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 阿斗掀桌:我劇透,丞相別北伐了
- 游子的鯨魚王
- 2054字
- 2025-07-28 22:31:25
第二天。
劉禪在宮中召見了陳祇。
偏殿。
陳祇懷著忐忑的心情踏入殿內。
昨日推廣會上李意那番狂妄的頂撞,雖被陛下化解,甚至反將一軍,但作為現場負責的官員,自覺難辭其咎。
因而剛一進殿,便直接躬身請罪,聲音帶著明顯的自責:
“陛下,臣……臣昨日疏忽大意,未能提前肅清現場,竟讓李意那等狂徒驚擾圣駕,實乃大罪!”
“請陛下降罪!”
劉禪放下手中的奏章,蓋上自己的印璽,抬眼看了他一眼,神色平淡,自然是沒有苛責之意的。
“些許狂言,何足掛齒?”
“我若連這點風浪都經不起,如何為君?你也不必耿耿于懷,只是些許風霜罷了。”
“讓你整理的昨日到場士人名冊,可整理好了?”
見陛下并未追究,陳祇心中稍安,連忙回道:“回陛下,名冊已整理完畢,昨日共有五十三名士人到場。”
“其中十七人……頗為倨傲,未待陛下駕臨便已離去。”
“剩余三十六人中,真正下到田埂,仔細觀瞧曲轅犁耕作、甚至與老農交談者,僅有五人。”
他邊說邊從袖中取出一份帛書名冊,恭敬地高舉過頭。
黃皓快步上前,小心接過,恭敬的轉呈給劉禪。
劉禪展開名冊,目光掃過。
一個熟悉的名字立刻映入眼簾——郤正。
“郤正?”
劉禪嘴角微揚,心中泛起一絲玩味。
這位老哥,他還是有印象的。
歷史上就是他在劉禪被戲耍時,試圖教劉禪說‘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差點壞了劉禪裝傻保命的‘此間樂,不思蜀’大計。
更差點毀了笑殺司馬昭的陽謀!
不過拋開這點,此人倒也算忠心有才,在自己幽禁洛陽時,是少數還愿意跟劉禪來往的舊臣。
他繼續往下看,后面的名字就都很陌生了,至少不是歷史上的名人。
不過劉禪也不在意。
能青史留名的本就是少之又少。
哪能強求!
就在劉禪隨意掃過時,卻是發現其中一個名字,被陳祇特意做了標注。
嚴畯:巴郡嚴氏子弟。
“巴郡嚴氏?”劉禪摸著下巴,沉思了一下,若有所思。
嚴顏當年固守江州,大罵張飛,兩家因此結怨,雖然后來緩和,但嚴氏在蜀漢朝廷也基本被邊緣化了。
自己如今又娶了張飛之女為后,這層關系下,沒自己開口,朝中自無人敢啟用嚴氏子弟。
這個嚴畯,在這種情況下,卻能保持本心,放下身段,去研究農事,倒是頗為不易。
“這五人,不錯。”劉禪手指輕輕點了點名冊,“你稍后去一趟丞相府,將此名冊呈交丞相。”
“轉告丞相,此五人于昨日的推廣會上,能放下身段,關注實務,本性可嘉。”
“請丞相著有司詳加考察,若品行無虞,確有才干,可酌情予以任用,不必拘泥過往。”
“臣遵旨。”陳祇連忙應下,心中一塊石頭也終于落地,陛下看來并未因昨日之事對他失去信任。
這時。
陳祇面露幾分猶豫,遲疑再三,又從袖中摸出另一份帛書,臉上帶著一抹決然和請罪般的懇切。
“陛下,此乃臣……命人收集的廣漢李氏近況相關。”
“昨日李意狂悖,其族風恐亦有不端,臣不敢不察,請陛下過目。”
劉禪瞥了他一眼,心中了然。
陳祇這是既想表忠心,又擔心昨日之事影響圣眷,急于‘戴罪立功’。
只是太直白了!
哪有昨天剛坑了你,今天就火急火燎跑來送對方罪狀的?
事不能這么辦。
但畢竟是自己的忠臣,這個面子得給,他微微頷首,黃皓當即會意,上前接過那份帛書。
劉禪展開,快速掃了幾眼。
內容倒沒什么。
就是說了下李氏的情況。
廣漢彭氏因彭羕獲罪而衰落,李氏因李朝、李邵受先帝重用而一度興盛。
如今李朝、李邵皆亡,族中以狂士李邈為尊,子弟多驕縱。
帛書末尾還提到,李氏廣蓄僮仆,隱匿人口,數目頗為可觀……
“呵,僮仆數百,未入籍……”劉禪心中搖頭,陳祇給出的這個理由,實在不是什么好理由啊。
士族豪強,誰家不蓄奴?
譙家、張家……哪個不是如此?
真要較真清查,蜀地憑空多出幾萬乃至十萬丁口都不稀奇。
但現在……
還不到大動士族的時候。
他不動聲色地將帛書合上,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李氏之事,暫且按下。”
“蜀地初定,百廢待興,些許癬疥之疾,容后再除。”
“你也不必過于惶恐,昨日之事,我并未放在心上,先帝在時,直面士族詰難亦是常事,何足掛齒?”
陳祇聞言,徹底松了口氣,連忙道:“陛下寬宏,臣感激涕零!”
私事處理完,劉禪終于能問自己想問的正事了:“昨日我在推廣會上的那番話后,城中反響如何?”
聞言,陳祇精神一振,臉上露出真切的興奮:“回陛下!陛下金口玉言,親口承諾太平將至,休養生息,此乃萬民所盼。”
“消息早已傳遍成都內外,百姓奔走相告,無不拍手稱快,街談巷議,皆是稱頌陛下為‘明君’、‘圣君’。”
“百姓無不感念陛下恩德,如久旱逢甘霖啊!”
黃皓也在一旁補充:“是啊陛下,奴婢今早出宮采買,街市之上,人人臉上都帶著笑,都在說‘陛下說了要太平了’、‘好日子要來了’!”
“也都說陛下是咱們大漢的福星,是百姓的救星呢。”
劉禪聽著這些匯報,臉上并未有太多喜色,輕嘆道:“百姓所求,不過‘太平’二字。”
“只是世道多艱,民生凋敝,人心惶惶太久了……他們太需要一個盼頭,太渴望一份能握在手中的安穩了。”
閉關鎖國是一柄雙刃劍,而昨日推廣會上的那番宣言,正是他為這柄雙刃劍,精心打造的安撫人心的劍鞘。
只要民心能穩,百姓能看到希望,這艱難的第一步,就算真正邁出去了。
有了這個基礎,后續的發展,就真的……未來可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