。前世周瑜英年早逝,年僅三十六歲。他沉默片刻,道:“都督若能戒驕戒躁,寬心養性,可享遐齡。“
周瑜若有所思,拱手離去。
三日后,諸葛亮帶著周瑜親筆所書的盟約返回江夏。劉備早已望眼欲穿,見諸葛亮平安歸來,大喜過望:“先生此行如何?“
諸葛亮取出盟書:“東吳愿與我軍聯合,共抗曹操。“
劉備展開盟書,越看越喜:“先生大才!竟能讓周瑜如此讓步!“盟約不僅同意借荊州,還承諾提供糧草軍械。
諸葛亮卻無喜色:“主公,曹操得知孫劉聯合,必會提前出兵。我軍須早作準備。“
正說話間,關羽急匆匆進來:“大哥,探馬來報,曹操親率大軍二十萬,已向新野進發!“
劉備大驚:“如此之快!“
諸葛亮羽扇輕搖:“果然來了。“他轉向關羽,“云長,速回新野,組織百姓撤離。記住,沿途多設疑兵。“
關羽領命而去。諸葛亮又對趙云道:“子龍去江夏水寨,協助東吳水軍備戰。“
眾人領命而去后,劉備憂心忡忡:“先生,新野小縣,如何抵擋曹操大軍?“
諸葛亮目光堅定:“不必抵擋。亮早有安排,我軍暫退樊城,誘敵深入。“
當夜,諸葛亮獨坐燈下,給馬謖寫了一封密信,命他速往西涼聯絡馬超。同時,他派心腹持特殊信物前往漢中,尋找一位名叫法正的年輕人——前世劉備取西川的關鍵謀士。
一切安排妥當,諸葛亮走出房門。夜空繁星點點,銀河橫貫天際。他掐指一算,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東風將至矣。“
而在許昌丞相府,曹操正大發雷霆:“劉備竟敢聯合孫權!“他一把掀翻案幾,“傳令三軍,即刻南下!“
謀士郭嘉病容憔悴,仍強撐進言:“丞相...孫劉聯合...需用反間計...“
曹操冷靜下來:“奉孝有何妙計?“
郭嘉咳嗽幾聲,低聲道:“可派人散布謠言,說周瑜...欲借聯合之名...吞并劉備...“
曹操瞇起眼睛:“好計!就依奉孝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