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技術代差
- 千禧帝國:文明重啟計劃
- tp零
- 1837字
- 2025-07-12 19:30:10
“10Gbps?!”在場的國家航天局通訊專家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發出了驚呼。他們目前在深空通訊中主要采用的是X頻段的微波遠程通信技術,受限于天線口徑、發射功率和宇宙背景噪聲等因素,實際的有效數據傳輸速率通常都小于100kb/s。兩者之間,是近乎百萬倍的差距!
這意味著,如果采用國家航天局現有的通訊技術,從月球傳回一張高分辨率的圖像,可能需要數十分鐘甚至數小時的延遲和等待;而如果采用千禧集團的激光通訊技術,幾乎可以實現高清視頻的實時傳輸!
接下來,雙方又就月面雷達探測精度、航天器能源系統(千禧展示了其小型化、高效率的同位素溫差核電池技術)、人工智能在自主導航和故障處理中的應用(千禧的AI系統已經具備了部分自主決策和深度學習能力)、以及新型輕質高強度復合材料在航天器結構中的應用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技術比對。
結果,幾乎是壓倒性的。
無論是用于月面地形測繪和資源勘探的高精度合成孔徑雷達(千禧的雷達分辨率和穿透深度遠超現有水平),還是為航天器提供持久動力的能源系統(千禧的核電池在能量密度和使用壽命上優勢明顯),亦或是賦予航天器“智慧大腦”的AI自主控制系統(千禧的AI算法在復雜環境感知和自主決策方面更為先進),再到決定航天器“身輕體健”的材料科技(千禧研發的新型碳基復合材料在輕量化和強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千禧集團所展現出的技術實力,都比國家航天局目前掌握或規劃中的技術,至少領先了一個代際,甚至在某些領域達到了兩個代際的差距!
會議室內的氣氛,已經從最初的凝重,轉變為一種近乎窒息的沉默。國家航天局的專家們,一個個臉色凝重,眉頭緊鎖。他們都是華夏航天領域的頂梁柱,一輩子都在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嘔心瀝血,也為華夏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而感到無比自豪。但今天,在一家民營企業面前,他們卻深切地感受到了那種令人沮喪的技術鴻溝。
李振邦院士在長時間的沉默后,聲音沙啞地開口道,“如果……如果我們完全按照國家航天局現有的技術儲備和規劃來推進探月工程,確實,如我們最初評估的那樣,要到2013年底,甚至2014年初,才有可能完成首次月球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而且,我們獲取的科學數據質量和探測效率,恐怕也難以達到國際頂尖水平。”
他頓了頓,目光復雜地看著葉啟明和千禧宇航的團隊:“而如果……如果能夠得到千禧集團在這些關鍵核心技術上的全面支持,那么,葉總提出的2010年底完成任務的目標,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我們所能達成的科學目標和技術高度,也將遠遠超出我們最初的預期!”
葉啟明靜靜地聽著,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他知道千禧集團在這些領域投入了巨大的研發資源,也從全球招募了最頂尖的人才,技術領先是必然的。但他也沒想到,雙方的差距會如此之大。這也讓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如果僅僅依靠國家自身的力量,想要在短時間內追趕甚至超越美國這等航天強國,確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單單一個計算模塊的差距,就足以讓整個系統的反應速度和智能化程度落后一大截,更不用說其他更為復雜的系統集成了。
葉啟明站起身,語氣誠懇地說道,“李總工,各位專家,千禧集團愿意毫無保留地與國家航天局和中科院分享我們在這些領域所取得的技術成果和經驗。我們這次來,就是抱著最大的誠意,希望能與國家隊強強聯合,共同為華夏的探月事業貢獻力量。我們不求任何商業回報,只希望能夠加快我們國家探索宇宙的步伐,提升我們在國際太空領域的話語權。”
他繼續說道,“我建議,我們可以立刻成立一個聯合技術工作組,將千禧集團的這些先進技術,盡快與國家探月工程的現有方案進行深度融合和優化。我相信,只要我們精誠合作,密切配合,一定能夠創造出華夏航天史上的新奇跡!也希望通過這次合作,能夠讓國家航天局和中科院的各位專家,對我們千禧集團的技術實力有一個更直觀的了解,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慮,為我們后續更深層次的合作奠定信任基礎。”
李振邦院士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激動和感激。他知道,葉啟明這番話的分量有多重。一家民營企業,愿意將自己投入巨資研發出來的核心技術無償貢獻給國家,這需要何等的胸懷和境界!
他猛地站起身,緊緊握住葉啟明的手,聲音有些哽咽:“葉總!我代表國家航天局,代表華夏航天人,感謝您!感謝千禧集團!你們的這份情懷和擔當,足以載入華夏航天史冊!”
他立刻轉身,對身旁的助手說道:“小王,馬上把這份雙方技術對比的初步評估報告整理出來,我要立刻向張總局長和軍委的李副部長匯報!這個情況太重要了,必須讓他們第一時間知道!”
幾分鐘后,一份凝聚了雙方技術核心差異的簡報,火速送到了國家航天局局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