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英看著兩個郎中驚愕錯亂的反應,就也在旁邊繼續補充了另外的事情:
“我兒所創醫藥之術,不只是這柳鹽去熱,還有種牛痘之術。
“若是能夠種植成功,便有機會根除天花。
“除此之外,以后還有其他的醫術,需要郎中來制作和驗證。
“兩位大夫可愿留在王府,先將柳鹽炮制之術教給匠人,盡量多制作一些。
“我兒若有其他的安排,再請大夫請嘗試制作。”
無論是江南還是中原,雖然都有大量的水牛和黃牛,但很少會有人會大量集中養牛。
耕牛較少聚集在一起,牛天花病毒也很難傳染,同樣很難被迅速發現。
所以現在柳鹽都完成測試了,牛天花都還沒有找到。
馬秀英和朱元璋覺得,可能要到了中原甚至草原上,遇到大規模的牛群才能發現。
馬秀英已經跟朱元璋商量過了,準備把制作柳鹽的郎中留在王府。
朱元璋已經不是普通的軍閥了,已經控制了南方數省之地,差不多該稱王建制了。
王府中也該有專門的醫藥人員了,現在正好是一個契機。
兩個郎中其實不是很想留下,朱元璋的名聲雖然一直都還不錯,但現在畢竟是個軍閥。
關鍵是,專門給這種貴人看病,從來都不是什么好差事,出了問題可能沒命。
只不過,也正是因為朱元璋是個軍閥,兩個郎中都不敢隨意拒絕。
再加上這個小公子的預言,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的神奇醫術,兩人也確實非常的好奇。
所以兩人稍微遲疑了一會兒,就懷著復雜的心情拱手應下了。
朱元璋和馬秀英寬慰郎中幾句,又專門給了一筆賞錢,讓他們回去整頓現有的產業。
郎中們離開之后,朱元璋便和馬秀英回房,去看“創造”了神藥的朱五。
馬秀英把朱五抱起來,非常高興的說起了柳鹽的效果:
“孩兒是沒看見,那兩個郎中說起你的神藥,那是滿臉的驚訝和贊嘆。
“一致認為這藥能活人無數,所以創造此藥的人那是有大功德的。
“難怪我的孩兒未來會兒女成群,果然是咱們家最有福的人。
“對了,爹娘把那兩個郎中留在了府中,以后專門給咱們府中人診病。
“孩兒還知道什么好用的藥物,可以直接說出來,讓他們帶著弟子們去嘗試炮制。”
朱五對郎中們的驚訝并不意外,水楊苷本來就是最常見的藥物原料。
關鍵是從原材料中萃取出來的有效成分,當然會比直接服用大量原材料生效更快。
但是對于父母的安排,朱五卻稍微有點意見。
主要是想到了明朝后來的太醫系統,實在是無能而又離譜到了極點。
在朱五看來,專門給皇室看病,并沒有什么好處。
醫療是一門熟能生巧的手藝,真正的好醫生都是大量診病經驗堆出來的。
太醫平時只給皇室那有限的一批人看病,再加上顧慮病人的身份,本來就會非常謹慎小心。
關鍵是太醫的職務甚至可能還是世襲的。
用現代的經驗來判斷,這種太醫院的醫生能看好病才怪了。
朱五想到這些事情,就忍不住皺眉,朱元璋和馬秀英都直接看在了眼里。
朱元璋馬上下意識的發問:
“孩兒怎么了,這兩個郎中有問題嗎?未來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嗎?”
朱五稍微斟酌了語言:
“我看到的是未來的說法,郎中不但要熟讀各種醫書,還要不斷地診病才能有經驗。
“要跟不同地區的郎中交談,認識足夠多的病癥,才能治好疑難雜癥。
“就像將軍要熟讀兵書,還要分析以往戰例,還要不斷親自帶兵作戰,才能克敵制勝。
“如果幾個郎中專門給一家的少數幾個人看病,醫術只會越來越差。
“不如開一個官營的大醫館,找不同的郎中來集中坐診,他們平時就給普通百姓診病,我們家中有需要的時候,再去叫他們來診治。
“平時也讓郎中輪流主持,帶學徒工匠炮制試驗新藥,用于治病救人。”
朱五說的道理很簡單,朱元璋和馬秀英都有豐富的社會經驗,馬上就理解了其他的道理。
馬秀英看向丈夫:
“當家的,我覺得孩兒說的有道理……”
朱元璋這邊則是頗為驚訝,這孩子竟然能把這種道理說清楚。
雖然大醫館的設想,可能就是他未來自己做的事情,他現在單純看到了這些命數。
但是能把這樣做的原因講清楚,可不是兩歲孩子能有的能力:
“我兒……果然早慧至極,說的也確實有理,官營醫館之法不錯,那就依孩兒之言。”
朱元璋很快就決定,按照兒子的說法去試試,馬秀英也完全贊成。
兩夫妻稍微討論了一下,最終還是朱元璋調派人手,讓馬秀英專門盯著這件事情。
在城中選擇合適的位置,設立“應天醫館”,請應天名醫來坐堂。
并調派一批軍中工匠去醫館,跟著許安和趙康兩個郎中,先學會提煉柳鹽的技術。
然后就在軍中集中炮制,提取制作一批儲存起來。
這種藥物不但民間有用,在軍中顯然也有大用,以后行軍作戰都要常備。
在馬秀英盯著柳鹽提取的時候,朱元璋當然也沒有閑著。
朱元璋找了水師將領廖永忠的侄子廖升,以及俞通海的弟弟俞通源。
以俞通源和廖升為正副元帥,組建一支新的水師部隊。
讓掌管水師的廖永忠和俞通海配合,從現有水師中調派一部分老兵給兩人。
再讓兩人自己和手下們去想辦法,出去招募熟悉海上航行的水手,為未來的海戰做準備。
然后朱元璋親自又帶著李善長,一起去了趟龍江造船廠。
召集造船廠的管事和主要工匠們,讓他們去招募更多能建造大型海船的工匠。
招募工匠和造船所需的錢糧物資,都直接找李善長專門撥付。
這種事情本來不需要朱元璋親自來,朱元璋直接下一道命令給船廠就行了。
但朱元璋親自過來,還帶著掌管后勤的大管家李善長,到造船廠去現場安排,是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非常重視這件事情。
降低他們在干活的時候偷奸耍滑的可能性。
朱元璋倒是沒有專門解釋,自己要用新的水師和海船干什么。
但李善長等人都是本能的認為,這就是為了消滅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以及平定南方兩廣之地做準備的。
未來也確實會用來做這些事情,只不過還有另外的安排而已。
宋元至明初這段時間,東南海上航運非常發達,走海路平定海疆是理所當然的安排。
李善長和船廠工匠們不疑有他,各自躬身領命表示一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