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仙女座的力量
- 蝕憶迷城
- 一夢解千愁
- 4547字
- 2025-08-22 19:58:21
地點:天工集團“深眸”綜合深空監測站,拉格朗日L2點
首席天體物理學家維克多·李博士的咖啡杯在托盤上微微震動,不是機械故障,而是來自量子波動儀核心的共振。他猛地撲到控制臺前,屏幕上流淌的數據流讓他血液冰涼。
目標代號:UNKN-OLT-2047。
不是一個,是三個。
它們從奧爾特云外圍的星際塵埃中浮現,仿佛從虛無中凝結。它們的軌跡不是拋物線,不是雙曲線,而是一系列不連續的跳躍,每一次閃爍都跨越數個天文單位,完全無視了太陽的引力井。能量簽名顯示它們并非在“推進”,而是在“重組”路徑上的時空。
最令人恐懼的是讀數:能量等級估算:~10^26焦耳。這相當于太陽一秒鐘內向整個太陽系輻射的總能量。而這,僅僅是它們的背景輻射。
警報無聲地響徹了天工集團總部最深層的戰略情報中心。董事長林寒山正在審批“木星之眼”殖民基地的最終預算案。全息投影瞬間切換,將奧爾特云邊緣那三個幽藍、非定形的光團投映在房間中央。
“終于來了。”林寒山的聲音平靜得可怕,他手指劃過控制臺,激活了一個從未啟動過的協議,“全球執行委員會,最高優先級。啟動‘方舟協議’。我們不再擁有時間了。”
第一章:能量形態生物學:等離子態凝聚生命
仙女座星系來的訪客,其文明自稱“埃蘇”(Esù),這個名字來源于他們母星古老語言中意為“流動的思維”。他們并非人類認知中的任何生命形態。
物理構成:埃蘇是個體與集體的矛盾統一。每個“個體”是一個由強磁場精細束縛的高能等離子體凝聚態,其核心是一團奇異的、旋轉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充當著意識和記憶的錨點。他們的“身體”可以隨時改變形態和密度,從彌散數公里的能量云到凝聚為肉眼難辨的高能粒子。
意識與思維:他們的思維過程并非基于化學電信號,而是依賴于量子糾纏網絡。每個埃蘇個體內部以及個體之間,都存在瞬間的、非局域的量子關聯,形成一個分布式、超高速的集體智慧。計算速度保守估計超越人類最先進強人工智能的10^15倍。
生存與壽命:他們通過直接從時空結構(真空零點能)中汲取能量,近乎永動。熵增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可以周期性通過“重組儀式”來逆轉的過程,因此他們的壽命以億年計,近乎永恒。
感知: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是直接操縱和解讀各種基礎力場(引力、電磁力、強/弱核力)。人類世界的物質形態,在他們看來是稀疏、緩慢且嘈雜的。
埃蘇的“飛船”其實是他們自身的延伸,是他們集體意志塑造出的工具與環境。
推進方式:他們并非飛行,而是進行連續量子隧穿和時空曲率操控。他們將自己轉化為概率波,在目的地重新凝聚,實現超光速(FTL)旅行。觀測到的0.3c速度很可能是他們在常規空間中的“漫步”速度,而非最大能力。
材料科學:他們能操控強相互作用力,制造出絕對光滑、不可摧毀的材料。他們的構造體看起來像是流動的光,但其強度足以撕裂恒星。
能源:直接提取真空零點能,能量規模對于人類文明而言近乎無限。
天工集團通過艱難破譯埃蘇在作業時無意泄漏的微弱場信號,得知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尋找“奇點塵”。奇點塵:這是一種僅在中子星合并或黑洞與中子星碰撞時,在極端引力與能量條件下產生的奇異粒子。它并非普通物質,而是時空結構扭曲的微小結晶,蘊含著巨大的拓撲能量。
用途:奇點塵是構建穩定跨星系蟲洞或“躍遷門”的關鍵催化劑。少量奇點塵就足以將蟲洞的穩定時間從數秒延長至數個世紀。太陽系的儲量:根據埃蘇的星圖,在太陽系早期歷史中,附近區域發生過此類宇宙災難,有少量奇點塵被拋射至此,主要沉積在柯伊伯帶和奧爾特云的特定區域。總儲量估計不足0.7克,但對埃蘇而言已足夠。
