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過養老院爬滿紫藤的鐵藝窗欞,在林秋云膝頭的藍布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她瞇起眼睛,將銀針刺進布料,忽然聽見走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混著蘇夏歡快的喊聲:“奶奶們!新發現!“
沈念安從老花鏡上方望過去,看見蘇夏抱著個蒙塵的牛皮箱沖進來。箱子邊緣磨損得發白,銅鎖扣上纏著半圈褪色的紅綢——正是她們年輕時藏在紡織廠更衣室的百寶箱。
“在檔案館整理舊物時發現的!“蘇夏小心翼翼地掀開箱蓋,泛黃的圖紙、纏線板和褪色的工牌傾瀉而出。最上面壓著張卷邊的合影,十七歲的林秋云和沈念安倚在紡織機臺旁,梳著烏黑的麻花辮,嘴角的梨渦盛著蜜糖般的笑意。
沈念安的指尖撫過照片上自己年輕的臉,突然愣住。照片背面用藍墨水寫著歪歪扭扭的字:“給念安——下次我們要織出會發光的布!“這是林秋云剛進廠時寫的,那時她們總愛趴在宿舍窗臺上,看夜空中閃爍的星子。
“你們看這個!“蘇夏舉起塊巴掌大的布料殘片。褪色的靛藍底布上,繡著半朵未完成的玉蘭花,針腳間還夾著根銀白色的絲線,在光線下泛著珍珠般的光澤。林秋云的手突然劇烈顫抖,布料從指間滑落,她轉身翻出床底的樟木箱,在最底層的絲綢帕子里,找出塊同樣的靛藍布料。
兩塊殘片拼合的瞬間,玉蘭花完整地綻放在眼前。沈念安忽然捂住嘴,眼淚順著布滿皺紋的臉頰滾落——這是1965年那場暴雨夜,她們在停電的車間里,借著月光偷偷試驗新針法留下的。后來因為理念分歧,這塊布被撕成兩半,從此再未提起。
“原來你們早就織出過'會發光'的布。“蘇夏輕聲說,“只是當時的光,藏在了時光的褶皺里。“窗外的紫藤花簌簌飄落,有幾片正巧落在拼合的布料上,像是為這段跨越半世紀的約定,綴上最溫柔的注腳。
暮色漸濃時,林秋云將兩塊布料重新縫在一起,銀針穿梭間,她忽然抬頭看向沈念安:“念安,我們把這個故事,織進'云端'里吧。“沈念安伸手拭去她眼角的淚,在漸暗的天光中,兩個老人的影子交疊在一起,恍若當年紡織機臺前,并肩奮斗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