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地理,南邊靠海,西邊是無盡大荒,北部是連綿不絕的秦嶺,只有東部和晉國直接接壤,也就是秦晉兩國的戰場。秦國東部防線有三大關隘,正是因為這三關的存在,才阻擋住了晉國的進攻。這三關按地理位置分列在東部的上中下三路,上路為蕭關,依據秦嶺而建;中路為函谷關,依據崤山而建;下路為武關,依據南嶺而建。《論高地三路兵線的重要性》一書中論證了這三關在地理和戰略上的重要性。
三關外圍還有一些小的關卡,主要是作為緩沖地帶,負責提前預警和偵查。中路的函谷關后還有一個大關為潼關,用來訓練新兵和支援三關。正面防線的三關再加潼關,這四關基本聚集了秦國所有的兵力,共計四十萬。其中三關各有一位征字號將軍駐守,潼關由多個鎮字號將軍共同駐守。和平時期,這些關口一般安排一位鎮字號將軍駐守即可,但現在是戰時,需要重兵駐守。
秦二十三年,秋,七月中旬。
林驕一行先來到了潼關報到,潼關中大多都是新兵,新兵又分為訓練期的新兵和訓練好的新兵。訓練好的新兵隨時會被派遣到前線,來補充前線的傷亡。林驕進入潼關的時候,就遇到一隊士卒往東而去。
林驕拿出自己的縣武校尉任命書,軍官根據前線的戰報,讓林驕去函谷關報到。函谷關的守將正是征西將軍衛靖。軍隊的編制按三倍依次遞增,正常編制的情況下,征字號將軍下有三個鎮字號將軍,鎮字號將軍下有三個州武校尉,州武校尉下有三個郡武校尉,郡武校尉下有三個縣武校尉。所以衛靖麾下共有八十一個和林驕同級的縣武校尉,兩者相差了四個級別,這次上任不知道能不能見到衛靖。
函谷關外圍有十個小關卡,每個關五百到千人不等;除了這些小關卡,關內周邊還有七個軍營,十萬大軍就分散駐軍在這些軍營和關卡。林驕來到函谷關,參見了自己的上司郡武校尉馮明,上司的上司州武校尉蔣修。同在的還有直屬上司麾下的另外兩個縣武校尉以及一個修士。軍中的修士主要負責防范軍營附近出現的妖獸,以及保護軍官的安全。這名修士名叫趙云,筑基九階,來自宗正府,屬于皇家培養的修士,分配給林驕所在部隊。
蔣修介紹大家互相認識,然后給林驕說明了下東部防線以及函谷關的大體部署情況,基本就是前文提到的內容。之后又提到了晉國的部署。
蔣修:“晉國這三年,修建了五大軍營,三前兩后,對標我方三路關口,估計約有五十萬大軍。另外還有十萬分散在十三州各個城池,州郡縣的劃分下一縣為一城,十三州共計三百二十五座縣城,每城約為數百到數千不等的守軍,鄰近前線的駐軍會多一些。”
秦晉兩國的大體部署就是如此了,至于詳細的部署,例如晉國五大軍營的附屬軍營有多少,分別在何地;秦國函谷關內的附屬軍營又是如何部署的。這些就只有各自的高級軍官才能知道了。
馮明:“新來的軍官,一般都會安排到外圍的小關里面,熟悉防守和偵查的工作,你現在擔任的是葫蘆關的守將,待會我派人帶你去駐地,到了駐地后會有參軍給你介紹具體情況。”
林驕:“收到。”
馮明:“修士數量比較少,縣武校尉只有一個配額。以后趙云就負責保衛你的安全,以及防范駐地出現的妖獸。函谷關里有專門的修士每天會巡查各地,駐地出現妖獸的概率還是很小的,所以趙護衛主要還是保衛軍官的安危。”
林驕雖說是修士,但對這種安排沒理由拒絕,多一個修士多一份力量。
林驕:“有勞趙護衛了。”
趙云:“職責所在。”
辭別了上官,林驕一行在帶領下來到了葫蘆關。葫蘆關的地形類似葫蘆,設立了兩處防守駐地,一處在葫口,一處在葫腰,一前一后,實際算是兩個關口。縣武校尉領軍一千,底下設立一個副官和一個參軍,還有十個百夫長。副官在葫腰駐守,主將和參軍在葫口駐守。葫腰四百守軍,葫口六百守軍。
