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
全名:劉驁
別名:漢成帝
字:太孫
謚號:孝成皇帝
封號:皇太子
廟號:統宗(后廢除)
年號: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綏和
民族:漢族
出生地:京兆郡長安縣
生卒年:前51-前7
逝世地:長安未央宮
陵墓:延陵
在位時間:前33-前7
點評:漢成帝劉驁雖有文才,卻沉迷酒色,致外戚專權。
性格:沉湎享樂,怠于政事
漢成帝劉驁:盛極而衰的西漢挽歌
漢成帝名叫劉驁,字太孫,是漢元帝劉奭的長子,西漢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他是歷史上著名的酒色皇帝,荒淫無道,不理朝政,最終死在“溫柔鄉”中。
劉驁的母親叫王政君,本是一個普通的小官吏之女,因為貌美被選入宮中。她入宮后正巧趕上太子劉奭心愛的女子司馬良姊病亡,劉奭傷心之余,竟然不再近女色。宣帝為了子嗣,十分著急,就將幾個美人送到劉跟前,命他挑選一個。劉奭不敢忤逆父親,就隨手指了一個,這個幸運的女子就是王政君。不過盡管王政君美貌動人,劉奭也沒有動心,只寵幸了她一次,就再不理會。沒想到就是這一夜情,王政君就有了身孕。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王政君生下了大漢王朝的嫡皇孫。宣帝見王朝后繼有人,十分高興,親自給這個孫子起名為“驁”,意思是希望他能做西漢王朝的千里馬,可惜后來劉驁辜負了老祖父的厚望。
劉驁從小也很聰明伶俐,宣帝十分喜愛,經常把這個孫子帶在身邊。而王政君母憑子貴,也坐上了太子妃之位。后來宣帝去世,劉奭繼位,即漢元帝,王政君就做了皇后,3歲的劉驁被封為太子。元帝為人優柔寡斷,沒有什么治國之才,到了后期又沉溺于酒色,對太子劉驁的教育也做的不好。元帝本來還是很喜歡這個長子的,他還特命駙馬都尉、侍中史丹專門照顧太子。劉驁本來就很聰慧,為人也很謹慎,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惜沒人把他的品行教好。劉驁長大后生活安逸,喜好酒色,比父親元帝更甚。元帝雖然自己享樂,但也認為皇儲不該如此,于是就逐漸不喜歡他了。而劉驁的異母兄弟,傅昭儀所生的定陶王劉康,則人品端正,并且多才多藝,元帝很欣賞。加上元帝本就不喜王皇后,對傅昭儀卻比較寵愛,所以就有了廢太子另立的想法。而專門照顧太子的駙馬都尉、侍中史丹是個很有謀略的人,他就積極地幫劉驁想辦法來保住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史丹借著貼身內寵的身份,經常在元帝身邊打轉,為劉驁說盡了好話。元帝本就是個優柔寡斷的人,聽了這些話就一直沒下決定。到了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病重,史丹又借著自己內寵的身份入寢殿探病,他再次為太子求情,說得請辭懇切,聲淚俱下,聽得病榻上的元帝都感動了,終于表示不會再廢太子。不久,元帝病逝,劉驁就繼位稱帝了,即漢成帝。
劉驁20歲當上皇帝,母親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劉驁借鑒前幾代皇帝在位時權臣霍光和宦官石顯專權的教訓,認為還是自己母黨親舅家的人最放心,于是王太后一家就雞犬升天了。劉驁任命王太后的同母弟弟王鳳做了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總領朝政大權。而王太后的5個異母兄弟王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都封了侯,世人稱之為“五侯”。從此,王氏一族權傾朝野,成帝一朝就陷入了外戚專權的深淵。
劉驁其實還是有一點作為的,他在位期間曾下詔減輕賦錢,禁止奢侈和強化皇權。他將原本人算120的賦錢,減為人算40。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統治集團內部日益腐朽,以王家五侯等為首,驕奢淫逸,競相攀比,西漢王朝日漸衰落。為了挽救王朝危機,劉驁下詔禁止奢侈,雖然當時沒起什么作用,但也很有積極意義。劉驁為了把權力抓在自己手中,阻止外戚專權,他創立了“三公制度”。朝堂上設立了三個品級相同的職位,即丞相、大司馬和大司空,合稱“三公”。這樣做實際上是分散丞相的權力,三人互相牽制,從而達到加強皇權的作用。這一制度一直被后世王朝延用了下來。
劉驁在文化上作出了很大的成績,這主要體現在幾部重要著作的編訂上。著名農書《氾勝之書》就出現在這個時期,這本書總結了北方農業生產技術,體現了我國古代農業的發展進步。劉驁還親自倡導,并由大學者劉向主持編纂了一本規模宏大的書——《七略》。這是我國第一部綜合類圖書分類目錄,它收錄圖書13269卷,分為7類,所以叫“七略”。劉向還沒有完成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劉歆繼續編輯完成。這部書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