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新洲與國都

  • 大明吳王
  • 王子虛
  • 3236字
  • 2025-07-08 12:04:09

朱五說完了牛痘和水楊苷的事情,又繼續說了治療寒熱病的方法。

古人俗稱的寒熱癥,就是后世所說的瘧疾。

能夠治療瘧疾常見藥物中,相對容易獲取有效成分的,就是南美洲的金雞納樹皮。

青蒿素雖然同樣有效,但是提取工藝過于困難,這個時代的手段難以實現。

有了玻璃器皿還不夠,得繼續提升化學工藝,獲得合適的化學溶劑。

而金雞納樹皮曬干磨粉服用就有效,只不過原料遠在南美洲。

有效成分奎寧的提取方法,也比青蒿素藥簡單很多。

同時朱五恰好希望朱元璋關注海外事務,幫助自己開始海外特別是美洲的探索。

自然就要說明金雞納霜的作用,告訴朱元璋大致位置了。

朱元璋聽完就有些遺憾的說:

“這種樹也在東大洋彼岸的新洲?也就是孩兒此前說過的有大量金銀的地方?”

朱五接著話茬,繼續介紹美洲當地的情況,盡量往好了說:

“都在新洲,但相互之間距離還頗為遙遠。

“畢竟那是南北兩塊大洲,每一塊的規模都與神洲天下相當了,南北長度更是有數萬里。

“在北新洲大陸的西北部,沿海的山嶺谷地中,有高達三十余丈的巨木。

“在南部的高原上,還有畝產千斤的糧種。

“而這種能治療寒熱病的樹木,生長在南大陸北部的叢林之中。

“這兩塊大陸的東南部,都有面積廣闊而且肥沃的平原,可耕之地廣于中原數倍。

“氣候與江淮地區接近,既不如遼東寒冷,也不如百越濕熱。

“我能看到地圖和海圖,以后可以慢慢畫出來,把新洲各地的情況寫出來。

“等父親消滅了張士誠和方國珍,控制了江浙山東的海岸線,就可以派船隊出海勘探了。

“未來父親登基做了皇帝,可以把我封到那邊去當國王。”

美洲其實并沒有那么好,北美大平原的龍卷風和寒潮都有著驚人的破壞力。

簡易的木質的建筑很容易被直接摧毀。

內陸地區的氣溫經常過電梯,能在一天之內從零上二十度突然降到零下二十度。

北方的恐怖寒潮,更是能把地下的蚯蚓都凍死。

在蒙古高原上,冬季的白災到來時,可能會凍死一半的牲畜和人。

如果地點換成大平原,寒潮下的游牧部落可能直接死絕。

南美東南部,拉普拉塔平原的氣候環境更好一些,但南美洲嚴重缺乏煤礦。

不過這些問題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漢人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上發家,本來就擅長玩泥巴。

可以用土坯配合夯土,把城墻和房屋墻壁建設的足夠厚重,就能抗風保暖了。

實在不行,還可以把房子半埋在地下,搞成類似窯洞的形式。

漢人又不是游牧民族,不需要到處跑。

南美早期可以先發展基礎農牧業,用木炭煉鐵供應基本農業需求,武器從本土供應。

進入蒸汽時代之后,再從其他地區運煤炭搞工業。

但是為了提高美洲對大明人的吸引力,朱五故意把美洲說的更美好一些。

馬秀英聽完朱五的話,馬上念叨起來:

“如果真的能治療寒熱癥,確實堪稱神藥了,再加上金銀和土地,確實值得派人去一趟。

“但是孩兒你可不能去那么遠的地方,讓你哥哥們去也不能讓你去。

“你得留在爹娘身邊,以后給你爹娘養老啊。”

馬秀英不想讓大兒子和小兒子離開,本能的想要安排中間三個去。

朱元璋聽著朱五的描述,腦海中想象那片遙遠土地的情況,也產生了幾分神往。

現在聽到馬秀英的念叨,朱元璋也呵呵笑起來,揉了揉朱五的腦袋:

“你之前不是說,我會封你為吳王嗎,吳王得留在江南。

“那地方若是真的好,就讓你其他兄弟去。”

朱元璋知道自己會有很多兒子,也不想讓自己妻子所生的孩子去海外了。

農村里面的老夫妻,若是稍微有些資產和能力但又不太多的,通常會在老家原有的院子之外,置辦新院子給年長的兒子成家立業。

同時讓最小的兒子跟自己住在一起,等自己去世之后直接繼承家里的老院子。

因為歷代朝廷都鼓勵分戶,農戶分家能得到少許支持。

那些真正的大家族,才會讓兒子們都住在一起,讓長子接掌家中產業,集中更多的資源。

在馬秀英看來,這應天府就算是自己兩夫妻成家的院子了。

自己丈夫得了天下之后,讓大兒子去開封或者大都當皇帝,應天府自然就留給小兒子了。

將幼子留在身邊,繼承老院子的做法,跟蒙古人的幼子守灶傳統有幾分類似。

以至于現在已經無法判斷,這是不是受蒙古人的影響產生的了。

不過幼子守灶并不是幼子繼承制,而是父親在世的時候就將家產陸續分出去了。

年長的兒子在父親生前就已經得到了可觀的資產。

父親最后單獨留下一份,同時將幼子留在身邊給自己養老,最終繼承這份遺產。

成吉思汗對他的幼子托雷,也只是把他留在了蒙古草原本部。

但將蒙古帝國大汗之位交給了窩闊臺。

朱五聽著父母的理所當然的安排,馬上隨口反問了一句:

“應天府留給我的話,那讓大哥去大都當皇帝嗎?我看到四哥就到大都去了。

“南方的那一群官員,四哥很難管束他們,他們還不想去北方。

“于是四哥遷都去北方,就能夠擺脫部分掣肘了。”

朱元璋這次沒有直接回答,但卻開始認真考慮大明未來的建都之所了。

關于明朝的國都,歷史上的朱元璋反復考慮了很久,他最初并沒有打算將應天作為國都。

主要是建都在應天的王朝,基本都只有半壁江山,關鍵是國祚都不長久。

朱元璋本能的覺得,正經國都應該放在中原或者關中。

朱元璋稱帝之后,曾多次考慮遷都之事,考慮過開封、西安、鳳陽。

他最初決定回到鳳陽,認真建設了十幾年又放棄。

然后暫時決定先留在應天,同時繼續經營關中,還安排太子去考察關中。

直到太子突然離世,朱元璋忙著重新培養未來的繼承人,才沒有心思折騰遷都的事情了。

朱棣是繼位之初,就已經決定了遷都順天府,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建設完成。

朱元璋最初沒有考慮大都,現在朱元璋提到朱棣遷都的事情,相當于拿出了這個建議。

朱元璋也本能的開始分析,將都城遷到大都的各種利弊。

主要是與西安、洛陽、開封這種唐宋故都相比,大都有什么實際的優勢呢?

大都的城池足夠寬闊,如果元庭皇帝在大明北伐時直接逃走,來不及放火燒毀的話,大都應該會留下完整的宮殿建筑。

城內也有足夠的普通房屋供官員居住。

那樣大明剛剛立國或者剛剛遷都之時,就不用專門大規模的建設宮殿,能夠節省很多錢糧。

但大都位于中原大地的最北端,與江南已經可以算是天各一方了。

大都周邊貧瘠,所需的糧食都要從南方轉運。

這樣的地方,真的適合作為中原王朝的國都,用于治理整個天下嗎?

在原有的歷史上,朱元璋在定都的這件事情上,其實猶豫不決了很多年,最終還是現實幫他做了決定。

朱元璋現在短時間內拿不定主意,抬頭發現妻子和兒子都看著自己,等著自己回答。

朱元璋便暫時把這個問題先按下了:

“此事需要從長計議,而且現在江南都未掃平,考慮大都還為時尚早。

“不過,無論以后咱們要定都在大都,還是定都西安、開封,亦或者是回濠州老家去,這應天府都可以留給老五的。

“至于海外,可以讓文正和其他的孩子去。”

朱五從一開始的計劃就是去海外建國,但是卻也從一開始就忽略了父母的心態。

他們本能的不希望這個小兒子離家遠行。

在原本的歷史上,自己最初被封為吳王,準備未來就藩杭州。

那將會是距離南京最近的藩國,自己也是直隸、浙江、江西地區唯一的藩王。

現在自己“得天所授”,從小就給了他們更多的幫助,

如果老爹真的準備去大都當皇帝的話,那真的有可能會把應天留給自己。

不過人的思想是會變的,朱元璋早期感情用事更多。

直隸、浙江、江西這片區域,明朝初期的人口幾乎占了全天下的一半。

掌握了這片區域的人口,就已經足夠征戰天下了。

如果大明國都在北方,那這里應該有重臣鎮守,用類似元朝的藩王出鎮也行。

但大明初期的國都就在應天府,這片地區就環繞在應天府的周圍,朝廷可以很方便的直接管轄。

那繼續在這片地區封藩王,這個藩王就是單純去享受的,以后肯定會給朝廷添亂子。

自己這個吳王,應該就是小時候得父母寵愛,所以先封在了這里。

其他的兄弟要么去了邊疆,要么去了殘破的中原。

等朱元璋當皇帝的時間長了,就更多考慮王朝長治久安,然后調整以前的不合理安排了。

歷史上的自己也從吳王變成了周王,自己出鎮之地也從杭州改到了開封。

朱五知道,現在自己強行勸說,也不會有什么好效果。

但未來他應該會自己改變想法的。

除非朱元璋真的遷都去了大都,那自己留在應天府的可能性就會直線上升。

自己留在應天府遙控海外開拓也不是不行。

先移民在海外開發二三十年,形成初步的生產生活基礎。

等到老爹晚年甚至他去世的時候,自己再過去。

反正長江邊的應天府隨時可以出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东县| 津市市| 博白县| 全南县| 抚松县| 普格县| 沛县| 伊宁市| 万源市| 保德县| 洪湖市| 临漳县| 安徽省| 恩平市| 积石山| 鄂托克前旗| 敦化市| 深圳市| 杭州市| 巩义市| 曲靖市| 和平县| 若尔盖县| 建水县| 广汉市| 麻栗坡县| 舟曲县| 宣恩县| 南汇区| 迁安市| 黄平县| 平度市| 通河县| 平昌县| 宁阳县| 洪洞县| 尖扎县| 渑池县| 阳曲县| 新和县|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