他們對太陽系內的碳基生命(包括人類)毫無興趣,其態度并非惡意,而是徹底的無視。就像一個人類施工隊在一片沙灘上尋找特定的貝類,不會在意沙粒之間的互動。
天工集團的絕望評估技術代差:令人絕望的鴻溝
天工集團緊急評估了雙方的技術差距,結果令人窒息:
技術領域
天工集團水平
埃蘇文明水平
差距比喻
能源
可控核聚變(1.2×10^12W)
真空零點能提取(≈10^26W)
火柴棍 vs太陽
材料科學
納米金剛石復合材料
強相互作用力材料
沙堡 vs中子星外殼
計算能力
5000量子比特計算機
量子神經網絡(≈10^45次方/秒)
算盤 vs全宇宙智慧總和
航行速度
聚變推進(0.1c理論極限)
時空曲率驅動/量子隧穿(10c+)
帆船 vs超光速曲率飛船
武器系統
動能武器、激光、核彈
物理常數修改、時空撕裂
弓箭 vs神明旨意
天工集團試圖與埃蘇建立聯系,均告失敗:
嘗試一(友好信號):向埃蘇發射以數學語言和物理常量編碼的友好信息。結果:無任何回應。分析:人類的信息對他們而言,可能如同背景噪音。
嘗試二(派遣探測器):發射了最先進的超導量子探測器接近至3000公里。結果:探測器在所有傳感器讀數正常的情況下突然解離,化為一片均勻的基本粒子云。
嘗試三(激光繪圖):用高能激光在月球表面繪制歐拉公式和質數序列。結果:埃蘇似乎注意到了,回應了一道精準的伽馬射線爆,擦著月球邊緣而過,恰好燒毀了天工集團三顆至關重要的中繼衛星。這是警告,還是隨手拂去眼前的塵埃?
嘗試四(親自接觸):林寒山親自乘坐“軒轅十四”號試驗艦,試圖進行近距離接觸。在距離1000AU時,飛船所有系統瞬間失靈,林寒山在報告中描述了一種“被置于無限顯微鏡下審視”的窒息感,一種意識即將被剝離的極致恐懼。飛船在被一股無形力量推回內太陽系后恢復功能。
唯一的“交流”證據發生在一周后:埃蘇在掠過木星時,其能量場在木星的大氣層上留下了一個持續了數小時的巨大符號,經破譯,那是兩個字的簡單信息:
“停止噪音。”
方舟協議
面對存在級差距,天工集團啟動了極端的“方舟協議”,核心是:放棄幻想,準備逃亡,保留火種。
木星殖民——瘋狂的加速
資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太空探索傾斜:
“大紅斑”基地:在木星永恒的風暴眼內,利用其狂暴的能量流作為天然掩護,建造大型反重力懸浮城市。利用流體動力學和能量遮蔽技術,將其隱藏起來。
氦-3采集陣列:成千上萬的自動化礦船像蚊子一樣撲向木星大氣,瘋狂剝離采集核聚變燃料氦-3,為艦隊提供能源。
基因適應改造:“普羅米修斯之子”計劃啟動,通過基因編輯和強化,制造能適應木星高重力、強輻射環境的新人類變種。
絕望的堡壘
同時,地球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隱形罩”計劃:在全球部署數以萬計的離子發生器,試圖模擬一顆地質活動死亡、大氣稀薄的巖石行星信號,讓地球在埃蘇的感知中“消失”。
文明種子庫:在地幔深處、各大洋海溝底部修建高度屏蔽的末日倉庫,儲存人類所有的知識、基因樣本和文化遺產。
終極威懾:在近地軌道和月球背面秘密部署反物質地雷陣列。預案明確:若埃蘇表現出任何毀滅性或捕獲性意圖,寧可以徹底自毀地球為代價,也不讓人類文明成為實驗品或奴隸。
倫理的邊界被打破
恐懼催生瘋狂,倫理限制被逐一突破:
人機融合:“神機衛”項目,將精選士兵的中樞神經系統與戰艦控制系統直接硬連接,換取極致的反應速度,代價是壽命急劇縮短和意識異化。
蟲洞實驗:在一次孤注一擲的實驗中,強行激發奇點塵樣本,打開了持續1.3秒的微觀蟲洞,83名頂尖科學家被失控的能量場化為虛無,但換回了至關重要的時空結構數據。
暗物質武器:“燭龍”計劃,試圖從高維空間抽取能量,制造可控的時空裂縫作為武器。風險極高,可能意外撕裂宇宙膜,導致不可預知的災難。
奇點塵采集與意外饋贈
宇宙級的神之手
埃蘇在柯伊伯帶的作業,對人類而言是一次既恐怖又迷人的天文奇觀:
物質離子化:他們的能量場掃過一片小行星帶,將其整體轉化為熾熱的等離子體。
