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7章 為平凡的生命形態“點睛”

為平凡的生命形態“點睛”

——論楊佳富的軍旅詩

蘆葦岸

在詩歌的當下語境里,楊佳富的寫作是寂寞的,在紛繁駁雜,喧囂撲面的現實,這種精于正能量書寫的執著很容易被人遺忘或漠視,但是,我佩服將“文以載道”進行到底的人,當一切以消解現實為榮的風潮覆蓋詩壇時,楊佳富依然在新詩傳統的征途背負使命。當然,就詩歌的正聲而言,耽于退場的勇氣或許得眺望前方,比如讓現代詩情成為類型詩歌的進化加足馬力的可能,亦是需要現實之外的勇氣注入,在某些既定場景,比如軍旅、部隊,邊關等特型文化集合緊密的區域,詩歌依然強勁地保持著鮮活的抒情姿態。這是彝族詩人,戎裝在身的楊佳富所寫詩歌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他子彈一樣的性格鑄就的詩行,像一面在山坳上飄揚的旗幟,醒目、鮮亮,而那些被他的如椽之筆點染的普通軍人,因此具有了更為清晰,更為飽滿,更加搖曳多姿的雕塑般的形態。

綜觀他的詩,以思想內容的精誠和藝術特征的精專而觸動了我的閱讀視線,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耽于在詩歌中挖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詩言志,歌詠言。”《尚書?舜典》指出的這個詩歌傳統是富有主題高度的,欣喜這樣的高度在軍旅詩人楊佳富的詩歌中得到了具有寬度的展現,他的詩,無論寫戰士,還是寫昂揚的青春,都志向明朗,爽氣提神,尤其詩集《生命的微笑》(1992年10月,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所展現出來的種種打開生命無限可能的嘗試,張揚著一股撲面而來的生命意識,收錄的100首短詩,整本詩集情感濃釅,洋溢著熱愛生命、追求生命價值與意義,這些詩,有別于其他版本的主題唱誦而短小精煉,情真意雋,無論寫意、抒懷,都動情深徹,讓人過目不忘?!安皇钦f/活著就有意義/君不見/糞坑里也有生命/爬來爬去”(《生命》)。這首小詩,冷靜地切入人性的核心部分,放在活著里的現實背景洞悉人性,質感跳脫,少了拖泥帶水的鋪陳,像鋼槍一樣直截了當,直指那些如糞坑里爬來爬去的蛆蟲,這樣的生命,毫無意義。詩人借觀察所得是想要揭示和提醒讀者,人性的良善與齷蹉往往是一種模糊伴生、犬牙交錯的狀態,而生命構成中的高潔部分,需要每個個人付出努力,尤其是內在的警覺。這樣,才會有更廣闊的美好生命和更燦爛的人生。

追求生命的宏大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貫穿楊佳富詩歌命題的一條主線,在這樣的目標刺激下,他的寫作,就帶有一種奮不顧身的態勢。因此,他的詩歌在發聲上,都是強擊型的,下捶較猛。依照榮格的性格決定命運說,在同為心理創造性活動的詩歌寫作中,性格更決定著作品的成色、溫度與特性。集彝人的韌性與軍人的剛性于一身的楊佳富,在《我是彝人》一詩中直言不諱地喊出了自己的心聲——子彈是我的性格/粉碎刀槍不入的神話/與和平鴿一起飛翔//故鄉是我的牽掛/無論我飛得多高多遠/心都永遠在阿媽的山上//星星是我的生活/無論平凡和偉大/我都在神秘的邊境閃耀//月亮是我的愛人/無論貧窮和富有/她都從不改變愛我的心//太陽是我的夢想/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讓我們一道點燃彝山的火把。把子彈當成性格,這是軍人視角,當然,這樣的內視行為外化成精神訴求時,就有一種無往而不勝的力量產生。事實上,作為一柄點燃彝山的火把,詩人楊佳富,即使遭遇坎坷,內心閃電一樣的彈道也從未暗淡和冷卻過。在軍旅詩壇,他照徹生命的光源,源源不斷地涌自內心,他向外界提供了這樣的精神甄別,激情地寫道:“最紅最紅的太陽/是在海水中泡過/是在淚水中泡過/是在黑幕中升起的/人類要活下去/便需要心靈的陽光”(《心靈的陽光》)。他清晰得無任何技藝遮蔽的詩情,就是內心最本真的映照,這其實就是面向蒼生和藐視萬難而活得有滋有味的底氣。

