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終南山
- 綜武:逆天悟性,開局截胡黃蓉
- 整點新鮮感
- 2017字
- 2025-07-22 23:39:44
初夏的秦嶺,晨霧微涼。
一條崎嶇的蒼茫古道上,兩道身影并肩而行,速度不快,卻帶著一種奇特的韻律,仿佛與這莽莽群山融為一體。
一人玄衣如墨,身姿挺拔,行走間步履沉穩,自有一股淵渟岳峙的氣度。
另一人身著寬大白袍,面容冷峻,周身隱隱散發著陰鷙而強大的氣息。
這兩道身影,就是自太原而來的商昭和歐陽鋒兩人了。
不過此時此刻,半月前那場震動天下的激戰,仿佛在他們兩人之間從未發生過一樣。
歐陽鋒滿身殺意的追逐,至此已經沒有了劍拔弩張的殺氣。
更多的是一種心照不宣的微妙平衡。
不是他不想追殺商昭了,而是他沒有招了。
從打得過到打成平手,從追得上到速度相持,只有短短半個月的時間。
這半月光景,兩人從太原城外一路打上秦嶺,又從秦嶺深處打到這終南山腳下。
起初,歐陽鋒含怒出手,蛤蟆功、靈蛇拳、神駝掌輪番施展,招招致命,陰毒狠辣。
他勢必要擒下商昭,逼問其身上逆天悟性之秘。
商昭初時確感壓力如山,憑借著凌波微步的精妙身法,再加上《先天導引術》的深厚根基。
以及諸多強橫的精通級別的武功,其中還夾雜著《移魂大法》精神干擾,才堪堪周旋。
他偶有反擊,也多是九陰真經之中的強大功法,大伏魔拳,以及他自己領悟創造出來的三疊破岳拳和降龍伏魔掌。
雖然武功絕頂,卻因為沒有修煉至大成圓滿,不能發揮全部實力,卻難撼其根本。
然而,歐陽鋒卻是越打越是心驚。
此子韌性之強,悟性之高,更為重要的是,商昭那深厚的內力和恢復速度,簡直匪夷所思!
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內力和他相差無幾,他曾全力施展“瞬息千里”這樣的頂級輕功。
追逐商昭兩天三夜,方才感覺內力有所不殆,而那個時候,商昭也是速度變慢,身形不再那么飄逸。
歐陽鋒發現,商昭仿佛一塊永不滿足的海綿,在巨大的壓力下瘋狂汲取著戰斗經驗與對手武學精義。
每一次險死還生后,商昭的應對便更加從容,招式銜接愈發圓融。
甚至開始嘗試將各種武功進行融合,形成自己的戰斗風格。
轉折點發生在第十三日。
一處絕壁之上,歐陽鋒久攻不下,心中焦躁,終于再次祭出壓箱底的絕技——蛤蟆功!
他伏低身軀,腮幫鼓起,喉嚨發出沉悶如雷的“咕咕”之聲。
一瞬間,一股恐怖的威壓籠罩四方!
空氣仿佛凝固,四周草木皆伏!
這是歐陽鋒的殺手锏,蓄力一擊,石破天驚!
他在太原城的那一技蛤蟆功,只是略微出手,此時全力出手,他自信此招之下,縱是黃藥師、洪七公也要暫避鋒芒!
然而,面對這足以開山裂石的恐怖威壓,商昭眼中卻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他非但不退,反而深吸一口氣,周身氣勢陡然間內斂!
歐陽鋒蓄力至巔峰,瞬間發動攻擊,極致的威壓籠罩著商昭,一股恐怖的氣息襲來。
可是那商昭身形不退反進,一步踏出,一掌推出,一股浩瀚宏大的龍形氣勁轟然爆發。
龍形氣勁之中,帶著無邊的佛門真意,更伴隨著陣陣梵音流轉其中。
不僅剛猛霸道,更是帶著伏邪破妄的鎮壓之意。
商昭以九陰真經的總綱心法為根基,結合降龍十八掌和大伏魔拳融合創造而出的降龍伏魔掌。
終于完全掌握,且入門之后,便一步達到小成的境界。
歐陽鋒和商昭對轟數十招,小成境界的降龍伏魔掌對決渾圓無暇的圓滿蛤蟆功,平分秋色。
兩人的掌力對轟聲如雷霆轟隆而鳴,震動的斷崖絕壁之上的石塊崩裂。
蒼茫的秦嶺深處,因為兩人的大戰,宛如山神發怒,降下雷霆一般。
竟然震動的方圓數十里的獸群倉皇外逃。
歐陽鋒的蛤蟆功功力遞增,數十招后,他力至巔峰。
此時,商昭右掌看似緩慢,實則施展飛絮勁,掌力快如閃電地按向歐陽鋒蓄力最盛的“氣海”節點!
這一掌并非強悍攻擊,而是融合了他對蛤蟆功蓄力原理的深刻理解,并且結合自身的浩大內力。
以《九陰真經》總綱中“點穴篇”中的“以虛擊實”之法發出!
噗!
一聲悶響!
歐陽鋒那蓄積到頂點的狂暴氣勁,竟如同被戳破的氣球,瞬間泄去了三成威勢!
他凝聚的氣勢瞬間為之一滯!
雖然商昭也被反震得氣血翻騰,連退數步,但歐陽鋒那絕巔的一擊,卻被硬生生打斷削弱了!
歐陽鋒驚駭欲絕,如同見了鬼魅!
商昭竟能看破蛤蟆功蓄力的關鍵節點,并精準干擾?!
這已經不是之前的臨場偷師,簡單模仿,而是洞悉了功法的核心奧秘!
此戰之后,歐陽鋒徹底熄滅了短時間內拿下商昭的心思。
他意識到,此子的潛力深不見底,戰斗天賦更是妖孽。
再打下去,不僅毫無收獲,反而可能成為對方磨礪自身的踏腳石。
甚至……自己的蛤蟆功奧秘都會被對方徹底“偷”走!
此刻,兩人已行至終南山深處,重陽宮那巍峨的道觀輪廓在云霧中若隱若現。
空氣中彌漫著松柏的清香,不過這幾日,商昭和歐陽鋒卻持續聽到叢林中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蜂鳴。
望著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山巒,歐陽鋒冷峻的臉上罕見地露出一絲復雜難明的神色。
他率先打破了沉默:“王重陽……便埋骨于此山。當年華山論劍,他憑先天功與全真劍法,力壓我等四人,奪得九陰真經。哼,何等風光!可惜,不過是一短命鬼!”
商昭目光平靜,接口道:“聽聞王真人年輕時亦是滿腔熱血,率義軍抗金,無奈最后兵敗,便心如死灰,方才遁入玄門,創下這全真基業。”
“王真人其心可憫,其志……卻終究未能貫徹始終。”
他語氣平淡,卻隱隱帶著一絲居高臨下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