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馬三寶,鄭和
- 大明朱允熥:我才是嫡皇孫
- 藍瑪苔原
- 2148字
- 2025-07-01 09:06:44
呂氏一走,幾個留守的太監面面相覷,隨后,紛紛告假離開。
他們是東宮太監。
對東宮的權力爭奪,清清楚楚。
現在,皇帝朱元璋對朱允炆很是看重,已經表露出扶立為皇長孫的意思。
呂氏這個太子妃,更是手段了得,掌握了東宮內宅的權力。
朱允熥雖然掛著一個嫡次孫的名頭,但卻無權無勢,更不得朱元璋的喜歡,這樣一個廢物郡王,不可能有翻身的機會。
“人吶,總是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朱允熥低頭,看著眼前的食盒,心頭一陣感慨。
他現在,要是逆來順受,就和歷史上一樣,被軟禁一輩子,最后得一個暴卒的下場。
要是想反抗,又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
難!
難,難!
真TMD難。
“殿下,婢子斗膽,愿當試菜奢員,以賤命保郡王平安?”
就在朱允熥不知該如何走一步時,小宮女周芷若悄悄的推開門,探頭探腦的進來。
“嗯,你愿當奢員,不怕飯菜有毒,把你毒死?”
朱允熥一愣,轉頭看向眼前嬌憨小娘,問道。
“婢子賤命一條,不怕死。不瞞殿下,前幾天,郡王的飯食,也是婢子先嘗的,要是能替殿下去死,是婢子的榮幸.....。”
周芷若大眼睛溜溜一轉,向朱允熥坦白。
她在郡王府里,是最低等的宮婢。
每日里,忙得停不下來。
等她到典膳所拿吃食時,早就什么都沒有了。
朱允熥病了,反正也吃不下。
周芷若就靠著朱允熥這一份飯食,填得肚子飽飽的。
但可惜,朱允熥現在醒了。
她想要暗地里打秋風,沒了可能。
“好,很好,你打開食盒,先替孤嘗一遍。正好,孤有些事情,一時記不起來.....。”
朱允熥點頭,吩咐周芷若將呂氏送來的食盒打開。
里面是簡單的四個菜,一個湯,一碗米飯。
老朱崇尚簡樸,不允許鋪張浪費。
朱標的東宮,也是一樣。
呂氏送來的這頓標準工作餐,按一個人的飯量配備。
不過,朱允熥現在剛病愈,吃不了那么多,有小宮女周芷若分食,正好一起吃完。
周芷若驚喜點頭,忙不迭的將飯菜端到桌案上,然后拿起飯箸,小心翼翼的夾起一塊肉,放到嘴里.....。
“有毒不?”
朱允熥看著周芷若小松鼠般吃東西的樣子,覺得又好笑,又憐惜。
這小宮女,是餓急了。
“沒....沒毒,殿下快吃,真好吃。”
周芷若小嘴嚅動個不停,飯箸又伸向另一個菜。
有了共食一份飯菜的情誼,朱允熥與這個叫周芷若的小宮女關系親近了不少。
周芷若一邊吃飯,一邊向朱允熥自我介紹。
她是江西行省袁州人氏,爺爺周子旺是彭和尚的徒弟,后來在舉旗反元時戰敗被殺。
父親后來投了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時,陳友諒兵敗,周父與張定邊等人一起,退守武昌,后跟隨陳理投降。
洪武五年,歸德侯陳理、歸義侯明升郁郁不樂,頗出怨言,被朱元璋送到高麗。
周父等一干陳漢余部,隨后受到打壓,被歸入賤籍,放逐于衢江、富春江上。
官府并有詔令:“此輩原系陳氏舊部,今編為漁戶,不得私自上岸。”
洪武二十年,衢江遭遇洪災,周父染疫病逝,周芷若與母親一起,趁著動亂,私逃到了應天府。
因為是賤籍,怕被官府發現,周母只能靠漿洗、縫補,寄住于太平門一帶。
母女兩個相依為命了三年,后來周母也染病而亡,周芷若沒了依靠,只能賣身為婢。
幸運的是。
郡王府負責采買的內侍官身邊有一個叫馬三寶的太監,馬父與周父曾是陳漢的同僚,在逃到云南之后,被永昌侯藍玉打敗。
馬三寶作為敵將家眷,被俘送到應天府當了太監,所以認識周芷若。
有這一層關系,周芷若才入了郡王府。
只不過,馬三寶也是賤籍,自保尚顧不及。
實無余力,再管周芷若是否能吃飽。
“以后,你就當孤的起居婢吧,其他的事情,孤會吩咐下去,交由其他人去做。”
朱允熥看著小小的周芷若,吩咐道。
在這個身世坎坷的小宮女身上,他看到了不屈從于命運的希望之光,這光亮雖然微弱,但卻鼓舞人心。
周芷若為了活下去,不惜以身試毒。
他身為大明嫡皇孫,又豈能無所作為,坐著等死。
隨后的幾天。
朱允熥早早起身,梳洗過后,就在郡王府里慢跑,一邊鍛煉身體,一邊觀察王府的一應人等,各處的地形。
他的這一舉動,開始時讓郡王府長史、典薄、儀衛一陣緊張,以為朱允通要出府。
等發現朱允熥只是跑圈,并無其他異常,他們才漸漸放松下來。
幫了周芷若一把的太監馬三寶,朱允熥也尋了個機會,見了一面。
幾經試探之后,終于確定,此人就是歷史上那個七下西洋的鄭和,也就是三寶太監。
這等名人,尚未發跡。
朱允熥自然不會放過,遂以郡王的身份,將馬三寶調到身邊,當司衣太監。
司衣是王府的低等太監。
無甚實權。
這個變動,就算報到呂氏那里,也不會引起注意。
“殿下,你的身體已經好了,是不是去宮里,看望一下皇上.....。”
跟著朱允熥在府中散步了好幾天后,馬三寶終于忍不住諫言。
被朱允熥看中,答應當司衣太監,他也是抱著賭一把的心態。
朱允熥雖然被軟禁,但畢竟是朱元璋的嫡皇孫,憑這一層血緣關系,只要能見到朱元璋,再以親情感化,就有機會脫困。
“三寶,你以為孤不想見皇爺爺,只不過,見不著哇!”
朱允熥嘆了口氣,皺緊眉頭,在后院來回踱步,苦思冥想對策。
這段時間,他這個郡王府,除了呂氏來過一回外,沒有見到一個探病的人。
按理說,朱元璋再忙,在聽到皇孫生病,也要抽出時間,來探望一下,朱標生病那些天,朱元璋可是每天來東宮好幾次。
不僅如此,朱元璋每次來,還都會無微不至的詢問朱標的病情,那些替朱標看病的太醫,一個個戰戰兢兢,壓力山大。
朱元璋不重視朱允熥。
其他人自然也當朱允熥是透明人。
就連母親常氏的娘家,開國公常府,也只是遣了管事,送來了一些財帛到府門口,連門都沒進來。
怎么辦?
這困局,必須要破。
否則的話,就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