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以花獻佛
- 指尖酥
- 風過微雨
- 2603字
- 2025-07-15 08:23:38
早上,哦不,準確的說大約凌晨三點,王氏就陪著沈云姝起床了。
昨晚沈云姝已經在腦子里把制作流程梳理過幾遍,這會擼起袖子就是干。
不同顏色面粉的調和醒發,各部位的整形和拼裝,最后再上鍋蒸制。
別說沈云姝,就是打下手的王氏都忙得團團轉。
她也經常做面食,可還不知道做饅頭居然能這么操作。
那么多的形狀和顏色,她都沒看明白怎么回事,沈云姝已經條理清晰,大小分量精準地安排好了。
蒸好后稍等一會再取出來,案板上一個個水光肌的饅頭看得王氏直咧嘴。
怪不得光揉面都這么多講究,蒸出來的饅頭水光油滑,連個細褶子都沒有。
精心調出的顏色加了沈云姝的固色密藥,蒸完也沒有掉色變色,甚至還更鮮亮了。
兩個供品組裝好,沈云姝仔細檢查了一下,基本還原了她的設計,造型完整,視覺沖擊很強,絕對能吸引路人目光。
王氏在旁連連贊嘆,都有點舍不得送出去了。
“這么好的東西,真要供菩薩?昨兒咱供了香也捐了錢,其實也夠了......”
“娘,東西一定要供,這回菩薩指定保佑咱們生意興隆!”
沈云姝說得篤定,王氏沒再堅持,等廖源到了,就用竹筐把東西裝了,三人到街口坐上騾車出發了。
趕到天禪寺的時候天才大亮,人也不多,進了觀音殿拜過菩薩,沈云姝取了一個籃子出來遞給那香燈法師。
“信女誠心求菩薩保佑,勞煩大師供奉。”
她神情語氣要多虔誠就多虔誠,那僧人看著她遞來的東西,頓時滿眼驚奇。
“施主,這是...”
“民女家境窘迫,只是略會些手藝。這是我拿饅頭做的花籃,希望佛祖不會嫌棄。”
是的,沈云姝用饅頭做了一籃子五顏六色的花。
花型是含苞待放的玫瑰,有花有葉,精致明麗,遠一點看幾乎分不出真假。一朵朵花用竹簽托著,分高低兩層,層層簇擁,填滿了整個竹籃,飽滿繁盛,令人觀之則喜。
以花獻佛,再合適不過。更何況這花既漂亮還能果腹。
“阿彌陀佛,施主蕙質蘭心,如此費心精巧之物,菩薩怎會嫌棄?”
那僧人接過花籃,放在了菩薩坐像正前方供奉臺的中央,只要一走進來就會看見。
“還有一物想勞煩大師供奉給如來佛祖,盼望佛祖慈悲,保佑我父兄能平安歸來。”
沈云姝又從竹筐里取出另外一樣東西,揭開蓋著的紗布,雙手托著遞給僧人。
如果說剛才看到花籃,僧人更多的是驚艷,那么此刻更多的就是不可思議的贊嘆。
這居然是一個饅頭做的雙層供佛塔!
以白玉帶一抹微紅的蓮花形饅頭為基,第一層是一圈造型精致的帶福字壽桃饅頭和金色福袋饅頭,第二層是一圈紫色荷花,中間還有小巧碧綠的蓮蓬,最上面是一個孩童臉大的圓形饅頭,中間一個紅色佛字,兩條錦鯉圍繞兩側,一紅一黃,栩栩如生。
“阿彌陀佛,施主手藝巧奪天工,佛祖定會感佑您一片赤誠。請稍等。”
昨日沈云姝與這僧人攀談許久,是以對她還有印象。當時就覺得這姑娘雖然家貧,但供奉佛祖卻極為誠心。今日這兩樣的東西更是讓僧人動容,接過佛塔就往后面寶殿去了。
沈云姝目的達成,待僧人歸來,再三感謝后便下了山。
坐上騾車,沈云姝拜托廖源待會跑一趟流民村,將田叔做好的竹籃不計多少都先拿來,再多劈些竹子一起運回來。
“這么著急讓人跑一趟做什么?今兒又不賣餅了?”王氏道。
“這幾天怕是都賣不了,咱們回去還得做些準備,不然怕趕不上。”沈云姝俏皮一笑。
“趕不上什么?你這孩子,話怎么凈說一半。”王氏瞪眼,作勢拍了下她。
沈云姝笑著去抱她的胳膊,烏眼溜溜地轉向廖源:“廖大哥,你猜到了嗎?”
