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斤多的竹鼠
- 年代1960,我有一臺娃娃機
- 夢半回
- 2028字
- 2025-06-28 23:27:18
孩子們哪還坐得住?
當得知金銀花和知了殼能換糖和錢,都搶著去摘、去撿。
別說那些孩子,大雄和劉皓也一愣一愣的。
劉皓怎么說也讀過書,知道金銀花是中藥,能賣錢也合理。但知了殼,那玩意也是嗎?他真是第一次聽說。
知了殼不止農村有,城市也能看到,他以前就捉過知了,拿到教室里面去玩。
不多時,他們來到了竹山,入眼全是二三十米高的竹子。
大雄的眼尖,剛到竹山,就發現了一個疑似有竹鼠的洞,洞口全是挖出來的泥土,感覺是幾天前才挖的。
“怎么知道里面有竹鼠?跟老鼠一樣嗎?真的能吃?”劉皓的問題很多。
老鼠見多了,竹鼠聽過,但沒見過。他以為,既然都是鼠,應該差不多的吧?老鼠他可不敢吃。
這兩年,他也捕殺過老鼠。
準確來說,全國都參與了那項聲勢浩大的“除四*害”運動。
所謂的“四*害”,就是指老鼠、麻雀、蒼蠅、蚊蟲。
其中老鼠,蒼蠅和蚊子會攜帶許多細菌傳染到人的身上,對人民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
對付老鼠的一個比較殘忍的辦法是,往老鼠屁股塞花椒。老鼠在既麻又痛的感覺中,開始變得瘋狂。
而麻雀之所以會被認定為四*害,是因為它把糧食作為主要食物。這樣一來,農民們辛苦種下的糧食就被麻雀破壞了。
麻雀的爭議比較大,在后世甚至被列為了保護動物。
實際上,麻雀被打也不冤枉。種糧食的農民最清楚,泛濫成災的麻雀有多麻煩,對農作物的侵害,僅僅比蝗蟲好一些而已。
別看麻雀的個頭小,一年能吃掉五斤左右的糧食。
而兩三年前,麻雀的數量驚人。據統計,僅僅1958年一年的時間,全國就滅掉十幾億只麻雀。
咱也不說全部麻雀都吃農民種的糧食,算它十分之一“作案”過,那被吃掉的糧食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當然了,麻雀也吃害蟲,對生態有促進作用,這一點不可否認。
兩年前,學校還要學生們用老鼠尾巴交任務呢!一個學生要上交多少根老鼠尾巴。甚至老鼠尾巴還能兌換獎勵。
“不一樣,竹鼠更大、更肥,好吃。”大雄跟他說。
他還告訴劉皓,看這種新挖的泥土,里面大概率是有竹鼠的。如果洞是舊的,那還不好說。
“看我把它挖出來。”說著,大雄就要揮鋤頭。
張建軍攔住他:“別急,讓我先試試,能不能把它引出來。”
他將一頭有叉的棍子交給大雄,讓他將叉放在洞口上方,如果竹鼠出來,就用那跟樹杈叉住。
然后張建軍用一根竹子放在洞口的位置,在竹子一頭被割了十幾條紋路的位置,用指甲在上面刮。
不怎么好聽的聲音傳來。
大雄和劉皓雖然不明所以,但此時都屏住呼吸,沒有弄出一點聲響,眼睛盯著那洞口。
才十來秒鐘,一個肥嘟嘟的頭露出來。
大雄等人驚喜,沒想到張建軍這種方法真的湊效,他沒有著急,等竹鼠再出來一點,猛地一用力,叉住了竹鼠。
竹鼠后知后覺,開始掙扎,甚至想用它鋒利有力的牙齒啃。
大雄哪能讓它得逞,一把捏住它頸部的鼠皮,把它拽出來。
好家伙!這只竹鼠至少有三斤,肥嘟嘟圓滾滾的身子,甚至有點可愛。
“這就是竹鼠?就吃竹子的嗎?”劉皓驚奇。
跟老鼠根本不搭邊,看著這么可愛,肯定很好吃吧?
張建軍笑道:“芒草根、竹枝葉、竹筍、竹根、茅草根、芒草稈以及一些雜草種子和果實,都在它們食譜上。”
“建軍,這里有根竹筍,要不要挖?”大雄則說道。
劉皓蒙了。
“怎么看出來的?”
“你看它微微突出,周圍的地面還有點開裂,就是有竹筍的表現。”大雄解釋。科學知識他知道的不多,但這些農村小常識,他是有點的。
“等等,竹筍不是春冬才有的嗎?”
劉皓吃過春筍和冬筍,但沒聽說夏筍和秋筍。
“誰說的?竹筍一年四季都有。但是,春筍和冬筍最好吃,也最容易找。而且,除了春筍,其他季節的竹筍通常都長不出來,絕大部分都會爛在泥土下面。”張建軍科普一下。
講完,他讓大雄挖挖看。
雖然這個時節的竹筍沒有那么好吃,但這年頭還挑挑揀揀什么?有得吃就偷笑吧!有些地方,樹皮都啃,觀音土都吃。
大雄的力氣沒得說,幾鋤頭下去,就把土下的竹筍給挖出來,拳頭大一些。
對他來說,輕輕松松。
“順著這條竹鞭挖,應該還有。”張建軍說道。
筍是長在竹鞭兩側,許多有經驗的人就是根據竹鞭的顏色和走向來判斷是否有筍。
竹鞭節的側面著生芽,有的發育成筍,有的發育為新鞭。竹鞭有的會露出地面一截,有的仍生長在土里,若成年竹子的竹鞭為青綠色,十有八*九這竹鞭上有筍。
此外,竹鞭分為主鞭和側鞭,主鞭強壯,兩側筍多又大。
大雄沒說話,埋頭就干。
果不其然,他順著那根竹鞭挖,一共挖出五個筍。
劉皓舉起拇指:“厲害呀!”
挖了筍后,他們繼續尋找竹鼠。
走了一會,忽然張建軍停住腳步。
劉皓剛要出聲詢問,就被大雄捂住嘴巴,用手指了指前方,就看到前方出現一群比鴿子大,比野雞略小的鳥。
有十來只那么多。
張建軍撿起一塊石頭,砸過去。
劉皓:“……”
就這?
十幾只鳥全跑了,一只都沒砸中。
張建軍訕訕一笑:“碰碰運氣嗎?本來也沒指望。”
手頭也沒有槍什么的,想要靠扔石頭砸死幾只,那就是個概率問題。
“那是什么鳥?挺大的。”劉皓問道。
“竹雞,一會它們還會回來的。”
張建軍一點都不擔心它們逃跑。
竹雞很笨,傻里傻氣的,尤其到了晚上,它們會站在一排睡覺,如果用手電筒照它們,它們會一動不動。
“看我怎么將它們一鍋端。”張建軍自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