這樣的情緒,在他的很多詩歌中自然蔓延,在《我真想……》一詩中,他如是直抒胸臆——我真想一萬次折斷/手中的筆/把它擲向熊熊的烈焰里/既然,筆下沒有價值和生命/那么,這根小玩具就不配貼在/我胸口數著跳動的心律。瞧,他胸中的火焰,熱烈而奔放,這種贊歌似的對生命執著的打開,懷想與熱愛,在很大程度上,建構了他的人生境界。而這情懷的底色,往往又是溫暖的,柔情的?!拔蚁胗靡桓K/把天和地連在一起/讓歡樂的孩子在那里/蕩秋千//我想用一根線/把天和地串在一起/讓窮人和富人的距離/不再那么遙遠”(《距離》)面對距離生出的罅隙,和橫亙在人與人之間的溝壑,他選擇激進的姿態努力彌補,而非逃避,這就是生命意志的現實擔當。他的很多詩,都具有寫實性,生命的建構不走烏托邦的浮泛遐想,他的足跡遍布邊防哨所,他的視野里,都是對軍民的愛,對他們在艱難困苦里的堅韌生長和燦爛生命賦予滿腔的情愛,如在他眼里,帕米爾高原上武警XJ公安邊防總隊紅其拉甫邊防檢查站,仿佛遙遠的星空閃爍的明星。1995年5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紅其拉甫“模范邊防檢查站”榮譽稱號。于是,幾乎與愛情詩絕緣的詩人楊佳富,毅然寫下了《紅其拉甫之戀》;當在察看被國務院、中央軍委在授予“沙頭角模范中隊”榮譽稱號的武警廣東公安邊防總隊第六支隊十三中隊時,他腦海里閃現著那些“正義與邪惡較量的情景”,感佩于不朽的警魂而寫下了情真意切的《沙頭角之魂》;同樣,在踏訪駐守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卓木拉日峰腳下的武警XZ自治區公安邊防總隊帕里邊防派出所后,他幾乎是眼淚汪汪地寫了沛然生津的《帕里之愛》——走進帕里/生活,不是夢/而是由我們自己托起的一片晴空/生命,不是一個玩笑/而是莊嚴而神圣的旅程。

始終高揚生命旗幟,并在擔當中獲得靈魂的豐滿與人生的高度,這就是楊佳富提供的一個詩歌譜系,他的五部詩集,無不展現如此特性!

二、灑向英雄的大愛及其執著于塑像的詩意

在楊佳富的詩集《英雄雕像》(2003年12月,云南民族出版社)中,英雄主義作為主旋律,已經超越音樂和歌唱,而直接轉換成了激情飛越的詩行,這本詩集以華彩樂章的革命現實主義和催人奮進的浪漫主義情懷,譜成了獻給我們時代的英雄交響詩!他的這類作品,內容綠樹參天、詩思激昂奮進、情景交融闊遠、風格雄渾豪放,將當代軍旅題材拓展提到了一個特別的背景,這種以域為疆的頂天立地情懷,斗志昂揚,也令人遐想。

英雄主義始終是古今中外軍旅文學的重要主題,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有濃厚的英雄情結。這種使命感也賦予了詩人楊佳富一種責任感,那就是要詩意地抒寫軍人勇于擔當的行為,高揚軍人的奉獻精神,當然這也是他揮之不去的情結。

他的詩歌暢達、簡約、樸實,不晦澀,不雕琢,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特別適合朗誦,字里行間透露出熾熱的情懷。此外,真摯的精神關注,寬闊的歷史視覺,春風拂面般的溫暖,濃厚的使命意識,這些特質使其詩歌閃爍著非同一般的光芒?!八麄兗缈钢接⑿蹐F/帶血的步槍/他們腰掛裝著/英雄故事的彈袋/永不褪色的軍裝裹著雄心/他們要讓失落的文明/重新回爐”(《沙頭角之魂》);“太陽是大吊燈/月亮是夜明珠/星星裝飾美的圖案/清風不用錢買/雷電風雪比舞臺布景壯觀百倍/官兵們就是用這股豪情/在生命的禁區/甘守一份寂寞/挺過無數誘惑/獨斟滿腔苦澀”(《紅其拉甫之戀》)。這些詩句完全通過對生命本真狀態的記錄來呈現詩意,彌漫著革命浪漫主義的精神,如江河之水一般澎湃洶涌。