林驕先到葫腰,會面了副官和四位百夫長。副官名叫楊進,年齡三十左右,樣貌孔武有力,互相認識后,林驕又趕往葫口,見到了參軍和另外的六名百夫長。參軍名叫徐朗,三十多歲,一副書生形象,主要是負責給主將提供軍事參謀。
徐朗給林驕介紹了六名百夫長,林驕也介紹了自己的親兵給對方,互相認識后,徐朗領林驕來到了住處。
守將的住處有兩個房間,主室是個套間,分了內外兩室,一般是主將和護衛來住;另外一間是副室,由親兵來住。主室的內室由林驕來住,外室多加了一張床,荀矛和趙云來住,其他親兵住在副室。至于禾薇,就和軍中的女醫同住了,雖然身處軍營,但生活上倒也沒有太大的不便之處。
徐朗協助眾人安排好住宿后,就給林驕介紹了守關的一些日常。
徐朗:“大的關口有車馬可以通行的大道,我們駐守的小關只有一些小道,而且地理位置比較險峻,所以很少有敵方大部隊來攻。我們主要還是偵查敵人的動向,看有沒有敵軍來攻打函谷關,然后及時匯報。駐軍的軍務有警戒、巡視、訓練。警戒由兩百人負責,分四個小隊輪換,也就是每次當值有五十人;巡視由一百人負責,需要外出到附近偵查;剩下的三百人進行日常訓練,敵軍來襲時負責守關。各百夫長輪換執行這三項任務。”
介紹完守軍的軍務,徐朗又繼續說明敵方的動向:“有時敵軍為了掩護真實行動、或是來騷擾、試探等,也會派出小隊來攻打。這三年來,平均每個月都有那么一次,每次丟下十幾具尸體就撤退了。”
林驕心中盤算,這樣駐守下去,一年也就一百多功勛。自己現在的功勛兩千剛出頭,要積攢到上一級郡府校尉的三千功勛,都要十年光景才行,這還是自己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前提下。看來還是得靠主動進攻,被動的靠敵軍來投喂,軍功還沒攢夠,自己的壽命怕是先不夠了。
林驕:“有勞徐參軍介紹了。”
徐朗:“應該的,今天天色已晚,訓練和巡查已經結束了,明天我再帶林校尉巡視全軍吧。待會會有士卒送飯來,林校尉沒有其他吩咐的話,屬下就先告退了。”
荀矛這時開口道:“徐參軍,校尉的飲食和士卒一樣嗎?”
徐朗:“一樣的。”
荀矛:“好。”
林驕:“我也沒其他事情了,待會我會到營房看看大家,大家照常行動,不必額外準備。”
徐朗:“好的。”
徐朗離開后,眾人收拾房間。
林驕:“荀叔,初來乍到,怎么讓全軍將士迅速認同我。”
荀矛:“我有四點建議。第一是同甘共苦,拉近關系。以后少主每天到營房和士卒們一起吃飯,軍中每十人同宿一個營房,一天轉十個,有六天就把各營都轉到了。剛開始要帶上對應的百夫長,以后熟悉了可帶可不帶。”
“第二是犒勞將士,增進感情。借著訓練為由,可以安排一隊士卒一起到附近打打獵,改善下全軍的伙食。軍隊打獵是有限制的,但偶爾也可以破例一次,大家彼此都是心照不宣,不過分就好。”
“第三是祭拜犧牲的士卒,通過懷念和感恩來表示仁義。戰死的士卒是如今活著的士卒的戰友,大家曾經一起吃飯一起同眠,彼此作戰,彼此擋槍。新的士卒會替換他們,但我們不能忘記他們。”
“第四是借助老將軍的身份,建立信任和威望。老將軍曾是鎮西將軍,為了掩護大軍撤退而犧牲。現在駐守函谷關的衛靖將軍,就是當年老將軍的上司,所以老將軍當年掩護撤離的正就是現如今函谷關的守軍。才過去三年,老將軍的恩情大家應該還記著。你是老將軍之子,大家知道這個信息,必定會對你更加認同。不過這個信息我們不能主動傳揚,等他們來打聽的時候透露出去即可。”
“牛大、熊二、鄭七、王八、禾薇,近日有人打聽林校尉身份的時候,你們就把林校尉是林虎將軍之子的消息傳出去。”
牛大道:“還要等他們來打聽?不如我直接去給他們說,省的費事。”
熊二:“俺也可以。”
鄭七:“咱們主動去說屬于打擾老將軍的安息,有利用之嫌。但他們問了,那就是懷念老將軍。”
王八:“你們兩個也不想打擾老將軍的安息吧?”
