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歸途新生
- 破風前行:車輪上的夢想
- 紫落姑娘
- 2732字
- 2025-07-05 09:18:07
首都機場T3航站樓的國際到達口,破風車隊的隊員們推著行李車走出來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上百名車迷舉著自制標語和隊旗,歡呼聲此起彼伏。
“破風!破風!“
“林曉陽!爬山王!“
“張振!真漢子!“
閃光燈接連不斷地亮起,媒體記者們擠在最前排,長槍短炮對準了這支載譽歸來的車隊。
“這...這是怎么回事?“王飛瞪大眼睛,下意識地整理了下衣領。
蘇曼同樣震驚,雖然她在日本就注意到國內媒體的報道熱潮,但沒想到會如此熱烈。一個穿著破風車隊應援T恤的女孩擠到最前面,差點被保安攔住。
“我們能合影嗎?“女孩激動地喊道,“看了你們在日本的表現,太感人了!“
張振主動走過去,招呼其他隊員一起滿足了女孩的愿望。這一舉動引發更多粉絲的請求,場面一時有些混亂。
“請大家有序排隊,“機場工作人員拿著擴音器維持秩序,“車隊會有專門的見面會...“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側門走出——楊速拄著單拐,面帶微笑地看著他們。
“教練!“隊員們異口同聲地喊道,紛紛跑過去。
楊速的氣色比視頻里看起來更好,雖然仍需拐杖輔助行走,但已經能短時間站立不用支撐。他逐個擁抱了隊員們,最后停在蘇曼面前。
“歡迎回家,教練。“他故意用了這個稱呼,眨了眨眼。
回城的大巴上,楊速分享了車隊在他們離開期間的進展:三家新贊助商簽約,省體育局提供了專業訓練基地使用權,還有數不清的商業合作邀請。
“我們已經不是那支為輪胎錢發愁的業余車隊了,“楊速笑著說,“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管理這份突如其來的成功。“
“鄭毅的情況怎么樣?“蘇曼更關心這個。
“安排在協和醫院,國內最好的心臟專家主刀。手術定在下周,成功率很高。“楊速的表情變得嚴肅,“但關于那家日本企業的事,我們需要好好談談。“
回到熟悉的城市,一切似乎都沒變,又似乎都變了。“極速“自行車店門口掛上了嶄新的招牌:“破風職業自行車俱樂部訓練中心“。隔壁兩家店鋪也被租下,改造成了現代化的辦公區和體能訓練室。
“這還是我們的小破店嗎?“老周站在門口,不敢置信地摸著嶄新的玻璃門。
“內核沒變,“楊速拍拍他的肩,“只是外殼升級了。“
簡單的歡迎儀式后,隊員們各自回家休息。蘇曼留下來幫楊速整理從日本帶回來的資料和裝備。
“所以,“楊速關上門,直奔主題,“中村告訴你的事有證據嗎?“
蘇曼搖搖頭:“只是他的說法。但鄭毅確實收到過那家企業的邀請,時間點太巧合。“
“捷輪體育重新找我們贊助也是在日本站之后...“楊速若有所思,“我查過,捷輪的大股東是家跨國集團,在日本有分公司。“
兩人對視一眼,都意識到其中的蹊蹺。
“先別打草驚蛇,“楊速最終決定,“劉強在工商局有朋友,讓他暗中查查那家日本企業的背景。“
第二天上午,車隊召開了回國后的第一次全體會議。除了住院的鄭毅,所有隊員和新增的后勤團隊都參加了。楊速介紹了新賽季的規劃和人員調整。
“首先,蘇曼將正式擔任車隊教練,和我共同負責訓練和比賽。“楊速的宣布引來一陣掌聲,“其次,我們新增了兩名隊員,補充陣容深度。“
新隊員之一是女車手李雯,22歲,國內大學生聯賽冠軍;另一位是來自云南的爬坡手巖罕,18歲,林曉陽的老鄉和師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楊速提高聲音,“破風車隊正式注冊為中國自行車協會職業車隊,下賽季將參加全國職業聯賽和部分國際賽事!“
