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有了大致的方向,又繼續詢問朱五更多細節,是否知曉國子監的詳細情況。
朱五就繼續整理記憶,把自己知道的斷斷續續的說了一遍。
包括近似于軍事化的管理方法,天剛亮就要一起起床、一起吃飯、一起學習、一起訓練。
以及更加具體的學習內容,四書五經修身養性,君子六藝和治政實務培養能力。
朱元璋確定了培養官員的方向后,自己又認真考量評估謀劃了幾日。
然后開始從現有文武官員中選老師,正式籌建國子監。
歷史上的明朝的國子監最初叫國子學,是大明建立后才改名為國子監的。
朱元璋現在決定直接叫國子監。
元朝在地方也設有官辦學校,統稱儒學,應天府有江南儒學。
但元朝既不重視科舉,也不重視儒家思想。
儒家在元朝失去了正統官學身份,民間出現了儒道釋三家論戰的情況。
元朝城市中寺廟道觀數量大幅度增加。
雖然有官辦儒學學校,卻不被元庭重視,同樣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朱元璋倒是重視儒學,此前已經設立了儒學提舉司,以宋濂為提舉,負責管理現有的學校。
現在便直接以江南儒學的院子為基礎,調派工匠擴建庭院和房屋設施。
按照朱五的建議擬定管理方法和教學內容。
同時正式給李善長回復,科舉的事情就先不要考慮了,舉薦招募官員的標準可以放低。
但舉薦來的這些人要去國子監參加考核,確認有能力的才能直接當官。
缺乏經驗的留在國子監學習,天賦不行的放還回去。
另外給地方府州縣官員下令,選拔聰慧忠厚識字的青年到國子監讀書。
讓大都督府統計陣亡的中低層軍官家庭狀況,若有年齡合適的子弟也送入國子監讀書。
大明的國子監不招孩童,而是招十六歲乃至二十歲以上的青年。
且要求粗通文墨,有基本的知識素養。
這樣才能在一到三年時間內,迅速培養出可用的應急預備官僚。
進了國子監之后,再根據知識水平和年齡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方向。
粗通文墨的先去讀經典,可能需要多學幾年知識才能入仕為官。
已經精通傳統經典的,那便直接去學習治政實務,學的差不多了就送去衙門觀政實習。
熟悉了衙門的辦事流程后,便能調到新衙門去獨自當官了。
應天府的中書省、大醫院、造船廠、國子監各個方面都在忙碌的時候,地方上也沒閑著。
在龍鳳八年最后的這幾個月里面,各地不斷有好消息送到應天府。
在北方的山東地區,益都城仍然在堅守。
朱元璋當初留在益都的探子,得知田豐、王士誠刺殺察罕成功之后,一部分馬上南下去給朱元璋送信,一部分留在田豐和王士誠的軍隊中,跟著他們士兵混入了益都城。
度過了最初的那段混亂時間之后,便有人以朱元璋使者的身份站出來。提醒田豐、王士誠以及益都守將陳元帥,告訴他們擴廓可能會用在十月份左右用地道攻城。
田豐、王士誠、陳元帥等將領提前做好了防備,在擴廓動手的時候迅速找到了地道出口。
他們在地道口截殺了元兵,也再次守住了益都城。
擴廓接手察罕留下的勢力后,首先想的就是給自己的養父兼舅舅報仇。
為養父報仇攻下益都城,能夠提高自己的威望。
擴廓處心積慮的準備了地道破城的方法,結果敵人好像從一開始就有了預料。
不但沒有能夠攻入城去,反而損兵折將,勞而無功。
這直接打擊了擴廓在察罕舊部中的威望,導致察罕舊部之間的矛盾再次加重。
察罕的死,田豐、王士誠、陳元帥等人再次守住益都,都讓已經投降的山東舊紅巾軍稍微有些動搖,開始有人反正投入到益都紅巾聯軍一方。
擴廓騎虎難下,既無法迅速攻破益都城為養父報仇,也不能放棄養父的仇去勸降。
與此同時,擴廓也知道南方的消息,得知朱元璋吞并了陳友諒,南北方形勢已經逆轉。
現在輪到擴廓擔心,朱元璋迅速掃平南方后,反過來進攻根基不穩的自己了。
擴廓無奈之下,主動寫信向朱元璋示好,表示無意與朱元璋為敵。
還專門把養父察罕扣留的朱元璋使者找來,讓他帶著自己的信回去見朱元璋。
山東目前的復雜僵持局勢,為南方的朱元璋創造了更好的環境。
朱元璋見到闊別經年的使臣,看了擴廓的信后一笑置之,根本沒有給擴廓回信。
你擴廓現在弱勢,來跟我通好,卻不專門派個你自己的使者過來。
難道還想讓我用自己的使者給你回信嗎?
