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江湖上總有人吃生米
- 認親即入宮?反手抄家嫁將軍!
- 玉米大當家
- 2261字
- 2025-07-05 19:28:41
“這江湖上,總有些人改不了吃生米的性子。“
曾二叔祖摩挲著扳指上的龍紋,嘆了口氣。
顧嬌知道老爺子的脾氣,這扳指若不收下,怕是他真要派漕幫舊部一路護送她去北疆了。
更何況這年頭,驛站路上的馬匪、關隘口的強人比比皆是,她一個姑娘家獨行,多份保障總是好的。
“嬌丫頭記著,“白沉突然上前,袖中寒光一閃,竟是抽出柄短刃來,“若遇歹人,只管往這三處招呼——“
他身形驟動,枯瘦的手腕卻爆發出驚人力道,匕首在燭光下劃出三道殘影:
“第一式:黃沙迷眼!“——直取雙目
“第二式:雪原斷根!“——下撩襠部
“第三式:大漠封喉!“——橫抹咽喉
顧嬌看得目瞪口呆。
這哪是什么保命三招,分明是殺人技!
“記住了?“
白沉收刀入袖,又恢復成那個佝僂老仆的模樣,“女子防身,不講章法,只求活命。“
曾二叔祖拍拍她肩膀:“到了北疆,先去嘉峪關驛找錦鯉堂。若...“
老爺子突然哽住,別過臉去,“記得捎信...報平安...“
燭花“啪“地爆響,在老人渾濁的眼底映出兩點水光。
曾二叔祖說著說著就嘆了口氣,這還沒啟程,他就已經開始牽腸掛肚了。
顧嬌低眉垂眼,指尖輕輕摩挲著茶盞。
若不是頂著“罪臣外孫女“的名頭,她又怎會甘愿離開這錦繡京城?
“曾二叔祖,等我在北疆安頓好了,就把您和白叔都接過去。“
她強撐笑意,眼中卻閃過一絲黯然,“那邊雖苦寒,卻天高皇帝遠。夏日里牧馬放羊,冬日里圍著火爐喝烈酒,倒也自在。“
曾二叔祖聞言,花白胡子抖了抖。
這丫頭從前提起北疆就害怕,說什么“風沙割面““滴水成冰“,今日倒是學會苦中作樂了?
老爺子不忍拆穿,順著她的話道:“好!到時候咱們去北疆,喝燒刀子,吃手把肉!“
一激動,連年輕時在邊關學來的糙話都蹦了出來。
“還要學射雕!“
顧嬌故作雀躍,“聽說草原上的姑娘都能騎烈馬、開硬弓呢!“
“那是自然!“
曾二叔祖拍案道,“老夫當年在宣府鎮,還跟韃靼人比試過摔跤!“
說著就要起身比劃,被白沉急忙按住。
燭火搖曳間,三人刻意說笑著,卻都心知肚明——此去北疆三千里路云和月,哪是那么容易就能重聚的?