他始終為軍人歌唱,為武警戰士歌唱,為祖國的邊防歌唱,他的詩歌對軍人神圣使命與奉獻精神的關注,使得他的詩歌中表現出浩大而自由的陽剛之氣,令讀者內心激蕩,感慨萬千。“有人的地方/可能會有許多煩惱/沒有人的地方/除了煩惱什么也沒有”(《紅其拉甫之戀》)。在“生命的禁區”帕米爾高原上,人煙稀少,生活壞境極端惡劣,孤寂是武警XJ公安邊防總隊紅其拉甫邊防檢查站的戰士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這些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和忍耐范圍。“在高原面前/人是渺小短暫的/自然卻是偉峻永恒的/帕里人/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走進帕里/生活,不是夢/而是由我們自己托起的一片晴空/生命,不是一個玩笑/而是莊嚴而神圣的旅程”(《帕里之愛》)。這充分展示了詩人對生活有著細微的觀察,對生命有著深度的體驗和思考。

他的詩有率性陽剛的一面,極好地塑造了邊防軍人和武警戰士的英雄形象,也具有內斂柔情的一面。詩意的抒寫與情感的火焰完美結合,往往帶給讀者真實的審美體驗。同時,對軍人的熱愛使他擁有了永不枯竭的詩歌創作靈感,也升華了他的精神高度。軍人的神圣使命就是保家衛國,捍衛國家領土的完整,他們常常用生命來詮釋這神圣的使命。在《木康之歌》中,“過去我采訪你的時候/你是一個紅光滿面的小伙/現在我再來看你的時候/你卻成了一塊微笑的巖石/我的心沉重得象一塊墓碑”,這樣的詩行強烈地突出了生活的現場感,同時也寫出詩人內心的沉重和疼痛,散發著深郁的情感氣息?!叭绻皇菫榱诉@片凈土/今天寫詩的應該是你/是你是你”,他的身體里蘊藏著一團熾熱的情感火焰,激蕩不息,在反復呢喃里,情感的火花瞬間照亮了讀者的心,這種可觸摸的情感溢于言表,有憾人心扉的力量。

三、情系邊陲的軍魂強音及其高揚的精神呼吸

南橘北枳,這若放在在詩歌意象里考量,可算是地域文學的一個坐標。楊佳富長期在國家地理的邊防線上生活,他的衣食來源,他的工作現場,都于斯不棄,篤情深遠。他的詩集《邊陲情思》(2013年9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將堅硬的軍旅形象柔化為一種內在的含蓄,一種地域的民族的生活現場與內心追慕凝結成濃情的訴說,山泉一樣,閃爍著跳躍的陽光,在寂靜的山野,在人跡罕至的邊陲,孕育成了一種清澈的歌唱。這種具有感染力的如歌的行板,被楊佳富操持,且做得得心應手。在他的詩集《當兵的日子》(2013年9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從全景視角,立體式地再現了當兵的人在歲月之河的深處,在夢里夢外的種種生活影像的勾勒與渲染。這種交響鑄就的英雄之魂,以及意氣風發的青春豪邁,完全超越了性別,極大地提升了軍魂的底蘊和移動的鋼鐵長城的詩情。

茶葉和馬幫飄過子夜/酒氣被寒星汲盡/瓦楞上的草深了/那么多光榮和夢想/沉睡為寂靜的花蕊//當青草把墳地和道路染成蔥綠/蜜蜂攜著亡靈在花蕊中沉醉/群山向著天邊奔涌/誰能懷疑這蓬勃的生機/懷疑你的期望和激情/不是那帖理想與現實和解的良藥(《我的軍嫂》選段)。純心釀真情。楊佳富在生活的細微處尋找真實的詩意,愛人及被人愛,一切事物浸染在光輝的愛意中,親人、民族、國家,以致自然宇宙。這是可貴的生活方式,更是詩意生活的視界。

