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避雷針和織布機

  • 大明吳王
  • 王子虛
  • 2621字
  • 2025-07-18 12:00:00

朱元璋給許安和趙康安排好了活兒之后,就和馬秀英便返回后院居住的地方。

帶上兩人的小兒子朱桓,一起去王府留給工匠干活的院子。

中書省工部安排的三個主事官,帶著三十個衙門登記的熟練工匠,已經帶著他們干活所需的各種工具,提前在這里等候了。

朱元璋要求的材料也已經備好,一大早就送了過來。

家中的仆人也按照吩咐搬來了條幾和椅子,準備好了筆墨紙硯用于寫字畫圖。

朱元璋帶著妻兒、護衛、仆人走進院子,現場的官員、工匠、仆人們馬上一起行禮問好。

馬秀英把朱桓放在條幾后的椅子上,安排兩個侍女守在朱桓兩側仔細看護。

朱元璋示意現場眾人免禮,讓工部官員說明工匠和材料的情況。

工匠有鐵匠、銅匠、木匠,木匠最多,有擅長制作水車的,有擅長制作紡車和織機的。

材料里面有鐵矛、竹竿,以及木材、鐵片、銅料等等。

還有四套單人操作的小型織機、以及兩套多人操作的寬幅大織機。

朱元璋拿出一張紙簽,上面是妻子昨日記錄下來的,關于避雷針的制作方法。

朱元璋把這張紙簽遞給一個工部的主事官,讓他帶著工匠們去制作和測試避雷針的效果。

明初的很多工部官員就是工匠出身,他們相比普通工匠而言主要是能識字和管事。

朱元璋讓馬秀英安排,從王府后院選一棟空房,把房中的雜物全部清空。

空房里面再放幾只羊,用來測試房屋安裝避雷針后的安全性。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了避雷針設想,朱元璋肯定會讓他們到城外去,先在曠野荒地里驗證。

但既然是朱桓提出來的,那就直接在王府里面驗證了。

不過朱元璋沒有跟工匠說明,這東西是用來引導雷電的,工匠們也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

在朱元璋看來,引導雷電的器物已經涉及到了天象,當然不能輕易示人。

反正避雷針的結構頗為簡單,幾句話就能講清楚。

朱元璋既然主動說明,工部的官員和工匠們當然也不敢多嘴詢問。

官員看了朱元璋遞來的紙簽,聽了朱元璋的概括說明,又仔細詢問確認了細節。

就是選一根至少三丈以上的竹竿,用其他的竹竿和木棍支撐,豎立在測試用的小房頂上。

竹竿的內部骨節全部打通,用前后相連的銅條從中間穿過。

竹竿頂上固定一根鐵矛,底部也固定一根鐵矛并插入地下,兩根鐵矛都與銅條相連。

竹竿兩端用鐵矛,是因為有現成的,中間引線用銅條,因為方便熔煉。

朱元璋希望盡快看到效果,然后用到其他的宮殿上。

其實用于正常避雷,不需要用那根竹竿,不需要在房頂上繼續加高。

但根據朱桓的說明,房子越高就越容易吸引到雷電,避雷針也是越高效果越好。

用于測試的小房子本身很矮,比王府的幾個主要宮殿矮的多。

所以朱元璋才想著在小房子頂上加高,用三丈長的竹竿把避雷針撐起來。

以免雷電劈到主要宮殿,而不是測試的小房子。

主事官和工匠們弄清楚具體怎么做之后,就趕緊去選材料干活了。

朱元璋轉向另外兩個工部主事,以及剩下的二十個工匠,這些大部分都是木匠。

朱元璋這次非常嚴肅但是籠統的給這些官員和工匠下令:

“先安排幾個木匠,按照適合我兒的身高,制作兩套高度相對合適的桌椅。

“然后直接聽從我兒的安排,改造和制作新的織機。

“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仔細詢問我兒,但要將夫人和我兒的要求當做我的命令。

“不要推諉哄騙,否則嚴懲不貸。”

朱元璋知道自己這小兒子極端早慧,自己現在已經不把他當孩子看待了。

但是擔心這些工匠不重視他這個小孩的要求,用他們自己成年人的經驗和邏輯糊弄朱桓。

所以現在專門提前給他們一些警告。

現場的工匠們本來以為,朱元璋調派自己過來,是要讓自己做些紡織工具。

他們也都聽說,朱元璋這個大王的妻子,馬夫人也會織布。

本來估計是要做給夫人和家中仆人用的。

但他們全都完全沒想到,要讓自己按照眼前這個幼兒的要求做事。

不過他們也立刻都想到了這兩年的傳言,朱元璋的小兒子是個后知五百年的小神仙。

木匠們心中本能的猜測,這孩子多半就是那個小神仙了!