呼聲幾乎掀翻屋頂。從一家小自行車店到注冊職業車隊,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跨越。
會議結束后,楊速帶蘇曼參觀了新改造的訓練中心。專業的騎行臺、力量訓練設備、理療室、視頻分析室...一應俱全。
“現在壓力更大了,“蘇曼摸著嶄新的電腦屏幕,“職業車隊意味著更高的期望和更激烈的競爭。“
“所以我們才需要你,“楊速真誠地說,“在日本的表現證明,你天生就是當教練的料。“
蘇曼沒有立即回應。她走到窗前,看著樓下訓練場上隊員們興奮地試用新設備的身影。一年前,她還是個普通騎行愛好者,現在卻被邀請執教職業車隊。人生的轉折有時就是這么不可思議。
“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最終她轉身面對楊速,“但如果你認為我準備好了...我愿意接受挑戰。“
楊速微笑著伸出手:“歡迎加入職業教練行列,蘇教練。“
兩只手緊緊握在一起,標志著破風車隊新篇章的開始。
下午,蘇曼和楊速去醫院看望鄭毅。病房里,這個年輕人正在看日本站的比賽回放,看到自己摔車的畫面時,表情復雜。
“醫生說手術成功率超過90%,“鄭毅告訴他們,“但恢復期至少要半年,而且...可能永遠不能再職業比賽了。“
“別想那么多,“楊速安慰他,“先專注手術和康復。“
“那家日本企業...“鄭毅欲言又止,“我查過他們發來的郵件,IP地址顯示是中國,不是日本。“
蘇曼和楊速交換了一個警覺的眼神。這一發現證實了他們的懷疑——所謂日本企業挖角,很可能是個幌子。
“別擔心這些,“蘇曼拍拍鄭毅的肩膀,“好好休息,車隊永遠是你的家。“
離開醫院時,楊速接到了劉強的電話。通話結束后,他的表情異常嚴肅。
“查到些東西,“他壓低聲音,“那家'日本企業'的注冊地址是捷輪體育的一間空置辦公室。而且,鄭毅的主治醫生與捷輪醫療部門有合作項目。“
這一連串的巧合已經超出了合理范圍。有人在針對破風車隊,而且手段卑劣。
“為什么?“蘇曼不解,“我們只是一支小車隊,值得這么大費周章嗎?“
“也許因為我們太特別了,“楊速分析道,“草根出身,團隊至上,不按常理出牌...在商業體育世界里,這種純粹可能威脅到某些人的利益。“
“那現在怎么辦?“
“繼續調查,但要小心。同時專注比賽和訓練,實力是最好的防御。“
接下來的兩周,車隊逐漸步入正軌。新老隊員磨合順利,訓練計劃有序推進。楊速的康復進展神速,已經能短距離騎行。蘇曼則迅速適應了教練角色,將日本學到的經驗與楊速的傳統方法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訓練體系。
鄭毅的手術很成功,但正如醫生預測的,他的職業騎行生涯可能就此結束。這一消息讓全隊難過,但也更加堅定了他們前行的決心。
“我們要連鄭毅的那份一起騎出來,“林曉陽在訓練會上說,“為兄弟而戰!“
全國冠軍賽前夕,劉強的調查有了突破性進展。他冒險潛入捷輪體育的檔案室,找到了關鍵證據——一份關于“削弱破風車隊競爭力“的內部備忘錄,以及向鄭毅主治醫生支付的異常款項記錄。
“足夠起訴他們了,“劉強興奮地說,“商業詆毀和醫療倫理問題!“
然而,就在準備向媒體披露的前夜,劉強遭遇了“意外“車禍。雖然只受了輕傷,但明顯是警告。
“我們必須暫停調查,“病床上的劉強心有余悸,“他們玩真的。“
楊速和蘇曼陷入兩難。揭露真相可能危及車隊安全,但沉默又意味著縱容不公。
“先專注比賽,“最終楊速決定,“全國冠軍賽后,我們通過正式渠道向協會舉報。現在分心只會正中他們下懷。“
蘇曼點點頭,但內心已經埋下了憤怒的種子。體育應該是純潔的競技,卻被商業利益玷污。破風車隊能做的,就是用實力證明,真正的體育精神無法被擊敗。
全國冠軍賽,將成為他們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