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清官難為!
- 大明:朕躺平了,你們自己看著辦
- 這恒河貍
- 2026字
- 2025-06-27 21:19:06
見韓文答應(yīng)得這么干脆,朱厚照也沒有當(dāng)真,都說政治是妥協(xié)的藝術(shù),哪怕他是皇帝也不例外,修建豹房不是軍國大事,下面的人有的是拖延的辦法,剩下的就看劉瑾他們怎么跟劉健他們斗了。
這時候,工部尚書李鐩開口說道:“陛下,如今南方雨季,長江時常泛濫,沿江各府皆上奏,請修堤壩。”
“以往朝廷是如何做的?”
聽到李鐩的話,朱厚照平靜道,這請修堤壩幾乎年年都有,而且年年修不好,如果他要嚴查的話,估計能砍一大片腦袋。
可惜他不想在這種事情上浪費功夫,因為這種貪污的事情太多了,甚至可以說整個大明從上到下的袞袞諸公都在貪,他就是想查,也不可能查得完。
李鐩躬身道:“回陛下,按以往慣例,可讓各府自行征調(diào)徭役修繕堤壩,朝廷再按例撥修繕款?!?
“那照舊吧。”
朱厚照擺了擺手道,對于這種事情,他是無能為力了,因為就算是在現(xiàn)代,那些道路也是挖了修,修了挖,根本管不了。
“臣遵旨。”
聞言,李鐩躬身應(yīng)道,然后退到了一旁。
在李鐩退下后,劉健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前工部尚書曾鑒因憂憤而卒,內(nèi)閣擬為曾尚書賜謚號文貞,贈太子太保,請陛下圣裁。”
劉健的話音剛落,劉瑾和谷大用幾人的臉色瞬間一變,看向劉健的眼光都陰沉了下來,因為曾鑒就是被他們在兩個月前給氣死的,要是讓曾鑒獲得文貞的謚號,那豈不是光明正大打他們的臉。
“準!”
劉瑾幾人的臉色,朱厚照也看到了,不過他并沒有否決劉健的意思,因為這曾鑒也算是大明少有的清官了。
曾鑒是天順年的進士,為官數(shù)十載,卻從沒有為家里添過任何財物,之前因為拒絕調(diào)撥修建豹房的營造款,得罪了劉瑾他們,所以被劉瑾他們針對。
劉瑾他們先是停了曾鑒的俸祿,又派人前往曾鑒的老家,以貪贓枉法的罪名大肆搜查曾鑒的祖宅,甚至曾經(jīng)將曾鑒押到詔獄審訊,給曾鑒潑臟水,雖說沒有栽贓成功,但也活生生氣死了曾鑒。
對于這種人物,他也是敬佩的,可惜他卻無法處置劉瑾,畢竟劉瑾他們是給他辦事的,對付曾鑒也是因為曾鑒阻攔豹房的修建,要是因此處置了劉瑾他們,那么以后誰還敢給他辦事呢。
不過給曾鑒一個文貞的謚號還是可以的,畢竟大明的清官不多,還是得給樹立個榜樣,畢竟宦官只是用來制衡文官的,真正治國還得靠文官才行。
“陛下圣明!”
聽到朱厚照的話,劉健等人連忙跪下行禮,口中高呼圣明,他們本以為朱厚照不會同意,畢竟曾鑒一直阻礙豹房的修建,可以說是打朱厚照的臉了。
“平身吧?!?
朱厚照擺了擺手道:“沒有其它事情便退下吧。”
現(xiàn)在都快八點了,他已經(jīng)上了三個小時的班,也上夠久了,上輩子是牛馬,他可不想這輩子還當(dāng)牛馬,反正剩下那些日常破事扔給劉健他們,也同樣能搞定。
“臣等告退?!?
聽出朱厚照話里趕人的意思,劉健等人便躬身應(yīng)道,這次朱厚照同意給曾鑒上謚號已經(jīng)很不錯,要是惹惱了朱厚照,導(dǎo)致朱厚照反悔的話,那就得不償失了。
看著劉健等人離去的身影,朱厚照微微嘆了口氣,這大明的清官實在難尋,不過這也怪不得那些文官,因為大明官員的根基在明初就被刨了,無論是俸祿,還是朱元璋的大清洗,都讓大明的官員對皇帝保持著警惕性。
而堡宗殺于少保更是徹底絕了官員的忠心,可以說,崇禎皇帝自掛東南枝的時候沒有文官跟隨,最大的原因就是老朱家的刻薄寡恩。
…
“劉大伴,今天有什么好玩的?”
等劉健幾人走遠后,朱厚照才伸了一下懶腰,懶洋洋道,在這個時代,想要找個可以娛樂的地方可不容易。
“皇爺,要不我們出宮去玩吧。”
聽到朱厚照的話,劉瑾眼珠子轉(zhuǎn)了轉(zhuǎn),然后開口說道。
“出宮?”
聞言,朱厚照皺眉道:“那些官員應(yīng)該不會讓朕出去吧。”
明朝對皇帝出宮的限制極大,每個月只有朔望兩天才能出宮,朔望指的是每個月初一的朔日,十五的望日,而且出宮也只能去祭祖或者祭天。
至于出去玩?
那就不用想了,因為按照朱元璋留下來的祖制,皇帝是不能輕易出宮的,每次出宮必須先凈街三天,確保街上沒人可以威脅皇帝。
要是敢隨意帶人出宮,單單違背祖制,那些官員能夠彈劾他一百次,而且官員還有權(quán)力勸諫,比如堡宗小時候想要出宮看花燈就遭到內(nèi)閣楊士奇當(dāng)?shù)钇G,結(jié)果就去不成。
除了內(nèi)閣官員,六科給事中也可隨時封堵宮門,比如成化帝想要游西苑,就被給事中張文給截了鑾駕,另外還有史官隨時記錄的起居注,也是對皇帝極大的限制,畢竟沒有哪個皇帝愿意被史官記個“帝狎妓,夜不歸”的評論而名留青史。
“皇爺,奴婢會讓人支開那些酸臭腐儒,確保他們看不到陛下出宮?!?
聽到朱厚照的話,劉瑾開口說道。
“那你去安排吧?!?
聞言,朱厚照擺了擺手道,現(xiàn)在才大明中期,皇帝出宮一般也不會出事,他沒穿越過來之前,朱厚照已經(jīng)偷偷溜出宮好幾次了。
就是史官的起居注那邊會留下記載,而且等內(nèi)閣審查起居注的時候,劉健他們肯定要在他耳邊念叨的,畢竟皇帝私自出宮可是違背祖制的。
至于支開史官,那更是不可能的,因為按照祖制,記錄起居注的史官一般是二十四小時跟著他的,一旦離開皇帝超過一炷香,那就是廷杖八十,要是重要典禮缺記,更是直接斬立決。
雖說到現(xiàn)在沒有那么嚴格,皇帝一旦去后宮或者跟內(nèi)閣大臣密議,那些史官必須避嫌,但他溜出皇宮去玩的話,那些史官就必須跟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