時空篩分:他們操縱該區域的時空曲率,形成一種無形的“篩子”,普通物質和奇點塵因其時空屬性不同而被分離開。
精準提取:像采茶一般,僅提取所需的微量奇點塵。
物質重組:被“篩選”后剩余的等離子體被重新組合成結構完美的巨型晶體,這些晶體后來被人類發現,其物理特性遠超任何已知材料,成為無價之寶。
整個過程高效、安靜,透著一種冷酷到極致的優雅。
意外的“饋贈”
在結束采集,即將離開太陽系時,埃蘇似乎出于某種未知的機制(也許是高級文明無意識的“整理癖”,或是某種難以理解的“歉意”),進行了幾次隨手之舉:
修復臭氧層:他們的能量場掠過地球極地時,順帶重組了臭氧分子,修補了人類數百年未能完全解決的臭氧層空洞。
月球“禮物”: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一塊嵌入巖層的量子芯片,其中蘊含著基礎的超光速原理和統一場論的關鍵數學表述。這像是留給偶然能到達這里的文明的“入門教材”。
清理核廢料:將全球儲存的高放射性核廢料瞬間轉化為穩定的無害同位素。
這些行為對埃蘇而言微不足道,卻深深刺痛了天工集團的自尊。“就像人類野餐后收拾垃圾,還順手給了旁邊的螞蟻一顆糖。”林寒山在日記中寫道,“這種居高臨下的施舍...比直接的毀滅更讓人羞辱。”
人類的覺醒與遠征
新人類宣言
公元2061年,埃蘇離開兩年后。在木星“大紅斑”基地的主體大廳,林寒山面對第一批殖民者代表和全球幸存者,發表了歷史性的演講:
“同胞們!今天,我們正式告別了童年。
我們曾以為自己是大地的驕子,是宇宙的精靈。直到我們親眼見過真正的神級文明,才知自身渺小如塵。
但這并非絕望的理由!知渺小而不棄微末,見宏大而更思奮進。
從今天起,人類文明的目標不再僅僅是生存于地球。我們將走向星海,不是為征服,不是為掠奪,而是為存在,為見證,為在這浩瀚宇宙中留下我們獨一無二的足跡!”
技術爆炸的遺產
埃蘇的路過,如同一次殘酷的“壓力測試”,反而催生了人類技術的爆炸性發展:
曲率引擎雛形:基于月球芯片的逆向工程,第一代實驗性曲率驅動裝置“躍遷者一號”開始建造。
統一場論應用:埃蘇的存在本身證明了其可能性,人類科學家終于找到了將引力與其他基本力統一的理論框架。
能量生命研究:天工啟動“星靈”項目,嘗試創造基于等離子體的初級人工智能,學習埃蘇的存在形式。
附錄:詳盡技術檔案
附錄一:埃蘇文明生物學與技術數據包
文明等級:≈Ⅱ型中級(卡爾達肖夫指數),能夠利用整個恒星系的能量,并初步掌握星際航行與能源提取。
存在時間:> 3億地球年。其母星早已在一次超新星爆發中毀滅,促使他們徹底轉變為能量形態。
社會結構:基于量子糾纏的集體意識集群,個體既是獨立的,又是整體的一部分,決策效率極高。
道德觀念:超越人類善惡觀。其行為邏輯基于宇宙熵增管理和信息收集,對低等文明的態度接近于人類對待自然現象——可能保護,可能忽略,也可能在無意中摧毀。
威脅評估:非惡意但極度危險。其存在本身對人類就是威脅,如同人類的施工隊對蟻穴而言。
附錄二:奇點塵物理特性詳析
生成機制:極端引力場時空扭曲的量子化產物。
物理性質:靜止質量為零,具有負能量密度,能產生排斥引力效應。
穩定性:半衰期極長,可達10^40年。
應用:蟲洞穩定劑、曲率引擎核心材料、負能量源。
附錄三:天工集團“方舟協議”科技樹
能源科技:高效氦-3聚變→反物質初期利用→真空零點能理論突破。
材料科技:納米材料→超導晶體→埃蘇晶體逆向工程→強相互作用力材料理論。
生物科技:基因適應改造→意識上傳探索→能量形態生命初步研究。
宇航科技:聚變推進→代達羅斯計劃→曲率引擎雛形→超光速理論完善。
附錄四:星際外交預案(“接觸”協議)
第一預案(沉默):遭遇更高級文明時,保持靜默,觀察,隱藏。
第二預案(贈禮):如無法隱藏,嘗試贈送代表人類文化與和平意愿的“禮物”(非科技產品)。
第三預案(逃亡):如判斷為惡意,執行方舟協議,最大可能保留文明火種。
終極預案(鏡像):嘗試理解并模仿對方的行為邏輯與溝通方式,進行非語言層面的極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