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封王韓信

漢二年夏,田榮消滅了項羽分封的田巿、田安,統一了齊國,后被項羽擊殺,田榮的弟弟田橫擁立田榮之子天廣為新齊王。因此齊國是反楚的,如果漢能與齊聯手,那么項羽就會被東西夾擊,這對劉邦是十分有利的。

漢三年秋,劉邦被困成皋。酈食其除了勸劉邦奪回敖倉,還對劉邦說:“如今燕趙之地已定,唯有齊地未歸漢。田廣控制著千里土地,田間將兵二十萬駐守歷下,地理位置優越,又靠近楚國。且齊人多詐,哪怕有數十萬軍隊,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勝。所以請大王允許我前往說服齊王向您稱臣。”

劉邦按照酈食其的建議,攻克成皋,駐軍廣武,重新控制了敖倉。隨后,他又派酈食其前往齊國,準備說服齊王田廣與漢軍聯合。但早在一個月前,劉邦已經派出韓信準備武力平定齊國。兩人并不知道對方的情況,因此都按照各自的命令行事。

酈食其率先到達齊國。他對齊王說:“大王可知天下歸于何處嗎?”

齊王說:“不知道。”

酈食其說:“如果知道天下所歸,齊國便可保全,否則,齊國就將覆滅。”

齊王說:“那天下歸何處呢?”

酈食其說:“天下歸漢。”

齊王說:“先生何出此言?”

酈食其說:“漢王與項王共同反秦,項王違背懷王之約,殺害義帝。漢王從蜀地出兵,還定三秦,出關為義帝報仇,收天下兵馬,復立諸侯后人。漢王量功行賞,與天下同利,天下英豪都愿為漢王所用。諸侯之兵紛至沓來,蜀漢軍糧源源不斷。而項王帶人全然相反,所有賢能的人才都離他而去。所以天下歸于漢王是顯而易見的。如今漢軍形勢大好,這是天意而非人力,違反天意必先滅亡。大王若臣服于漢王,可保齊國社稷,否則,齊國就將滅亡。”

田廣被說服,于是撤走了歷下的守備,與酈食其整日縱酒。

韓信大軍到齊國時,聽說酈食其已經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拿下了齊國七十余城,原本準備罷兵,但蒯通對韓信說:“將軍奉詔攻齊,漢王又單獨派人來說服齊國,有詔書讓將軍停止攻擊嗎?有什么理由罷兵呢?而且酈食其一個謀士,憑三寸不爛之舌拿下齊地七十余城,將軍您率兵數萬,僅攻下趙地五十余城。您為將多年,反倒還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大!”

韓信聽了,覺得自己和全軍將士出生入死,豈能讓一書生搶了功勞,于是聽從了蒯通的計策,渡過黃河攻擊齊國。韓信一路打到臨淄,逼得田廣逃往高密。所以,田廣才會認為劉邦言而無信,一方面派人勸降,另一方面又派人攻打自己。他才在逃走前烹殺了酈食其。

劉邦本可先派先派酈食其前往勸降齊王田廣,無果后再派韓信大軍前往攻擊。而從《漢書》的記載來看,劉邦似乎采用了雙管齊下的策略,盡管最終還是沒費什么勁就拿下了齊國,但留下了不義之名,還害死了酈食其。可見,劉邦為了達到目標,也是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

但劉邦還是感謝酈食其的。漢十二年,劉邦分封功臣,他想起了冤死的酈食其,非常思念。因為酈食其的卓越貢獻,劉邦封他的兒子酈疥為高梁侯,后改封為武陽侯。

項羽聽說韓信在齊所向披靡,令龍且率軍二十萬前往救援齊國。還未交戰,有人對龍且說:“漢軍長途跋涉,‘窮寇久戰,鋒不可當’。齊、楚聯軍若各自為戰,兵力分散,容易失敗,不如堅壁固守,再讓齊王派出親信到失守的城池招募舊部,大家聽說齊王健在且有楚軍來援,必然反漢。漢軍勞師遠征,如過齊國各城皆反,漢軍必然糧草短缺,不戰而降。”

龍且自信的說:“我了解韓信,他不難對付。他受辱胯下,乞食漂母,是個無勇無謀之人,不足為懼。我等前來救齊,以計降之,何功之有?如今可戰而降之,可收復齊地大半,為什么要停下來?”于是,龍且率軍與韓信分別在濰水兩岸布陣。

韓信再次展示了過人的軍事天才。他命人準備了很多沙袋,阻塞濰水上游,然后半渡濰水,在河床上與龍且作戰。打到一半時,漢軍佯裝不敵而撤退。龍且大笑:“我就知道韓信的怯懦!”楚軍渡河追擊,韓信命令除去上游的沙袋,濰水大漲,龍且軍隊大半未能渡過濰水。韓信趁機發動反擊,龍且戰死,未能渡河的楚軍作鳥獸散,田廣也逃走了。