窗外秋風卷著落葉拍打窗欞,仿佛在提醒他們,這京城,終究是待罪之身不宜久留之地。
接下來的日子,顧嬌足不出戶,整日忙著歸置物件。
曾二叔祖每日天不亮就悄悄出門,回來時不是揣著一匣子金錁子,就是抱著幾卷前朝字畫。
有次甚至扛回來個紫檀木箱,里頭整整齊齊碼著田契房契。
這日晌午,刑部差役并戶部清吏司的人聯袂而至,帶來兩道旨意。
顧昭與林淑芬被發配至教坊司,從此淪為官妓,任人折辱。
而林淑芬之子顧海則被判流放遼東,永世不得返京。
至于年幼的顧安,因未滿充軍之齡,官府本想送回顧家,卻被顧嬌一口回絕。
最后衙役只得將他扔給林家。
可笑那林家因林寶柱被判七年流刑,早恨毒了林淑芬,轉手就將這孩子丟進了慈幼局。
顧振國至今仍被關在錦衣衛詔獄——這其中自然少不了顧嬌的手筆。
“這等狼心狗肺之徒,一刀殺了反倒便宜他。“
顧嬌把玩著曾二叔祖給的象牙腰牌,冷笑道,“就該讓他嘗嘗,什么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她早讓曾二叔祖散出消息,說顧家產業盡數握在顧振國手中。
如今詔獄里那些酷吏,怕是要把顧振國的骨頭都榨出油來。
啟程這日,天剛蒙蒙亮。
顧嬌只帶了個藤箱,腰間系著個粗布包袱。
她身上穿著灰撲撲的棉布衣裙,腳踩千層底布鞋,連發髻都梳得格外樸素——活脫脫個落魄商戶女的模樣。
“姑娘這頭發...“白沉遞來木梳時欲言又止。
顧嬌撫過濃密如瀑的青絲,忽然想起現代那些昂貴的生發精華。
如今這具身子,倒是連桂花頭油都省了。
她從妝奩里取出盒鉛粉,對著銅鏡細細涂抹,將嬌艷的容顏掩成憔悴蠟黃。
鏡中人漸漸變成個毫不起眼的平凡女子,唯有那雙杏眼,仍亮得驚人。
“二叔祖安心,“顧嬌抿嘴一笑,“宋烈既為宣府參將,斷不會短了吃穿。“
這話倒非寬慰——邊關將領雖不比京官富貴,但總歸不會虧待了家眷。
曾二叔祖聞言,捋著胡須點頭:“那宋家小子統領三關兵馬,倒是個靠得住的。“
說著又從袖中摸出塊青銅令牌,“這是老夫當年在九邊時的舊物,你帶著防身。“
顧嬌接過令牌,只見上面陰刻著“宣大總兵府“幾個篆字,邊角已被摩挲得發亮。
她忽然想起,這位未婚夫原是父親舊部之子,父親獲罪前曾說過,宋家世代將門,最是重諾。
“二叔祖放心,“她將令牌貼身收好,“此去宣府,我自有分寸。“
白沉忽然從懷中取出個錦囊:“姑娘帶著這個。北地風沙大,這包雪蛤膏是當年遼東進貢的,最是養顏。“
晨光透過窗欞,在廳中灑下斑駁光影。
顧嬌望著二老忙碌的身影,喉頭突然發緊——此去邊關,山高水長,再相見時......
“好了好了,再耽擱要誤了時辰。“
曾二叔祖強作輕松地擺擺手,“記住,若那宋烈敢負你,老夫拼著這把老骨頭......“
“知道啦!“
顧嬌紅著眼眶打斷,將青布褡褳甩上肩頭,“您老人家就等著我的平安信吧!“
**用過早膳,曾二叔祖與白沉雇了輛青篷馬車,將顧嬌送至通州碼頭。**
此時碼頭尚未有腳夫攬活,好在官船憑路引登船,顧嬌行裝簡素,倒也不急著上船。
“嬌丫頭,路上當心,到了宣府記得捎信。“曾二叔祖握著顧嬌的手再三叮囑。
“孫女省得。“
“二叔祖,白叔,您二老務必保重。“
“放心,我們這把老骨頭硬朗著呢!“曾二叔祖強笑道,“倒是你,宣府不比江南,若水土不服......“
話音未落,白沉已遞上個錦囊:“老奴備了些藿香丸,姑娘若覺不適,含上一粒便好。“
曾二叔祖忽又板起臉:“那宋家小子若敢給你氣受......“
雖說此事多半不會發生,但老爺子仍梗著脖子道:“他若敢待你不好,老夫立即派鏢局接你回京!“
顧嬌正要應聲,忽聽碼頭胥吏高聲唱喝:
“北直隸官船即刻啟程——持路引者速至三號閘口驗看——“
聞聽催促,曾二叔祖慌忙提起箱籠,白沉則撐開油紙傘為顧嬌遮陽,三人匆匆往閘口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