獨守邊陲,軍人楊佳富把對妻子的思念化成詩思。詩的前半部分內容淺顯,對妻子的思念流淌在字里行間,詩人用詩語聯通想象,滑過愛人的每一寸肌膚。當然,如果只是赤裸裸的抒情,詩的本體是缺少脊梁的。詩歌在后階段升華出的寫意之境,頗有唐人邊塞詩歌的遺風。“茶葉”與“馬幫”飄過的古道,光榮與夢想就類同唐人“燕然勒功”般的志氣,“墳地”與“花蕊”的斷裂寫意,讓世人看到理想與現實的距離,以及世人心里對愛人的思念和思念不得之后的心靈徘徊。

楊佳富選擇對現實素材的有意拔高,其升華過程是詩意高度產生的基礎,也是他寫作超越其他人的獨特之處?!段业能娚肪陀蟹浅:玫臄⑹罗D承。同為人物篇的《父親》和《母親》,則吸納了余光中的《鄉愁》中的養分。分別以“樹”“犁”“弓”“月”四個意象,表達自己成長路上對父親的滴滴情思,同時也簡單地呈現出父親在不同階段的“家庭物質和精致支撐”的剛強形象,和父親呼應的是給詩人以呵護的母親。母愛是“乳汁”,是“傘”,是“繡花鞋墊”,是恒久的“眼淚”。兩首詩的形式和內容相近,表達的情誼也是普天之下,所有蒼生的內心獨白??雌饋韱我粯阕镜男问皆杏氖侵袊鴤鹘y的孝道與大愛。從這一點來看,選擇什么樣的形式來表達什么樣的情感,應該是值得考慮和兼容的。也就是說,既然父母恩大的惠贈就是那樣的樸素和真摯,那么寫出《父親》和《母親》這樣形式單一的詩歌,也就不為過。只是為愛找到一個恰當的容器。

推而演之,詩人建構自己的詩歌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你可以像李白一樣放蕩不羈、灑脫飄逸;亦可以像杜甫一般沉郁頓挫、兼濟蒼生;還可以像白居易、元稹,追求簡易直白卻蘊意深刻的創作風格。只要是形式和內容達到統一,用恒定的詩意去解構生活,并表達生活,詩意生活的真實與美感就自然呈現了。

做人首先要作為一個站立的人。楊佳富就是情感充沛而真摯的人,同時,他還有一層身份,那就是軍人。剛強的軍品,似一顆青松,也是鋼刀,剛正不屈。

楊佳富的軍旅之詩,同樣達到了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一,應屬政治抒情詩范疇。筆者對政治抒情詩的觀點依然如故,詩歌本身應該是包羅萬象的,政治抒情詩應屬于詩歌流派的一種,唐人杜甫可謂是政治抒情詩的典型代表,而現當代的賀敬之老先生則也是非常突出的政治抒情詩的代表人物。當然,政治抒情詩和文革時期的政治口號詩是有明顯區別的。在審視政治抒情詩時,應注意區分詩歌本身的質地和內涵,切忌以“政治宣傳口號”代替了詩意表達——

這些令人愉悅的上升/像寧靜的祝福/每年有多少無邪的比喻/這樣在無風的黃昏到達天空/越飄越遠的是祖先的手指/無數眼睛/和流轉不息的時光一越穿過窗子/但春天/還像零星的雨點和花瓣灑向我們/這就是我們每天都格外不同的生活/我們的鋤頭/向下深挖事物的根/而炊煙卻自由自在向上飄著/我們文化中無比輕盈的部分/就這樣飄離痛苦和酸楚/仿佛脫下了過多的衣衫(《感受界河》選段)

《觸摸界碑》和《感受界河》顯露出詩人的歷史視野。在那些界碑里,隱藏著歷史的豐功偉績,又有多少人為之奮斗犧牲。在姊妹篇《感受界河》里,詩人說,“我們的鋤頭,向下深挖事物的根”,這一句詩隱喻了詩人寫詩的創作心路。寫詩就如對著那塊古石碑,對著界河抒懷,在撫存追遠中,詩人引領讀者進入歷史的蒼涼境地,去感受“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邊陲的寫意。

