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無界暢游的劇場
- 天涯醉引:銀梭織就古今緣
- 鶴都鵬翔
- 2878字
- 2025-07-29 09:22:21
夜市的虛擬燈火還在身后閃爍,林婉晴的布包就被一股奇異的引力牽引,朝著城市邊緣的巨型建筑飄去。那建筑像朵半開的白蓮花,花瓣狀的穹頂在晨霧中泛著柔光,頂端的全息投影正旋轉展示著地球的縮影,每個角落都亮著細碎的光點——那是可供“暢游”的目的地標記。
“這蓮花苞能裝下全世界?”阿支仰頭望著建筑入口,巨大的玻璃門上流淌著實時風景:左邊是北極的極光在舞動,右邊是赤道的雨林在滴水,中間的沙漠駝隊正緩緩走過,駝鈴的虛擬聲響順著門簾飄出來,帶著股干燥的沙粒氣息。
門內的“環(huán)球實景劇場”里,五十個半球形劇場均勻分布,每個劇場門口都圍著躍躍欲試的人群。穿著制服的引導員舉著全息屏,上面滾動播放著注意事項:“全感沉浸系統(tǒng)將模擬目標地點的重力、溫度、氣味,甚至微生物觸感,體驗期間請不要摘下感應服。”她胸前的工作牌寫著“環(huán)球體驗指導師周游”。
林婉晴撫摸著身上的銀色感應服,布料輕薄得像蟬翼,貼在皮膚上卻能感受到細微的電流。“這衣裳能當船票?”她看著一個小男孩蹦進標著“亞馬遜雨林”的劇場,門關上的瞬間,里面立刻傳出暴雨的聲響和猴子的啼叫,連門口的空氣都變得濕熱起來。
周游笑著解釋:“感應服能模擬目的地的所有物理參數(shù),配合劇場的全息投影和環(huán)境控制系統(tǒng),就算兜里只有十塊錢,也能瞬間站在乞力馬扎羅山頂。”她調出今日熱門目的地榜單,“亞馬遜雨林排第一,游客能摸到真實的苔蘚,連地下三厘米的毛毛蟲都能看清觸須。”
四人走進“非洲草原”劇場時,腳下突然傳來松軟的觸感——是模擬的稀樹草原土壤,還帶著清晨的露水濕氣。全息投影的獅子在遠處踱步,鬃毛的陰影隨著虛擬太陽的移動而變化,阿支伸手去摸旁邊的猴面包樹,樹皮的粗糙質感順著感應服傳來,連樹縫里的螞蟻都在虛擬爬行,觸碰到他指尖時竟傳來輕微的瘙癢。
“快看地下!”阿果蹲下身,感應服的觸覺系統(tǒng)讓她清晰地“看到”三厘米深的地方,一條綠色的毛毛蟲正在啃食草根,細毛上沾著的土粒都纖毫畢現(xiàn)。她剛想伸手,系統(tǒng)就彈出提示:“已開啟生態(tài)保護模式,禁止干擾虛擬生物活動。”
沈硯的目光落在遠處的馬賽人村落,虛擬的族人正舉著長矛跳舞,他們的頭飾上插著真實的鴕鳥羽毛——劇場用 3D打印技術復刻了這些細節(jié)。“連他們耳垂上的馬賽珠都分毫不差。”他想起在古籍里見過的記載,“這比親自去還看得清楚,不會被語言不通阻礙。”
林婉晴突然感到一陣濕熱的風吹過,感應服模擬出草原午后的熱浪,遠處的虛擬斑馬群揚起的塵土落在她手臂上,帶著股淡淡的土腥味。“這風里還有沙子的味道。”她看著自己的掌心,雖空空如也,卻像真的握住了一把非洲的泥土。
下一個體驗的“深海兩萬里”劇場,剛踏入就感到耳膜微微發(fā)脹——系統(tǒng)在模擬深海壓力。全息投影的陽光透過海水,在腳下的虛擬沙床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一群發(fā)光水母從頭頂飄過,觸須擦過臉頰時傳來冰涼的觸感。阿支伸手去抓,感應手套卻模擬出水流的阻力,讓他明白深海的“空”與草原的“實”截然不同。
“看珊瑚縫里的蝦!”阿果指著塊腦珊瑚,系統(tǒng)立刻拉近視角,一只透明的蝦正在清理珊瑚蟲,連它步足上的細毛都清晰可見。旁邊的虛擬顯示屏上,還標注著這種蝦的學名和習性:“清潔蝦,體長 2-5厘米,與珊瑚共生,壽命 3-5年。”
沈硯對“古羅馬斗獸場”劇場更感興趣。踏入的瞬間,感應服就換成了亞麻質地的托加袍,腳下的虛擬石板帶著烈日暴曬后的滾燙。全息投影的角斗士正列隊入場,盔甲的碰撞聲震得地面發(fā)顫,連觀眾席上的歡呼聲都帶著真實的回音效果。
“這石階的磨損程度,與我見過的殘垣完全一致。”沈硯摸著虛擬的看臺欄桿,上面的刀刻痕跡還留著角斗士的名字,“系統(tǒng)連公元 80年那場開幕式的塵土味道都還原了——混合著汗味、血腥味和橄欖油香。”