朱元璋用自己吳王的身份,封賞自己困于察罕軍中經年的使臣。
然后仔細勉勵一番,讓他先回家去好好休息一陣子,等過了年再到中書省去任職。
另一邊,在湖廣和江西地區,常遇春、胡大海、鄧愈、趙德勝、謝再興、傅友德等人率領的部隊繼續征戰了四個多月。
趕在龍鳳八年的年底之前,基本肅清了湖湘和江西等地的陳漢殘余勢力。
還順便攻占了一些元庭控制的重要城池。
讓朱元璋的吳國疆域向南最遠推到了南嶺,也就是現代江西、湖南與廣東的邊界。
向北則是占據了襄陽城,已經掌握了長江流域北部的關鍵門戶。
現代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已經基本平定。
朱元璋下令,讓湖廣和江西官員派人,帶檄文去嶺南招撫當地守軍。
同時讓常遇春、胡大海、鄧愈、趙德勝、謝再興、傅友德等在湖廣、江西等地忙碌的將領領輪流返回應天休整,同時領取自己給他們的封賞。
謝再興也是朱元璋的渡江元從,朱元璋做主保媒,讓謝再興把他的兩個女兒嫁給朱文正和徐達。
朱文正娶了謝再興長女,在歷史上生下了靖江王朱守謙。
徐達娶了謝再興次女,生下了明成祖朱棣的妻子徐皇后、代王朱桂的王妃、安王朱楹的王妃,以及魏國公徐輝祖、定國公徐增壽兩兄弟。
謝再興曾經有兩個親信部將,曾經向張士誠控制區走私物資,關鍵是還向張士誠泄露朱吳方面的情報。
朱元璋發現之后,處死了謝再興的兩個部將,降低了謝再興的官職,又安排其他將領去謝再興駐守的諸暨監督他。
謝再興不能再獨領一軍,便因此長期忿忿不平,張士誠便經常派人游說。
在朱元璋張士誠派人圍攻安豐,朱元璋不得不北上救援,陳友諒同時圍攻洪都的時候,也就是朱元璋渡江之后壓力最大的時候。
謝再興承終于受不住壓力,最終決定叛逃投靠張士誠,但他很快就后悔了。
謝再興在朱元璋這邊的時候,無論是守城還是出城迎戰,面對張士誠都能很容易取勝。
但是去了張士誠那邊之后,自己對抗朱元璋的軍隊的時候,就屢戰屢敗了。
最夸張的一筆戰績,是李文忠率領八千主力,擊潰了謝再興和李伯升率領的二十萬大軍。
謝再興連敗幾次之后,就意識到張士誠屬下的軍隊,跟朱元璋訓練的軍隊,那根本就不是一種軍隊。
就在謝再興叛逃之后,朱元璋首先在安豐大敗張士誠,然后又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
朱元璋的惡劣處境,在謝再興叛逃后不到半年時間,便迅速逆轉翻盤了。
謝再興精神上遭到了巨大的打擊,很快進入了自暴自棄狀態,不到一年就因病去世了。
現在陳友諒已經被朱元璋消滅,張士誠沒有機會和陳友諒東西夾擊朱元璋了。
朱元璋已經有了奪天下的潛力,而不是歷史同期那樣岌岌可危。
謝再興自己不但沒有降職,還因為隨同征討陳友諒而升職了,現在根本沒有叛逃的動機。
現在就算是有人鼓動謝再興叛逃,謝再興都得罵他白癡并拖出去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