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女解說員笑著點點頭:
“這個觀點很新穎,也有一定道理!”
“白衣渡江之前,東吳已偷襲過荊州兩次,每次郡縣的荊州官員都輕易舉城投降,毫無守城待援的意愿。”
“劉備拼死奪回這些荊州郡縣,不僅不敢處罰他們,依然得重用拉攏他們,比如廖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可以說,劉備待人寬仁固然會被人稱頌,可是過于寬仁,反而放大了荊州世族門閥的肆無忌憚。”
“他們在蜀漢、東吳之間反復橫跳,不管誰占領荊州都得任用他們做官,毫無半點士人的氣節。”
“故而東吳寧愿徹底把劉備得罪死,也要將關羽殺死,或許也是為了讓荊州世族不敢再輕易投降蜀漢。”
“即便如此,孫權還遷都荊州數年以穩定荊州人心,從此得以牢牢占據了荊州之地。”
“當然了,荊州世族最終選擇背叛蜀漢,根本原因還是劉備堅持的漢律觸碰到了他們的利益。”
“東吳的政治體制則放大了世族的權力和地位,可以占有更多土地、奴婢、私軍,簡直就是土皇帝。”
女解說員這一番話,還有游客的議論,讓劉備心中更加悲憤。
他萬萬沒有料到荊州丟失、關羽被殺,還有荊州本地大族的背叛,眼睛幾乎冒出火來。
游客們對于剛剛的新觀點紛紛發表意見,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難免會有一些爭辯。
“好了諸位,咱們這里是武侯祠,還是好好說諸葛丞相的故事吧!”
女解說員見游客們開始東拉西扯,趕緊將話題重新集中到諸葛亮身上,
“諸葛亮在劉備死后,深受托孤重任,兢兢業業支撐起了蜀漢半壁江山。”
“明明之前只是政務型人才,從未有領軍打仗的經驗,硬生生將丞相逼成了軍事天才。”
劉備眼中含淚,安靜的聽女解說員講解白帝城托孤之后的故事。
以丞相文官之職,親率大軍平南中四郡叛亂,深入不毛,七擒孟獲。
之后率軍北伐曹魏,更是七出祁山,意圖完成自己的遺志興復漢室。
可惜蜀漢的精華,在猇亭之敗后被消耗一空。
任諸葛亮多智幾近妖,夙興夜寐多番操勞,終究是回天無力。
占據整個北方的曹魏,國力對比蜀漢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又遇到司馬懿這么一個老烏龜拼消耗戰。
最終諸葛亮油盡燈枯在五丈原病逝,年僅五十四歲。
“終究是備辜負了軍師!是備對不起孔明!”
劉備忍不住連聲自責,引來一群游客的好奇目光。
李川趕緊拍拍他肩膀:
“好了劉皇叔,今天可不要入戲太深,好好聽人家講解!”
柳毅也對周圍游客致歉:
“不好意思,家里的長輩是三國迷,今天入戲有點深。”
游客中那位大叔笑道:
“老哥比我還著迷三國呢?看這身裝扮應該是劉備稱漢中王的冕袍吧?”
“諸葛丞相雖病死五丈原,卻保全蜀漢北伐大軍平安撤回,還教出來一個徒弟姜維。”
“姜維輔佐蜀漢繼續北伐,雖沒有諸葛丞相的能力,終究忠心耿耿,臨死還設計坑死了鐘會、鄧艾。”
接下來劉備控制住情緒,在李川陪伴下跟著女解說員一路走一路聽。
看著文臣廊、武將廊那諸多蜀漢群臣的事跡,劉備心中萬分感動。
他簡拔的人才終究沒有辜負蜀漢,沒有辜負他劉備。
在解說的空隙,又有年輕游客忍不住吐槽起來:
“可惜,漢昭烈帝堪稱英雄,卻生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嘻嘻——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可把姜維坑死了!”
“人家劉禪也可以了,年幼便和趙云在八十萬曹軍殺進殺出,阿斗還領先趙云半個身位。”
“就是,就是!等到國破被俘,人家劉禪依然在洛陽宮中笑殺司馬昭,卻自己安然無恙!”
“嘻嘻——此間樂,不思蜀嘛!要不怎能做安樂公呢!”
聽到幾個年輕游客的調侃,側耳傾聽的劉備羞憤欲死。
心中對劉禪的表現極為失望和憤怒,這個兒子竟然成了千古笑料!
莫非自己選錯了?阿斗真不適合做皇帝?
就在劉備思考回頭是不是廢掉劉禪太子之位時,之前那位五十多歲的大叔卻不贊同:
“世人都笑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卻有誰知道姜維兵變失敗被殺后,劉禪冒著舉家被殺的危險,保留了姜維寫給他的那封書信?”
“愿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愿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一直到蜀漢滅亡七八十年后,劉禪保留的這封書信才被世人所知,世人才知道姜維此人的忠義,成就蜀漢君臣互不相負的美名。”
女解說員也笑著點頭:
“或許這便是蜀漢的魅力所在,劉備的魅力所在。”
“不管前路多么艱難,哪怕不惜生命,依然有這么一群人為了理想而奮斗!”
劉備聽聞這些話,又低聲默默的念:“阿斗終究是個好孩子,或許怪我沒時間多教導他!”
柳毅拍了拍劉備肩膀,也忍不住開口了:
“都說扶不起的阿斗,卻是岳武穆、于謙夢寐以求的君王啊。”
“若南宋初期是阿斗為皇帝,岳武穆率軍光復中原、直搗黃龍絕沒問題。”
聽到柳毅這番話,劉備眼睛一亮。
雖說他不知道岳武穆、于謙是誰,光憑周圍人的表情,就判斷出這是兩個人杰,可惜未得其主。
沒料到柳毅居然對阿斗的評價那么高,關鍵周圍游客似乎還認可這句話。
李川也笑著點點頭:
“這倒是沒錯,劉禪善于納諫,當初諸葛丞相一篇出師表,上面提及的人物全被劉禪予以重用。”
“一直到出師表上面所有人都離世,益州本土派日益坐大,劉禪再無人可用,才導致最終蜀漢日漸衰弱。”
劉備微微心痛,他無法想象那個胖乎乎的老實孩子,獨自支撐那么艱難的局面。
在父親、叔父、相父相繼離世后,私下里一遍又一遍的翻看丞相留給他的出師表,心中又是什么滋味。
接下來劉備沒有再說什么,只是默默的跟隨女解說員,認真的聽她講解的每一句內容。
看著一個個陪祀蜀漢大臣的事跡,還有北地王劉諶在亡國時自殺的記載,劉備終于接受這一切。
這便是距離大漢1800年后的時代,一個聞所未聞的繁華時代。
或許真是太祖高皇帝顯靈,不愿看到大漢走向覆滅,給他一個彌補的機會。
劉備也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看錯諸葛亮,沒有看錯劉禪。
如今他得天幸來此,大漢的未來再也不一樣了。
“大川,劉皇叔心情似乎很糟糕呀?”
瀟妹留意到劉備的心情格外沉重,好似真是歷史上的劉備一樣。
李川輕輕握了握瀟妹白嫩嫩的手,輕聲回應:
“人家這叫情感共鳴能力強,若不是如此,怎么會那么喜歡三國文化呢?”
沉默的劉備,面色復雜的走出諸葛亮殿。
大殿外面空地上,一個年輕父親正在教六七歲的兒子吟誦杜甫那首詩。
聽著孩童稚嫩的誦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劉備終于忍不住,抬頭望天,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