韓信一路追至城陽,俘虜了田廣。而后,其國相田橫自立為齊王,投奔彭越。田橫是反楚的,他在梁地與彭越打游擊,讓楚軍苦不堪言,還斷了他們的糧道。

韓信攻下齊國后,派人對劉邦說:“齊地靠近楚國,比較邊遠,若不能設置一個代理齊王,恐怕不能使其安定。”韓信這番話看似諫言,實際上是恃功邀賞,自己想做這個齊王。劉邦聽了自然大怒,想發兵攻打韓信。

這時的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大罵韓信:“我被困于此,日夜盼望你來救我,你卻還想著自立為王!”這時,張良、陳平在后面碰了碰劉邦的腳,示意他不要發作。有人肯定會很奇怪,為什么要碰劉邦的腳呢?因為秦漢時期,大家都是席地跪坐,腳掌是露在身后的。

兩位謀士對劉邦耳語道:“現在我軍不利,就算大王不同意,難道還能阻擋韓信稱王?還不如順勢立他為齊王,好好待他,讓他為我們鎮守齊國,否則恐怕會生變。”劉邦一聽就明白了,很聰明的話鋒一轉,接著罵:“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要做個真齊王,為什么要做個代理的?”二月,便令張良帶著齊王大印前往齊地,立韓信為齊王,還征了他的兵去攻楚。

從《漢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劉邦是不情愿立韓信為齊王的,但在張良、陳平的勸諫下,認識到了這件事的戰略意義,就立刻毫不猶豫的送出齊王大印,盡顯大將風范;但劉邦也沒虧,他再次獲得韓信的軍隊。

韓信做了齊王之后,項羽還派盱眙人武涉前去勸韓信與楚軍聯合。盱眙距離韓信的老家淮陰很近,所以兩人算是半個老鄉,項羽這么做也是萬分無奈,因為一旦韓信繼續攻楚,楚軍岌岌可危。

武涉說:“足下與項王有故交,您何不聯楚反漢?漢王屢次深處項王股掌之中,脫險后卻背約而攻打項王,所以是不值得相信的。足下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之交,實則早晚被他所擒。你之所以從容至今,是因為有項王,項王一旦失敗,下一個就是你了。所以您為什么不與楚聯合而三分天下呢?智者是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的。”

韓信辭謝說:“我在項王身邊,‘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計不從,所以我才投奔漢王。而漢王拜我為大將軍,統帥三軍,且‘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我才有今天。漢王如此信任我,我是不會背叛他的。請代我謝過項王的美意。”

我們不知道如果韓信聯合項羽,結果會是怎樣,但歷史證明,韓信在劉邦這里確實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武涉對劉邦的判斷基本變成了事實。可見這位半個同鄉確實是發自內心的為韓信考慮過。

武涉離開后,蒯通也曾以類似的內容勸諫過韓信。蒯通勸韓信說道:“我略懂相人之術,您的面相不過封侯,但您的背相則貴不可言。”

韓信問:“為何這么說?”

蒯通說:“如今楚漢相爭,劉、項二人的性命懸于足下。您偏向哪邊,哪邊就可獲勝。為您考慮,最好的選擇就是與劉、項二人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憑借您的才能與實力,以齊國為基本,控制燕趙區域,多為百姓考慮,天下誰敢有不同的聲音?我聽說‘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弗行,反受其殃。’愿您仔細考慮。”

劉邦、項羽在滎陽撕扯了很長時間,雙方已經是強弩之末。此時如果韓信真的有三分天下的決心,大概率是能實現的。但韓信因為劉邦對他不薄,且自恃戰功卓著不會被廢,沒聽武涉和蒯通的建議,而是堅持留在漢軍陣營。這就是劉邦待人寬厚大方的回報。如果劉邦像項羽一樣,舍不得封韓信為真齊王,那么韓信很有可能被勸動,中國的歷史恐怕就要重寫了。

劉邦比項羽聰明的地方在于,他發現并啟用了韓信,對于韓信的邀功,或者說是趁火打劫,雖然生氣,但也能聽從謀士的意見,用一顆齊王大印,就穩定住了韓信和北方大片區域,省事省力省心。劉邦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他的用人之術和戰略判斷遠在項羽之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台市| 德清县| 环江| 固镇县| 黔西县| 石泉县| 南阳市| 阿克苏市| 屏南县| 田东县| 迁安市| 台安县| 汪清县| 嫩江县| 大余县| 临沭县| 长寿区| 永修县| 齐齐哈尔市| 宜春市| 西乌珠穆沁旗| 阜宁县| 法库县| 罗定市| 微山县| 哈尔滨市| 建水县| 沾益县| 都江堰市| 黄浦区| 砚山县| 龙口市| 赤峰市| 庆阳市| 灵山县| 壶关县| 阜新市| 沅陵县| 邯郸县| 阳朔县|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