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與荀彧論道
書名: 東漢科技樹點滿,謀士團集體真香作者名: 雨山枕月本章字數: 2003字更新時間: 2025-08-22 22:04:28
龐德公的院子極為樸素,籬笆圍著三兩間草屋,院中一張石桌。
他舀來一瓢清涼的井水,倒入一只厚重的陶碗中。
龐德公將陶碗推至姜晚面前,姜晚知道這已是隱士最高的待客之禮,誠心道謝后飲下。
龐德公拭去額間細汗,笑容溫潤:“女郎不畏辛勞,因何而來?”
姜晚開門見山:“先生,天下紛擾,百業待興。我欲做一番事業,卻深感身邊才士寥落,獨木難支。
“久聞先生慧眼如炬,能識天下英才。晚輩今日冒昧,實為求賢而來,懇請先生指點迷津。”
龐德公聞言,卻并不直接回答,反而問道:“哦?求賢?小女郎欲求何等樣的人才?”
“能定策者,能安民者,能御敵者!”姜晚回答得斬釘截鐵。
龐德公微微頷首,似是對她的直接頗為欣賞。
他沉吟片刻,緩聲道:“識人如相木。勿看其枝葉是否繁茂,言辭是否機巧,須觀其根本。
“德才兼備者,如璞玉渾金,其華在內,不顯于外。急功近利之徒,如春花早發,必不長久。”
他頓了頓,目光投向遠方,似有深意:“至于人才在何處……你若真有明主之姿,蝴蝶自來,何須苦求?”
姜晚正思考龐德公此言有何深意,忽然茅舍竹簾輕動,竟是有人在里面偷聽,姜晚神色一凜。
那人緩步而出,身姿挺拔如松,眉目疏朗似畫,周身籠罩著一種沉靜而淵渟岳峙的氣度。
正是荀彧。
他并未看向老者,清潤的目光反而落在阿禾身上,眼底含著一絲極淡的、探究般的興味。
他聲線清朗如玉:“不知女郎所圖為何?又要引來怎樣的蝶?”
姜晚聞聲抬頭,撞入那雙溫潤的眼眸,一種模糊的熟悉感掠過。
她不卑不亢地迎上視線:“明者需明道義,知人善任,至于能引何蝶,但盡人事,亦看緣分。”
荀彧眼中掠過一絲贊賞,這女子,確有見地,且氣度從容。
那夜她微醺的模樣,與此刻侃侃而談的身影重疊,竟覺出幾分有趣的反差。
姜晚拱手:“不知郎君何人?”
他微微蹙眉,酒后做的事,便能不記得么?
“女郎見解獨到,倒讓在下想起日前一樁趣事,也曾見一只懵懂蝶兒,振翅時頗為勇敢,險些……”
這話說的意有所指,那夜模糊的記憶碎片也被這話語觸動,有什么畫面隨之掙扎而出。
姜晚忽然抬眸,那抹紅色…是高空拋繡球哥!不對,是那個被她興師問罪的倒霉鬼……
荀彧淡然一笑,不再多言,只對她微微頷首。
想起來了?小醉鬼。
姜晚誠心誠意拱手道歉,聲音帶著幾分窘迫:“抱歉,冒犯了郎君。”
一旁的老者已撫須笑道:“哦?原來文若與這位女公子是舊識?”
他從善如流,并未點破,只溫聲道:“曾有一面之緣。”
他語氣微微一頓:“縣主風姿卓然,令人過目難忘。”
這話聽在姜晚耳中,簡直是最大的調侃,她恨不得找地埋了自己。
臉頰熱意尚未褪去,她心底卻因那句“荀彧”這個名字而擰眉。
是了,荀彧,荀文若。
此刻的他,尚未投入任何明主麾下,仍是自由身。
在歷史上,他未來為曹氏帶來了大量人才,如郭嘉、陳群、荀攸,荀彧有著“王佐之才”的盛名。
但思及他最終因理想與主公背道而馳而悲愴自盡的結局……
歷史蓋棺定論的一絲哀傷瞬間淹沒了姜晚方才那點微不足道的羞窘。
若能得他輔佐,無異于猛虎添翼。但……
她迅速收斂心神,將翻涌的思緒壓下,目光重新變得清亮,仿佛剛才的失態從未發生。
她順勢將對荀彧的“認出”按下不表,重新轉向那位老者,也將荀彧自然而然地納入這場對話中。
“先生謬贊,晚愧不敢當。”
她先是謙遜一句,繼而話鋒一轉,語氣坦蕩:“晚自知根基淺薄,空有問鼎之心,卻乏經緯之策。
“故而此番前來,非為即刻求得大賢傾力相投,而是誠心請教:
“若欲成事,當以何為本,又以何為先?當以何樣胸襟,方能不負賢才擇主之明?”
她這番話,既是回答龐德公,更是說給荀彧聽。
荀彧靜立一旁,聞言,眼中那絲淺淡的欣賞漸漸轉化為更深的審度。
他自然聽出了她話語中的機鋒與試探,此女不僅有趣,更有頭腦,懂得在何時展現何種姿態。
荀彧而是沉吟片刻,方才緩聲道:“天下紛擾,非有雄才大略者不能定之。”
龐德公撫著胡須點頭:“然雄才易失于暴,大略易流于詭。根基淺薄或非絕路,心術與格局方是根本。”
荀彧淡淡問道:“縣主可知何謂‘奉主上以從民望’?何謂‘秉至公以服雄杰’?又何謂‘扶弘義以致英俊’?”
這三問,直指核心:你追求的是個人野心,還是天下大義?你如何對待舊主與百姓?
你憑借什么讓豪杰信服?你又以何種旗幟招攬英才?
姜晚深吸一口氣,她知道,這就是荀彧的考核開始了。
他的問題,恰恰也映照著他未來的悲劇,當曹操逐漸背離這些原則時,他們的決裂便不可避免。
她同樣需要考核他。
他的才能無可置疑,但他的理想主義,他那過于純粹的對漢室的忠誠和對“正道”的堅持……
在這樣一個亂世,是珍貴的力量,卻也可能是未來決策中的桎梏。
自己若要走的路,最終是否會與他堅守的道義發生不可調和的沖突?
她深吸一口氣,沒有回避這尖銳的三問,而是認真思索起來。
院內一時安靜下來,只余風吹竹葉的沙沙聲。
龐德公撫須看著這兩位年輕人,眼中充滿興味。
他們彼此欣賞,卻又各懷考量。
姜晚迎上荀彧審度的目光,好像回到了本科答辯現場。
她心知這三問重逾千鈞,倘若答好,便能贏得他的尊重與進一步的可能,若答得不好,便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