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賬,不是這么算的(馬上就要試水了,斗膽求追讀,求收藏。)
- 三歲咸魚,老爹謀反我投敵
- 想把鬧鐘丟了
- 2105字
- 2025-07-03 02:40:12
忠叔他們跟在身后的事,自然瞞不過張達。
“忠叔,你帶少爺回家。”
剛出萬花樓,張達便直接對著門口的忠叔走來,把李響交給了忠叔。
而他則是把馬車從馬背上取了下來,騎著馬朝東而去。
看見忠叔跟在身后,李響也沒多說什么便上了忠叔的馬車。
刺客的事柳知鳶說得很清楚,但不知道為什么,李響總覺得不對勁。
有一個點李響一直想不通。
三皇子為什么要讓陳國余孽來殺自己?
刺殺誰不重要,關鍵是勾結敵國余孽啊!
這要是東窗事發,他這個皇子還能當?
而且他也知道,那些陳國余孽一定會借機把水攪渾,把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明知道風險這么大,還要這么做,只能說明他這樣做的收益在他看來一定要比風險大。
相對應的,他的收益越大,那么李征的風險也就越大。
李響瞬間有些慌神,心中一股莫名的不安感愈發的強烈起來。
不行,必須得想明白三皇子為什么這樣做,不然李征就危險了。
但越是這樣想,李響的思緒就越混亂。
前世心情煩躁的時候,李響總是聽音樂來緩解。
深呼吸了幾下,李響拿起車內的撥浪鼓,一下一下搖著。
“咚咚咚……”
“咚咚咚……”
回去的馬車依舊顛簸。
李響開始把自己帶入到三皇子的立場上想這個問題。
如果我是他,什么樣的收益才會值得我冒這么大的險?
刺殺李征或者李征的兒子,我能得到什么?
東宮之位嗎?
不可能!
就算知道李征是太子的人,就算是刺殺李征,而且還成功了,那也只是最多廢除太子的一只手而已。
一個皇子用自己的命去賭太子的一只手?
哪怕是賭徒也不會這么去做。
手里的撥浪鼓越搖越快。
那“咚咚咚”的聲音也越來越急。
馬車外的忠叔嘴角微揚,少爺果然喜歡撥浪鼓,玩得這么歡。
大概過了一刻鐘左右,李響突然停下了手里的撥浪鼓。
“少爺怎么了?”忠叔問道。
李響沒回答,他終于想明白了。
如果他是三皇子,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命。
任何收益都不值得自己拿命去賭,除了立馬能當上皇帝,連當上太子都不保險。
但刺殺李征不能立馬當上皇帝。
也就是說,三皇子這樣做,在他看來風險為零。
勾搭敵國余孽,風險為零的可能性只有一種。
那就是有人授意他這么干。
能授意他這么干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皇帝。
想通這一點以后,事情就變得簡單起來。
看來皇帝這是執意要傳位給十皇子。
李征的存在讓太子勢大,壓的三皇子喘不過氣。
他需要幫一把三皇子,讓太子跟三皇子兩人之間相互制衡,給十皇子成長的空間。
難怪這段時間無論刮風還是下雨,十皇子都如約而至。
等等!!
李響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那些刺客是敵國余孽的事,只是從柳知鳶的口中說出來的而已!
那些,真的是陳國余孽嗎?
皇帝不可能真的讓自己兒子去勾搭敵國余孽。
這樣的事真要曝光出來,這天下悠悠眾口,皇帝也保不住他。
三皇子也不會傻乎乎的去勾搭敵國余孽。
也就是說,那些刺客不是敵國余孽。
如果連敵國余孽都是假的,那柳知鳶說的話又有幾分的真?
李響又想到了剛剛兩人的對話。
張達問她是不是要報仇。
她說她是想幫她祖父洗刷冤屈。
還有就是,就連柳知鳶都知道李征是太子的人,皇帝能不知道嗎?
柳知鳶為什么會突然說這么多?
“忠叔,停一下。”
“少爺,怎么了?”
“忠叔,我問你,劉明廉是個什么樣的人?”
忠叔不知道自家少爺為什么突然這樣問,但他從來不問為什么。
“劉大人在蒼梧省當了二十余年巡撫,通陳的事情沒爆出來之前深得蒼梧省人民的愛戴,都說他是個好官,沒想到啊。”
李響突然焦急的說道:“忠叔,快,去城南清音寺。”
“可是少爺,現在去城南清音寺,再回府的話,可能就要趕上宵禁了。”
“快,越快越好,去清音寺。”
忠叔也不再多言,調轉馬頭,
“吁。”
“駕。”
李響還不放心,他對領頭的府兵說道,“你找匹快馬,迅速趕往清音寺,要是遇到我爹,就說我讓他等我。”
李響如此焦急的原因是,如果柳知鳶有問題,那么清音寺就是個巨大的陷阱。
她說了,她的目的就是幫自己祖父洗刷冤屈。
誰能幫她?
去站隊支持太子,以后太子登基后幫她洗刷她祖父的冤屈嗎?
投入那么多的時間成本,去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她輸不起,她身上背負的是整個家族的冤案。
就如她所言,身上的擔子太重,不敢輕易言死。
不是怕死,是怕死了都不能洗刷家族的冤屈。
幾位皇子奪嫡這事跟她有個毛的關系?
誰當皇帝她不在乎。
她在乎的是她祖父沉冤得雪,在乎的是自己能夠脫離賤籍!
與其去賭未來,不如就做現在。
她是皇帝的人。
這事做成,皇帝幫她平反,賜死蘇天佑,新一任的巡防營統領不會是太子跟三皇子的人,而是十皇子的。
這樣一來,對于三皇子來說,太子失去了李征這個左膀右臂。
對于太子來說,三皇子失去了一個手握實權的巡防營將領。
對于柳知鳶來說,他祖父沉冤得雪。
李征肯定會救自己的部將陷入絕境,可能還會入獄,十皇子再救出李征。
皇帝不敢賜死李征,那七萬遠征軍還在幫他鎮守陳國那三省之地。
要是這個時候賜死李征,那三省可能會亂。
皇帝知道李征是太子的人,他這是準備直接把李征硬掰成十皇子的人,或許還會用李響當做籌碼。
到時皇帝再親自追封劉明廉,當著天下人的面承認自己的失誤,帶領文武百官大張旗鼓的祭拜,越濃重越好。
這樣史書上不僅不會記載他是一個昏君,還會寫他是一個敢于承認錯誤的明主。
名留青史,這可是濃重的一筆。
李響都不知道這到底是一石幾鳥了。
當真是一個好君王啊!
李響冷笑,“柳知鳶,這萬花樓六成的利,換成擺我李家一道,這賬可不是這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