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歸途
- 玉佩緣
- 東長流水
- 1646字
- 2025-06-26 12:28:19
永寧城的朝陽為歸途鍍上金邊。林小滿站在城門前,望著蜿蜒的官道上漸行漸遠(yuǎn)的北疆騎兵,手中緊握著那封蓋有五大部族印信的盟約書。蕭景琰策馬而來,馬鞍旁懸掛著那個裝有兩塊合璧玉佩的錦囊,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
“太子派來的龍鱗衛(wèi)已在城外候命。“蕭景琰遞給她一封火漆密函,“這是回京的通關(guān)文牒。“
林小滿展開信箋,蕭景琰熟悉的字跡躍入眼簾:“小滿,帶回的不僅是盟約,更是兩族百姓的安寧。朝中已備好接風(fēng)宴,但切記三件事——勿飲御酒、勿近御醫(yī)、勿言井中之事。“
阿依古麗帶著兩名蒼狼族戰(zhàn)士策馬追來:“蘇特使!這是圣女留下的藥囊,說路上若遇風(fēng)寒可服此丹。“她遞過一個繡著狼頭的皮囊,“還有,月牙峰的泉水需每月祭祀一次。“
林小滿將藥囊系在腰間,突然注意到阿依古麗頸間掛著的骨笛:“這是...“
“圣女留給我的。“阿依古麗撫摸著骨笛,“她說若遇大旱,吹此笛可喚來甘霖。“她忽然壓低聲音,“拓跋烈臨死前說,宮里有人偷學(xué)了北疆巫術(shù)...“
蕭景琰猛地勒住韁繩:“此事非同小可。太子近日正為旱災(zāi)煩憂,太醫(yī)院束手無策。“
三人策馬疾馳出城。官道旁,幾個孩童正在放紙鳶,歡笑聲隨風(fēng)飄來。林小滿望著這太平景象,胸前的玉佩突然微微發(fā)燙——那是和平之泉的力量在回應(yīng)她的思緒。
京郊驛站,林小滿掀開馬車簾幕。熟悉的朱雀大街已近在眼前,但街市比記憶中更加繁華。蕭景琰突然按住她的手:“看那邊。“
茶樓酒肆的旗幟煥然一新,大周與北疆的雙頭鷹圖騰在春風(fēng)中獵獵作響。更令人驚訝的是,街市上竟有北疆商人兜售著特色毛皮和香料,而大周的瓷器茶具也擺滿了北疆商隊的貨架。
“和平盟約生效了。“蕭景琰眼中閃著欣慰的光芒,“太子命人開放了邊境互市。“
踏入侯府的剎那,熟悉的桂花香撲面而來。沈毅正站在庭院中的老桂樹下,手里捧著一卷竹簡。看見女兒歸來,這位昔日威嚴(yán)的兵部侍郎竟紅了眼眶:“回來就好...“
林小滿注意到父親鬢角的白發(fā)又添了幾分,心中酸澀。她正要行禮,沈毅卻一把將她摟住:“你母親若在世,定要埋怨我這個做父親的...“
夜深人靜時,林小滿在燈下展開北疆帶來的羊皮地圖。玉佩突然發(fā)出微光,指引她注意到地圖邊緣的一處標(biāo)記——那正是當(dāng)年永寧公主和親出發(fā)的地點。她忽然想起圣女的話:“和平之泉的源頭在長安城外的終南山。“
次日清晨,林小滿換上素色羅裙,獨自前往終南山。山道上的積雪尚未消融,她循著玉佩的指引來到一處幽谷。谷底清泉汩汩,水面漂浮著幾片形似鳳凰的落葉。
“永寧公主到此一游。“她輕聲說道,取出玉佩浸入泉水中。剎那間,泉水化作七彩流光直沖云霄,在長安城上空形成一道絢麗的彩虹。
當(dāng)她返回侯府時,蕭景琰正在書房等她:“太子召見。說是旱情已解,要當(dāng)面謝你。“
太極殿上,新皇端坐在龍椅上,面色紅潤。林小滿行禮時,注意到他腰間懸掛著與蕭景琰同款的蟠龍玉佩——那是永寧公主留下的另一件信物。
“聽聞蘇姑娘在終南山發(fā)現(xiàn)了新的泉眼?“新皇的聲音溫和卻不容置疑。
林小滿抬頭直視龍顏:“陛下明鑒,那不是普通泉眼,而是永寧公主留下的和平之泉源頭。“
殿內(nèi)瞬間寂靜。新皇緩緩起身:“朕登基以來,夜夜夢見一位持玉佩的公主。“他走向林小滿,“她說兩百年后,會有位眼角有朱砂痣的女子帶來和平。“
林小滿胸前的玉佩突然發(fā)出耀眼光芒,與新皇腰間的蟠龍玉佩遙相呼應(yīng)。殿外傳來驚呼聲——太極殿的琉璃瓦上,竟綻放出一朵巨大的七彩蓮花!
“從今日起,設(shè)立和平使一職。“新皇宣布,“蘇姑娘,朕命你為首位和平使,掌管邊境互市與文化交流。“
回府路上,蕭景琰突然說:“太子托我?guī)г挘f該告訴你真相了。“他從懷中取出一卷泛黃的竹簡,“這是先帝真正的遺詔。“
竹簡上赫然寫著:“永寧血脈,血脈相連。和平之泉,生生不息。“落款處蓋著大周開國皇帝的玉璽。
林小滿望向長安城的方向,夕陽為城墻鍍上金邊。遠(yuǎn)處傳來市井的喧囂聲,胡商的駝隊正穿過城門,北疆的牧歌與中原的琴音在空中交織。
“這或許就是永寧公主想要的結(jié)局。“她輕聲說。
蕭景琰握住她的手:“不只是結(jié)局,更是新的開始。明日我陪你去看看新開的互市,聽說有北疆的馴鷹人在表演...“
月光如水,灑在兩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