官員和木匠們也都知道,朱元璋做事最為嚴格,一直是說一不二的性格。

不過無論心中怎么想的,他們都趕緊應了下來:

“屬下(小人)遵命。”

朱元璋說完走到馬秀英和朱桓身邊:

“孩兒你有什么要求,就直接跟這些工匠們說。

“麻煩夫人在這里幫孩兒鎮著場面,我就先回去處理公務。

“若有什么緊急的事情,或者東西做完了之后,就馬上讓人去通報我。”

馬秀英輕輕點頭答應著:

“當家的你去忙吧,家里的事情交給我就行,我會看好孩兒這邊的。”

朱桓也跟著跟朱元璋告別:

“父親慢走。”

朱元璋對著妻兒笑了笑,又忍不住摸了摸朱桓的頭發,才轉身離開了院子。

朱桓直接站在椅子上,看向現場的十幾個木匠,直接開口吩咐:

“諸位,分幾個先去做桌椅,會做織機的上前來。”

朱桓說幾個人,沒有說具體怎么分,工匠稍微有些茫然,有些不知所措。

旁邊的馬秀英直接幫兒子補充命令:

“讓擅長水車的先去做桌椅,擅長紡車和織機的過來。”

桌椅是最為常見的木工活,擅長其他木工活的人,基本也都會做桌椅。

官員和工匠們馬上領命,帶著好奇而又忐忑的心情趕緊分工。

一個官員帶著六個工匠去做桌椅,另一個官員帶著十四個工匠都湊到條幾前面。

朱桓提起毛筆,在白紙上開始畫最簡單的示意圖:

“這個東西叫飛梭,利用百煉鋼或者銅片卡扣,配合提線拉扯撞擊推動。

“織布機上這個結構,我不知道應該怎么稱呼。

“就是不需要再用手去傳遞了,而是將梭子從一邊直接頂飛到另一邊去。

“兩邊的卡槽做好配合,能夠讓織出的布幅寬度翻倍。

“就算是只有一個人,也能織出大幅面的布匹,相當于一個人織出兩匹布。”

朱桓的孩童聲音講完了要求,官員和工匠們都是吃了一驚:

“什么織布機能一個人織兩匹布!”

“這不只是兩匹布,這是兩匹布那么寬的大幅布。”

“這真的能行嗎?從來沒有聽過。”

古代的普通織布機很窄,因為家用的單人織布機,需要織布的人手動傳遞梭子。

左手送過去,右手接過來,在經線中來回傳遞,最終編織成布匹。

這樣織出的布匹寬度,很難超過織工雙臂環抱的寬度。

而且手動傳遞梭子,速度也快不起來。

這種布匹當然也很窄,做衣服都要不止一幅布拼起來,床單更是要多幅布面拼接起來。

宋元時期,已經出現了加寬的大型織布機,已經能夠直接織出大幅布。

但需要兩個人站在織布機兩側,專門負責來回傳遞梭子。

需要三個人一起織布,成本也直接飆升了。

所以這時候只有真正的富貴人家,才能用得起這種大幅布。

馬秀英當然非常清楚這些,所以心中也同樣吃驚,不過她沒有表現出來。

反而按照自己的經驗,開口警告官員和工匠們:

“莫要閑言碎語,你們能看懂我兒的圖嗎?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就問清楚,不要咋呼。”

官員和工匠們趕緊收斂精神,繼續看著朱桓畫圖說明,詢問自己不清楚的地方。

朱桓知道的就直接說出來,不清楚的就說個大概,讓他們自己試著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大关县| 渝北区| 沁阳市| 泾源县| 云南省| 葫芦岛市| 饶平县| 和硕县| 台湾省| 安泽县| 邯郸县| 伊宁县| 寿光市| 安义县| 乌兰浩特市| 绥中县| 五寨县| 皋兰县| 岳西县| 石阡县| 卢氏县| 景宁| 遵义县| 环江| 靖江市| 靖远县| 房产| 兴安县| 紫阳县| 焉耆| 高平市| 金昌市| 长武县| 新乡市| 临猗县| 教育| 巫溪县| 呼玛县| 融水| 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