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方探聽,虞丹總算拼湊出了這處寶地的來龍去脈。
此地,竟是百年前一位赫赫有名的筑基修士。
“思遠上人”的坐化洞府。
這位“思遠上人”修為已臻筑基圓滿之境。
距離結丹之境僅差臨門一腳!
更令人震撼的是,據傳他不知付出了何等驚人的代價,竟從慶國頂級宗門“明玉宗”手中。
換取到了一枚傳說中的“結金丹”。
結金丹!
那可是足以讓無數筑基修士為之瘋狂的至寶!
服用此丹,突破結丹期的成功率能憑空增加三成之多。
而“思遠上人”本身資質亦是不凡,傳聞乃是五品靈竅。
突破結丹本就有著近兩成的先天把握。
若再輔以結金丹,成功率直逼五成,這在修行界,已堪稱極高的把握了。
當年,不知多少修士翹首以盼,等著“思遠上人”功成出關。
尊稱一聲“思遠真人”。
然而,這位寄托了無數期望的上人,自閉關沖擊結丹后。
便如石沉大海,音訊全無。
百年光陰流逝,曾經的期待早已冷卻,他的名字也漸漸被世人遺忘。
誰曾想,百年之后,其坐化之地的現世,竟讓這位沉寂已久的名字再次響徹潘陽!
蜂擁而至的散修,便是這消息轟動性的最好證明。
短短幾日,虞丹在城中穿行打探時。
便已感應到不下十數位練氣九層修士的氣息,個個眼神熱切。
而這場風波的源頭,虞丹也查清了。
最初發現洞府的幾名散修,竟在其中尋獲了一枚“筑基丹”。
巨大的誘惑瞬間撕裂了他們脆弱的同盟,一場慘烈的自相殘殺在洞府內爆發。
最終,僅有數人僥幸逃出生天。
其中一人,其道侶殞命于同伴之手,悲憤欲絕之下。
此人竟將“思遠上人”坐化之地藏有“筑基丹”的消息徹底捅了出去。
“筑基丹”三字。
如同投入滾油的火星,瞬間點燃了整個底層修士的狂熱,消息以燎原之勢瘋狂傳播。
若非潘陽城附近的幾大本土勢力,幾家實力雄厚的修仙世家和宗門反應迅速。
聯手封鎖了關于“筑基丹”的核心消息。
并強力介入,恐怕涌來的修士數量還要翻上數倍!
當虞丹確認洞府中確有“筑基丹”存在時,心中亦是翻江倒海。
他立刻深入打探了這位“思遠上人”的生平。
此人生于一個名為“謝家”的筑基家族,俗名早已湮沒。
他自幼便展露驚人天賦,被謝家傾全族之力培養為筑基種子。
“思遠上人”也確未辜負期望,短短十余載便修至練氣圓滿。
謝家不惜血本,從明玉宗為他求來一枚珍貴的筑基丹。
而他也不負眾望,有驚無險地踏入了筑基之境,成為謝家新的擎天之柱。
此后百年。
“思遠上人”修為一路高歌猛進至筑基后期。
然而,結丹的執念讓他漸漸陷入瘋魔。
為了籌集資源,他不惜耗盡家族底蘊,最終導致曾經顯赫的謝家轟然崩塌。
即便如此,他竟仍以某種不為人知的巨大代價,從明玉宗換得了一枚“結金丹”。
諷刺的是,縱有結金丹相助,這位天資卓絕、執念深重的上人,終究未能叩開結丹之門。
又過百年,其坐化之地才重現天日,更有一則隱秘傳聞在散修間流傳。
這位“思遠上人”生前還是一位筑基級別的煉丹師。
他為了突破結丹,曾異想天開,企圖煉制大量“筑基丹”。
依靠其狂暴藥力強行沖擊結丹瓶頸,后來因成功換取到“結金丹”。
才將這瘋狂計劃擱置。
這也完美解釋了為何他的坐化洞府中會有“筑基丹”留存。
那很可能是他當年留下遺物。
然而,殘酷的現實擺在虞丹面前。
由于消息泄露,潘陽城附近的幾大世家宗門反應極其迅速。
他們已派出筑基修士坐鎮,將“思遠上人”坐化之地方圓十里之地徹底封鎖。
層層疊疊的法陣靈光日夜不息,別說練氣散修想潛入,就連一只飛鳥都難以逾越。
這銅墻鐵壁般的封鎖,讓虞丹心頭苦澀。
若不知曉“筑基丹”的存在也就罷了,如今明知近在咫尺的希望就在那洞府之中。
卻只能隔陣興嘆,如何不讓他焦慮萬分?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
“筑基丹”的消息如同一塊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波瀾早已無法平息。
散修一方雖看似一盤散沙,但其中并非沒有強者。
虞丹在打探中已捕捉到風聲。
已有至少兩位筑基境界的散修前輩悄然抵達了潘陽城!
此刻的潘陽城,看似平靜的繁華之下,暗流洶涌,殺機四伏。
隨著聞風而來的散修數量與日俱增。
幾大勢力布下的封鎖線也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虞丹不止一次聽到有大膽的散修團伙試圖沖擊法陣薄弱處。
最驚險的一次,數名實力強橫的練氣九層修士聯手,甚至短暫撕開了一道縫隙。
若非坐鎮陣中的筑基修士雷霆出手,瞬間將幾人斬殺。
恐怕早已有人鉆入那神秘的洞府了。
正當虞丹在靜室中蹙眉苦思,權衡著是否該冒險靠近封鎖線尋覓機會時。
“咻!”
一道細微的破空聲響起,只見一道凝練的黃色流光,竟詭異地穿透了緊閉的窗戶縫隙。
無聲無息地懸停在虞丹面前。
虞丹瞳孔一縮,瞬間法力流轉,戒備之意陡升。
黃光散去,露出一張材質特殊的淡黃色符箓,正是一張修行界中常見的傳音符!
虞丹目光微凝,沉吟片刻。
伸指隔空一點,一縷細若游絲的法力精準地落在符箓之上。
“噗!”
符箓應聲燃起一團明黃色的火焰,一個低沉渾厚的男聲從中清晰地傳出。
“諸位道友聽真!今夜子時,城外東側五里,“青石坡”。”
“有筑基前輩相召,共商“思遠上人”洞府之事。”
“若道友心系機緣,有意破局,子時一刻,青石坡上,靜候諸位,過時不候。”
火焰燃盡,聲音消散,只余下一縷青煙裊裊,靜室中重歸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