廖源摸摸鼻子,點點頭。
“哦?你怎么發現的?”
“竹籃和托盤上都寫了‘沈記喜點’四個字,只要別人多看一眼就會發現,到時候自然會跟人打聽。”
沈記喜點是沈云姝給自家花餑餑生意取的名號,杜錦香在布條上繡的,廖源在木牌上刻的都是這四個字。
王氏這會終于聽明白了,又是高興又是生氣:“你這丫頭,怎么不跟娘說一聲?娘頭先還不想讓你送,差點誤事。可人家又不知道咱們住哪,打聽不到怎么辦?”
“所以咱們主動過來啊,明天咱們把招牌帶上,爭取趁著齋節把名氣打出去,以后就不愁生意了。”
王氏想到觀音殿里的那籃子饅頭花,幾乎可以想象后面來的人在踏進廟里的一瞬間會怎樣地驚訝贊嘆,這一天過去得有多少人記住她家的饅頭花籃。王氏登時心里像一鍋燒開的水,激動地翻騰,幾乎有些坐不住。
“那咱們明天就來賣饅...花?”王氏掃了眼騾車上其他人,壓低了聲音。
沈云姝點頭:“就賣這個,明天一早就來,今兒得把東西都備好,所以麻糬餅就來不及做了。”
“那就不做了,天天吃,人也膩的慌。今兒回去娘先跟你學學,不然你一個人忙不過來。”
騾車行了一會,廖源在一處岔路口下了車趕往流民村,沈云姝和王氏一回到家,立刻去糧店采購了一百斤面粉,用老面和了幾斤放在盆子里發酵,做明天的老面種。
吃完飯,沈云姝揉了面團,準備教王氏捏玫瑰花,杜錦香早上沒瞧見成品,好奇得很,也加入進來,就連幾個小的都嚷著要幫忙。
所謂有教無類,沈云姝索性一起開個小課堂一起教了,至于學得怎么樣,全憑個人悟性。到下午廖源趕回來時,教學成果也差不多出爐了。
王氏和杜錦香本就會做面食,基本掌握了方法,做出來的花型不仔細看,幾乎看不出瑕疵,算是過關了。
幾個小的里,廖歆兒學得最快,差不多趕上了杜錦香的水平。
沈稷和杜錦堂就差些,花朵構型不飽滿,花瓣捏的也是厚薄不均,形狀不同。
兩人面色沮喪,沈云姝笑著拍拍他們的肩:“沒事,正好有別的事交給你們。”
沈云姝帶著他們來到后院廖源的地盤。
筐子里的東西已經拿了出來,小竹籃用草繩綁成一串,大約有二十幾個。大把新鮮的菠菜莧菜黃瓜,嫩生生的,還有一大把野蕨菜,一只捆著腳的野山雞。地上兩大捆劈好的細竹片,數不清有多少個,一看就要花很多功夫。
“田叔聽說你明天就要用,怕來不及,叫了村里人幫著劈好了,這些若是不夠,他明天會再送一捆過來。”
看著這一地東西,沈云姝心中淌過一絲暖流。
說來慚愧,她去流民村是為了自己生意打算,幫忙不過是順便的事。
田叔他們卻記在了心上,這段時間光是送菜就送了幾次了。
雖然不貴重,但對于缺衣少食的流民村來說,已經是最拿得出手的東西了。
“等這陣忙完了,咱們再去村子里看看。”
廖源點點頭,把籃子一個個分出來,問她:“怎么弄?”
沈云姝拿了一個籃子,又取了幾根細竹片,給他們演示了一下怎么插進籃子里,插在什么位置,需要大致什么形狀。
廖源見過成品,很快就明白了,帶著兩個小的忙起來。沈云姝算了算這些籃子里要用的饅頭數量,覺得還可以再準備些,又去翻了些先前買的油紙出來,裁成一塊塊方形,準備明日一起帶上。
晚飯后,小院里早早就熄燈了,但大伙惦記著明天的大事,幾乎都興奮地睡不著。
寅時,王氏屋里燈一亮,所有人都跟著起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