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精神,”沈行昭的聲音低沉而清晰,帶著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傳入喬愉耳中,“引導她感受這醮火之光,天地之正。告訴她,這是為她而設的解脫之路。”他并未回頭,但喬愉知道,他強大的靈力正籠罩著自己,為她隔絕著怨念最直接的沖擊,也引導著她那脆弱的天眼共感,成為連接鄭玉娥與凈化之力的橋梁。
喬愉閉上眼,摒棄雜念,將全部心神沉入與玉香囊中那縷殘魂的微弱聯系中。她“看到”的不再是法壇的莊嚴,而是鄭玉娥記憶,她顫抖著,卻努力地將此刻感受到的醮壇那溫暖、光明、充滿希望的宏大能量,如同涓涓細流般,小心翼翼地傳遞過去。
“玉娥姑娘……你看,這光……這聲音……是為你而來的……放下吧……塵歸塵,土歸土……你的冤屈,會有人知曉……”喬愉在心中默念,聲音帶著共感帶來的哽咽。
玉香囊的震動漸漸平復,那股刺骨的寒意在醮火正炁的沖刷下,如同冰雪消融般緩慢褪去。沈行昭敏銳地感知到怨氣的凈化與魂魄的初步穩固,緊抿的唇角終于放松了一絲。
在醮儀進行間隙,主辦方為遠道而來的各派高真、民俗研究學者以及特殊機構代表安排了一場小型的內部交流會。議題圍繞“現代社會中怨念的成因、演變與處置新思”。
沈行昭作為民俗研究院的代表和沈家傳人,自然在受邀發言之列。
沈行昭走上講臺,一身剪裁合體的深色西裝在滿座道袍、長衫中顯得格外醒目,卻也襯得他身姿挺拔,氣質沉靜。他沒有多余的寒暄,打開投影。
“諸位前輩,同道。”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帶著一種理性的穿透力,“怨靈,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能量聚合體,其形成核心在于‘執念’與‘冤屈’的交織。傳統認知中,其強度與年代、怨氣濃度直接相關。然而,我們近期處理的一起案例,卻揭示了另一種可能:器物本身的‘場域’特性,對怨念的存續與演變,具有關鍵性的放大和扭曲作用。”
他切換畫面,展示玉壺春瓶的微觀結構掃描圖和其他案例材料分析。
“這件清代官窯玉壺春瓶,在特定條件下,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類似‘聚陰陣’的能量場。而附著其上的怨念核心,其沉冤未雪、遺物被奪的強烈執念,與器物本身的‘場域’產生了共振。”
臺下幾位老道長微微頷首,顯然對這種基于器物能量場的分析表示認同。一位龍虎山的老道長撫須問道:“沈小友,依你之見,對此類與器物深度綁定的特殊怨靈,處置之道,除卻超度凈化其核心執念外,是否需著重處理器物本身?”
“前輩明鑒。”沈行昭微微欠身,“器物本身已成怨念載體與放大器。單純超度靈體,若不凈化或徹底破壞器物‘場域’,殘留的怨氣仍可能吸引游魂野鬼附著,形成新的隱患。此次我們采取的方式是,”他展示了一張醮壇圣光籠罩玉瓶的模擬圖,“借助羅天大醮匯聚的天地正炁,以醮火‘煅燒’其怨念核心,同時輔以特殊法器引導正炁沖擊并重塑器物內部的能量結構,從根本上瓦解其作為‘怨念容器’的特性,使其恢復為一件普通的、承載歷史信息的文物。此乃‘釜底抽薪’之法。”
他的發言邏輯清晰,既有傳統理論的根基,又融入了現代科技的分析手段,提出的解決方案也具有創新性和實操性。會場內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不少學者露出感興趣的神色。
另一位研究民俗心理學的教授提問:“沈先生,您提到怨念核心的‘執念’是關鍵。在處理過程中,如何精準定位并化解這種強烈執念?共感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安全性又如何保障?”
這個問題觸及了核心,也隱含著對喬愉這類特殊能力者處境的關切。
沈行昭神色不變,語氣卻更顯沉穩:“定位執念,需結合詳實的歷史考據、器物承載的情感印記分析,以及共感者的‘橋梁’作用。共感者如同精密的‘情感探測器’,能直接觸及怨念本源,其作用確實難以替代。但這也帶來了極高的風險——強烈的負面情緒沖擊可能導致共感者精神崩潰或被反向侵蝕。”
他頓了一下,目光似乎不經意地掃過喬愉,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凝重:“因此,保障共感者安全是首要前提。我們采取的措施包括:嚴格的靈力護持、精神屏障構建、實時情緒監控與疏導,以及最重要的——在共感過程中,確保強大的‘錨點’存在。”他指了指自己,“這個‘錨點’需具備強大的精神定力、純凈的靈力以及對共感者的絕對守護意志,在共感者迷失于怨念洪流時,能將其強行拉回現實。這要求‘錨點’與共感者之間建立高度的信任與……某種程度的靈力共鳴。”他沒有深入解釋“靈力共鳴”的具體含義,但這個詞引起了臺下幾位高真的注意。
“至于化解執念,”他總結道,“關鍵在于‘理解’與‘了結’。共感者傳遞的不僅是安撫,更是真相——讓怨靈知曉其冤屈已被昭雪,仇人已得報應,遺物已歸其位。當執念的根基被事實瓦解,輔以醮壇圣光的引導,超度便水到渠成。展示的案例的成功,正是多方協作、傳統智慧與現代方法結合的成果。”
沈行昭的發言條理分明,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支撐,更難得的是展現了對“人”的關懷與保護意識。他的冷靜、專業和務實的態度,贏得了在場許多人的尊重。龍虎山的老道長更是直接贊道:“后生可畏!沈家后繼有人,道法玄門亦需與時俱進,沈小友此言,深得我心!”
交流會結束后,幾位道長和學者主動上前與沈行昭交流。喬愉坐在一旁,她的心中涌動著復雜的情緒:有對他專業魅力的傾慕,有對他將自己視為“需要守護的共感者”的安心,也有對他提及“靈力共鳴”時那一絲微妙悸動的困惑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