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先發優勢:黃金窗口期或僅剩12~18個月
根據技術采用曲線(見圖1-3),任何顛覆性技術從早期采用到大規模普及通常需要18~24個月。

圖1-3 技術采用曲線
目前,AI在小紅書創作領域的應用處于早期階段,這意味著:
■現在開始學習和應用,你將領先95%的創作者;
■你積累的經驗和數據將成為未來競爭的無形資產;
■當大多數人意識到這個趨勢時,你已建立了難以逾越的壁壘。
在數字創意領域,技術變革往往不會給后來者留下太多機會。想想那些堅持使用傳統排版而錯過計算機革命的印刷廠,或者固守膠片而不愿轉型數碼的攝影師,他們的結局是什么?現在學習AI,創作成本很低。但如果等它成為主流,你再去學,已經沒有任何競爭力了。
小紅書創作正處于類似的轉折點。未來12個月內,我們很可能看到這樣的分化:
■20%的創作者擁抱AI,獲得80%的流量和商業機會;
■80%的創作者繼續守著傳統模式,爭奪剩下的20%的注意力。
這不是危言聳聽。從2024年11月到2025年2月,我們項目組的12人全部使用AI輔助創作,除了2人特別不上心,其他10人的平均漲粉率是傳統創作者的3.8倍。這個趨勢已經很明顯了。
有人可能會問:“我也用AI生成過內容,感覺AI生成的內容很僵硬,沒有人情味,怎么辦?”很多人都反映,AI創作出來的內容干巴巴的,很像一本老掉牙的百科全書。其實,AI創作的內容最好不要直接使用,本書也不是教你完全依賴AI,而是根據每個人的習慣建立人機協作的創作體系——用AI更高效地發揮人類的創意。
你可以用AI生成內容框架和專業知識點,然后注入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或者先自己寫框架,讓AI幫助潤色修飾;在遇到瓶頸時,讓AI幫助找資料、查案例。
例如,你想要做一篇關于老北京茶館的筆記,就可以用AI幫助你梳理北京不同茶館的歷史淵源和特色,然后加入你和爺爺一起去喝茶的童年回憶,以及對茶文化傳承的思考。這樣的方法用好了,讀者根本感覺不到AI創作的痕跡,只覺得你特別專業,而且特別用心。
雖然今天的AI已經遠超大多數人的想象,但它的本質依然是工具。就像廚師和食材的關系,再好的食材也需要廚師的火候和創意。而AI就是你的高級食材,幫助你節省了采購和準備的時間,讓你能專注于烹飪的藝術。
總之,AI不是來搶你飯碗的,而是給了你一臺“印鈔機”,關鍵在于你是否愿意學習如何操作這臺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