從歷史回歸現今,詩人的思緒囊天地萬物于咫尺天涯,視野如鯤鵬俯瞰,時域和空間在無限延伸。楊佳富的政治抒情詩表現突出的應有《海地英雄》和《亮劍湄公河》。在《海地英雄的事由中有如是文字:“加勒比島國——海地,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16時53分(北京時間13日5時53分)發生地震,震級:里氏7.3級。此次地震中,8名中國維和人員不幸遇難。他們是:王樹林、鐘薦勤、李欽、郭寶山、和志虹、李曉明、趙化宇、朱曉平。中國,震驚了;世界,震驚了。”

他寫道:“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請讓我們忘掉戰火和硝煙/忘掉所有的欲望和邪惡/忘掉那些微不足道的糾葛和恩怨/記住那些已經熄滅的生命/廢墟下躺著的,尚未安息的靈魂/瓦礫下絕望的喊叫??邕^重洋/為我們遠在西方的兄弟/送去人類亮晶晶的大愛和悲憫”(《海地英雄》選段)

海地地震,中國軍人奮勇救災,八名軍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種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大愛,讓世界人們感受到中國軍人的高尚人格魅力,同時也看到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對世界和平穩定的負責態度。詩人的思緒有哀慟,但更多的是自豪。身處和平年代,同樣需要頑強不屈的人們,來戰勝自然災害和人為災禍。如果說《海地英雄》是從大愛著手,解讀一次國際行動,那么《亮劍湄公河》則是從家庭細微處著手,寫出“水上警察”外出執行任務,家人的縷縷思念,彰顯出鐵漢柔情?!盁o數個夜晚/枕著寂寞/那些爛漫的往事/已經變成了最美好的記憶/在心底珍藏//兒子啊/爸爸回不了家/就讓我把天上的小星星摘下/串成一串美麗的光環/掛在你的床前/伴你進入甜甜的夢香”。(《亮劍湄公河》選段)

毋庸置疑,這兩首詩寫出了英雄的真正內核,上為國家,心系家庭,完整的人就應是家國一體,融愛于身的生命體。楊佳富在寫與政治相關的抒情詩時,有一種底線意識,那就是不喊空泛的口號,挖掘出人物內心細膩的真情實感。這樣的創作理念,符合中國古代的“文以載道”“天人合一”的寫作哲思。

從某種角度看,詩歌和詩人都追求存在感和歸屬地。楊佳富的詩歌以人為本,處處蘊含著人物的精神呼吸。作為生命體,詩人自身的精神故地多為“故鄉”“民族”“記憶”。故鄉是人們在地域上的歸屬地,民族則是精神上的歸屬地。在昌寧建縣80周年之際,楊佳富創作出版《永遠的昌寧》,以此表達詩人對故鄉深深的眷戀?!安龑幇?,我的故鄉/我是你綿延山脈里的一塊石頭/我是你綠色田野里的一坯泥土/我是你茫茫海洋里的一滴水/我是你郁郁森林里的一片綠葉/我和你筋連著筋/我和你血融著血”(《永遠的昌寧》選段)

與楊佳富結緣于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舉辦的第18期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班,難得的機會讓我近距離地感受了這位來自邊陲云南的詩人。他心有國泰民安志,情有邊關大漠月,厚道而質樸,像眾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各民族同胞一樣,深懷的民族情結厚重而綿遠,超越山岳江河,不廢萬古。在他子彈一樣的性格里,在他兼懷天下的信仰中,民族、家國、自然和生命被放置在同一個精神維度,并通過他的詩行展現出大愛布道、深情葳蕤的靈魂狀態與雄風豪邁的生命境界。他樂于為無怨無悔的平凡生命描下畫龍點睛的一筆,將永遠鐫刻于軍旅文學的史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赤城县| 高平市| 天峨县| 四川省| 双牌县| 萝北县| 永善县| 宁波市| 荆州市| 农安县| 北辰区| 徐水县| 神池县| 沙洋县| 逊克县| 茂名市| 洱源县| 龙川县| 呈贡县| 读书| 都匀市| 建瓯市| 白山市| 合作市| 平顺县| 蓬溪县| 饶阳县| 绿春县| 玛曲县| 大埔区| 平原县| 阳东县| 宜良县| 达孜县| 清水县| 东乡县| 松原市| 临夏市| 青龙|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