牛大:“你個小八還用激將法,老牛我可不吃這一套。少主本來就是老將軍的兒子,這是事實啊,還不能光明正大的說出去?”
荀矛:“如果少主有一定的戰績,直接說出去確實可以省事。但現在少主初來乍到,一來就高調宣揚此事,弄不好會被認為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容易被人審視看輕。所以這件事情不能操之過急,順其自然就好。有一點大家還是得明白,有恩情的是老將軍而不是少主,借勢的時候自己也得有勢。”
熊二:“那如果沒人問呢?”
荀矛:“那就等待時機。”
眾人應允。
之后,林驕去找了參軍徐朗,一起到伙食房認領了自己的晚餐。接著又找來了一個百夫長,林驕計劃到這個百夫長的十個營房都轉了一圈,和士卒們一起吃飯,一起聊天。
來到營房,和士卒們一起吃飯。林驕說起了自己在銀巡司的一些經歷,專門挑了一些正能量的事跡來說。士卒們對修士還是挺好奇的,之前他們可能都沒有這樣近距離的接觸過修士,一個個都聽得津津有味。
之后換士卒們講起各自的經歷,基本剛開始都是莊稼漢,后來才參軍的。有幾位老兵還真是當年林虎掩護撤退回來的。
本來打算轉夠十個營房的,才轉了四個就到休息時間了。晚飯在第一個營房就吃完了,之后三個營房都只是閑聊。
第二天,參軍徐朗帶著林驕巡查全軍。荀矛、趙云、禾薇、牛大、鄭七幾人跟隨,熊二和王八守家。
林驕把親兵和護衛分了三組,荀矛、趙云、禾薇一組,牛大和鄭七一組,熊二和王八一組。這樣安排下來,各組可以分工進行任務。
眾人來到訓練場,葫蘆關葫口有六百人分六隊,目前這兒待命的有四隊人,另外一隊是警戒任務,沒有趕來集合,還有一隊是夜間警戒,白天正在輪休。但這兩隊的百夫長到齊了。
從左到右,依次是一隊到四隊,每隊一百人,按四乘二十五排列,四隊全部就是十六乘二十五排列。最前面的是各百夫長。一隊百夫長何濟,二隊百夫長呂通,三隊百夫長施洪,四隊百夫長張凌,五隊百夫長孔平,六隊百夫長曹預。除了五隊和六隊,其他百夫長清點人數后陸續匯報士卒已到齊。全軍看向臺上的林驕。
林驕這時接過牛大遞過來的大弓,拉弓射向了百步外的箭靶,一箭正中靶心。全軍一時收心,靜等林驕說話。
林驕:“我是新上任的縣武校尉林驕,今后和大家一起駐守葫蘆關。”
林驕:“豈曰無衣?”
眾士卒:“與子同袍!”
林驕:“修我戈矛。”
眾士卒:“與子同仇!”
林驕:“倒在三關的晉軍尸體已過十萬;十三州的百姓也殷切盼望著秦國的旗幟歸來;晉國的大修士、謫仙都被我們國師壓制。我相信攻守之勢不久將會徹底逆轉,那將會是我們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
林驕:“驅除晉虜,光復十三州!”
眾士卒:“驅除晉虜,光復十三州!”
之后安排第四隊出去巡查,其他三隊在訓練場訓練。新兵的訓練一般比較繁重,正式兵倒只是基本的訓練,早上跑跑步保持身體不要銹,跑完后由百夫長發出指令來指揮行動,大抵就是前進后退集合分散之類的操作,下午是射箭訓練。駐軍要保存體力來預防敵軍來襲,所以訓練不宜過大,另外也可以節省糧草的消耗。
林驕監督完各隊伍的晨練,便叫上參軍徐朗和五隊的百夫長孔平,到關內的各個哨站一一巡察。巡察完已到中午,然后繼續和士卒們一起吃飯混臉熟。
飯后回到房間。
林驕:“荀叔,哨站的設置你怎么看?”
荀矛:“各方位都可以觀察到,位置都合理。”
林驕:“好。”
下午士兵們訓練射箭,每人射夠三十箭就行,林驕觀察了一陣就離開了。接著在徐朗的帶路下到葫蘆關周圍轉了一圈,熟悉附近的地理,南邊的山里面動物比較多,明天可以去打獵。回來后當天晚上繼續到各營房視察。
以前銀巡衛是一隊兩人,彼此屬于合作。現在擔任縣武校尉,一下要管理這么多人,一個個交道打下來頭昏腦漲。林驕一時之間感覺有些應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