最讓林婉晴驚嘆的是“東京櫻花季”劇場。漫天的虛擬櫻花飄落,落在感應服上竟有輕微的重量,踩在腳下的虛擬花瓣會發(fā)出“沙沙”的碎裂聲,空氣中彌漫著櫻花特有的清甜氣息,還混著遠處居酒屋飄來的烤鰻魚香。
“比照片里的好看一萬倍。”她伸手接住一片櫻花,花瓣的紋理在掌心清晰可見,連邊緣的鋸齒都分毫不差,“要是奶奶能來看,肯定會說這花比咱村的梨花更嬌氣。”
劇場中央的“微縮世界”區(qū)聚集著不少孩子。他們戴著放大版感應眼鏡,正在觀察亞馬遜雨林的落葉層——系統(tǒng)將地下生態(tài)放大了一千倍,腐爛的葉片上,螨蟲在緩慢爬行,真菌的菌絲像白色的網,連細菌分解有機物的細微泡沫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毛毛蟲的毛根上還有倒刺!”一個小女孩驚呼,感應手套讓她能“觸摸”到虛擬毛毛蟲的毒毛,“比課本上的顯微鏡清楚多了。”
中午在劇場的“全球美食區(qū)”用餐時,感應服會根據(jù)所選地區(qū)自動模擬當?shù)氐奈队X偏好。林婉晴點的日本壽司,系統(tǒng)在她的味蕾神經上模擬出醬油的咸鮮與芥末的辛辣;沈硯的意大利面則帶著番茄的酸甜和羅勒的清香,連面條的嚼勁都與真實的杜蘭小麥一致。
“這吃飯不用真嚼,卻能嘗遍全世界的味道。”阿支的感應服正模擬著墨西哥卷餅的口感,辣椒的灼燒感從舌尖蔓延到喉嚨,“就是吃再多也不飽,總覺得缺點啥。”
周游笑著遞來杯真實的檸檬水:“全感系統(tǒng)再先進,也替代不了真實的飽腹感。所以我們保留了這個美食區(qū),讓虛擬體驗有個真實的錨點。”
下午的“極地科考”劇場里,感應服模擬出零下 30℃的嚴寒,呼出的虛擬白氣在面前凝成霜花。全息投影的企鵝群從冰原走過,腳掌踩在冰面的“咯吱”聲清晰可聞,連冰層下的磷蝦群游動都帶著細碎的閃光。
“這冷得比咱村的冬天還實在。”林婉晴裹緊感應服,看著虛擬的極光在頭頂舞動,綠色的光帶像綢緞般劃過夜空,“就是沒有真實的雪,總覺得少了點重量。”
離開環(huán)球實景劇場時,暮色已將建筑染成金紅色。四人脫下感應服,看著彼此真實的衣著,竟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林婉晴的布包里,3D打印的櫻花標本還帶著虛擬的香氣;沈硯的袖口沾著虛擬的古羅馬塵土,在真實的燈光下泛著奇異的光澤。
“一天逛遍全世界,擱以前想都不敢想。”阿支摸著肚子,虛擬的美食沒能填飽他,此刻正惦記著夜市的梅花糕,“就是太費腦子,看啥都覺得像在做夢。”
沈硯望著劇場頂端的地球投影,若有所思:“這系統(tǒng)連微生物都能還原,卻還原不了旅途中的意外——比如迷路時發(fā)現(xiàn)的無名小花,或者語言不通時陌生人遞來的一杯水。”
林婉晴點頭:“就像看皮影戲,再熱鬧也隔著層布。真去非洲草原,說不定能撿到塊斑馬的骨頭;去日本看櫻花,或許能遇到個會說中文的老太太,給你講她年輕時的故事。”
阿果摸著口袋里的虛擬毛毛蟲模型——那是劇場贈送的紀念品,能通過 AR眼鏡看到它的完整生命周期。“但這機器能讓山里的孩子看到海,讓海邊的孩子看到雪,已經很了不起了。”
夜色中的環(huán)球實景劇場像顆巨大的水晶球,里面的萬千世界仍在繼續(xù)上演。四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真實的月光灑在身上,帶著熟悉的溫度。林婉晴突然明白,這無界暢游的劇場,就像本立體的百科全書,能讓人看到世界的千萬種模樣,卻替代不了用腳丈量土地的踏實,和用心感受人情的溫暖——那些真實的顛簸與意外,才是旅行中最珍貴的風景。
遠處的夜市燈火與劇場的光芒在天邊交匯,像條連接虛擬與現(xiàn)實的彩帶。四人的身影在地上拉長,步伐里帶著對世界的好奇,和對真實的敬畏,朝著下一個未知的驚喜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