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群只會嚶嚶犬吠之人
- 大明:我帶朱棣通關大明副本
- 筆續春秋
- 2158字
- 2025-07-11 16:34:33
楊漣聽了,開口說道:“張兄,我得提醒你一句,永樂和宣德可不是崇禎!”
張博卻不以為然,繼續說道:“那又怎樣?如今也不是永樂朝和宣德朝了,這天下也不是他們的天下了!”
張彩點頭附和道:“的確,朱瞻基手段如此狠辣,諸位不妨想想,那些人能坐得住嗎?”
一直未開口的楊汝成問道:“你們說的是江南那邊的人?”
張彩微微一笑:“沒錯!你們想想,朱瞻基這般行事,江南的那些勢力會無動于衷?”
“永樂皇帝此刻正在收復山西等地,等他平定了叛軍,難道會對江南那些人放任不管?況且永樂皇帝堅持開海,這可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豈會坐視不理?”
張博接著說道:“諸位,今日宣德如此污蔑我東林一脈的忠臣,難道你們真覺得此事與自己無關?”
楊漣無奈道:“行了,你就直說,要我們怎么做吧!”
黨崇雅和沈維炳也將目光投向張博,算是初步達成了聯盟。
張博見狀,說道:“好!當下正是我們士紳團結一心的時候。事情我昨日就已安排妥當,稍后便可見分曉,只是希望諸位屆時能全力支持我!”
眾人紛紛點頭:“那我們就拭目以待!”
……
高臺上,崇禎朝的官員們一個接一個地被公開審問,直至最后一名官員審問完畢。
朱瞻基站起身,大聲喝道:“傳永樂陛下圣旨!”
現場百姓聽聞,紛紛跪地。
“永樂陛下詔令:自今日起,恢復洪武朝祖制。凡有冤情者,皆可頭頂《大誥》進京告狀,沿途官員不得阻攔,且需為其提供幫助。凡阻攔百姓進京告狀者,殺無赦!”
“永樂陛下萬歲!”
“永樂陛下萬歲!”
朱瞻基聽著百姓的呼喊,滿意地點點頭。
今日之舉,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大明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至少現場這些百姓已經認可大明了。
朱瞻基起身準備回宮,一名文官突然沖了出來,對著朱瞻基下拜:“微臣拜見太孫殿下!”
朱瞻基眉頭緊皺:“起來吧!你是何人?為何阻攔孤?”
只見那文官說道:“殿下,微臣乃朝中御史李忠。微臣今日要以死諫言殿下!”
朱瞻基冷笑一聲:“哦?那你要諫言何事?”
“殿下,您剛剛斬殺的十幾位官員,其中不乏朝廷大員,更有我朝讀書人的領袖。我朝雖未明言‘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但自古士農工商,士大夫乃是國家的棟梁。殿下難道不覺得自己方才的做法太過驚世駭俗、離經叛道了嗎?”
“歷朝歷代都證明,士大夫才是國家的支柱,殿下此舉,豈不是在侮辱我等士大夫,豈不是倒行逆施?”
“而且我朝太祖曾留下祖訓,凡有功名者見官可不拜,這難道不證明太祖都認可讀書人的地位嗎?殿下今日的所作所為,難道不是在違背太祖祖訓?”
朱瞻基聽后,先是一愣,旋即覺得荒謬可笑。
“這位李大人,你覺得孤今日之舉驚世駭俗、離經叛道,可你難道不覺得他們那些官員的所作所為才是真正的離經叛道、驚世駭俗嗎?”
“他們貪污腐敗、殘害百姓,哪一個手上沒有幾十甚至上百條百姓的性命?你怎么不說他們離經叛道?”
“孤不過是讓百姓看清,他們供養的父母官究竟是什么嘴臉,你就指責孤離經叛道。難道在你李大人心中,百姓就不該知曉這些官員的真面目?”
“殿下,自古士大夫治國,農夫耕作,工匠制器,商人行商,各司其職,互不干涉。殿下今日模糊士農工商的地位,難道不是違背祖制?”
“祖制?李大人,你張口閉口都是祖制!那孤倒要問問你,你李大人當的是誰家的官,吃的是誰家的飯?你還知不知道誰才是你的主子?”
“你吃著我朱家的俸祿,卻干著砸我朱家鍋的事,你們真以為這天下是你們士大夫的天下了?”
“孤今日就是要告訴你們,大明是百姓的大明,天下是百姓的天下!照你李大人這么說,我大明太祖出身低微,難道就不配做皇帝了?”
“臣不敢!”
朱瞻基上前,指著李忠:“李大人,崇禎一朝叛亂四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都城都險些被叛軍攻破?!?
“你告訴孤,他們為何要造反?李大人,你們這些人身居高位多年,你且說說,大明為何會淪落到這般田地?”
朱瞻基上前一把拉住李忠,指著不遠處的城墻:“李大人,你看清楚了,就在那里,幾天前闖賊圍城,若不是永樂皇帝出兵救援,北京城早已淪陷?!?
“李大人,你覺得城破之時,闖軍會如何處置你們這些尸位素餐的官員?恐怕你們早就淪為闖賊的階下囚,哪還有機會在此嚶嚶犬吠?!?
“李大人,你說士大夫治國,那你倒是說說,這幾十年來,你們把我大明治理成了什么樣子?”
李忠被朱瞻基懟得臉色極為難看,但仍嘴硬道:“殿下,臣不敢茍同您的說法。”
“我朝政治清明,雖有些小問題,但只要君臣一心,定能再現大明盛世,而不是像殿下這樣大肆屠殺我等忠臣!”
“臣今日以死諫言,希望殿下能看到我等文臣對大明的忠心耿耿!今日微臣愿以死明志,盼殿下早日醒悟!”
說罷,便要朝著高臺撞去。
紀綱眼疾手快,趕忙上前阻攔。
“放開我,我要去見洪武皇帝!”
朱瞻基此刻明白對方為何如此,這不過是文官慣用的手段,以死相逼,成功了便能達到目的,失敗了也能留下拼死諫言的美名。
“孤真為那些戰死的大明將士感到不值,他們用生命守護的,竟是你們這般人。”
“你不是要以死諫言嗎?不必撞墻了,孤成全你!”
言罷,朱瞻基抽出紀綱腰間的寶刀,手起刀落,李忠的腦袋瞬間掉落。
這一幕,讓現場瞬間安靜下來。
百姓們眼中滿是解氣之色。
沒錯,若不是永樂大帝神兵天降,北京城早就被攻破,闖軍進城必定燒殺搶掠,不知要死多少人。
所以他們心中對朱棣和朱瞻基滿懷感激,更何況今日朱瞻基當著他們的面為他們主持公道。
這些年,大明百姓日子過得艱難,幾乎看不到希望,而朱瞻基和朱棣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曙光,自然是全力支持朱瞻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