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文崗圖書館的夏天
- 1992:從模擬侄女命運開始
- 回到七年前
- 3016字
- 2025-08-27 07:22:00
“阿雁,我們的圖書館才剛開張,人少是正常的事。”林立看著謝雁垂著的睫毛,知道她正為冷清的閱覽室而發愁,輕聲安撫道。
謝雁低低嗯了一聲,若不是那天自己嘴快說想開個圖書館,叔叔也不會專門盤下這棟舊政府樓的,當初,她就不應該說出自己的愿望的。
“阿雁,過幾天我們安裝好了空調,圖書館的人就會多起來了。”
陳虞在旁安撫道,文崗圖書館現在只是個半成品,還沒有像佑雁圖書館那樣安裝空調,現在天氣這么熱,能有人流量就怪了。
“要我說,還是得要主動引流啊。”陳武鬼頭鬼腦地探出頭,道。
“那要不我們去中學那邊擺攤宣傳一下?”陳虞被點醒了,笑著提議道:“正好讓學生們都知道老街開了新圖書館。”
“現在不是放暑假嗎?學校哪有學生啊。”陳武疑惑問道。
“陳武,你忘了下學期初三學生要補課嗎?”陳虞笑呵呵地道:“這兩天我路過文崗中學,看到那邊校門口還有不少學生。”
對這事林立倒略有知曉,在他對旁人的模擬里,很多人就有在初二暑假或高二暑假補習的經歷。
這個時代可沒有后世的補課禁令,好多學校都趁著暑假,幫快要升學的學生補課。而且,這些學校的補課收費并不高,像初二暑假補課三十多天,大多就收二十來塊錢。
“這個倒是可以。”林立看了一眼眼巴巴的謝雁,笑道:“你們去宣傳時,還可以搞個征文比賽,一來能提升圖書館名氣度,二來可以要求參賽學生到館里寫征文,讓他們多熟悉熟悉圖書館。”
他想了想,又補充道:“參賽的學生都發點小紀念品,比如印著圖書館名字的筆記本,獲獎的再給點現金獎勵,學生們肯定都樂意來。”
當天下午,文崗圖書館的宣傳攤就擺在了文崗中學門口,有獎征文的消息一傳開,果然引來了不少補課的學生。
攤位前總圍著好幾個人,有的踮著腳看海報,有的仔細問著征文活動的細節,不到二十分鐘,一百個參賽名額就被搶得一干二凈。
第二天是學校補課的休息日,圖書館便把比賽時間定在那天,為了讓比賽更加正規,圖書館還請了鎮中學兩位語文老師來批閱征文。
那天林立依舊帶著謝雁回到文崗鎮找她的小伙伴玩耍,早在圖書館籌備時,她的兩位小朋友就常來這棟舊辦公樓了,有時會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說給圖書貼標簽,有時就是單純在院子里玩耍。
林立經常會請她們喝糖水或給她們一些零售,趕上飯點的話,還會留她們下來吃飯。
今天是圖書館征文比賽的日子,早上九點多,圖書館大院便排起了隊,三個小姑娘今天也特別乖巧,就坐在還沒擺放上書的書架旁,捧著本課外書安安靜靜地看書,謝雁偶爾還會瞄一眼外面,顯得很有興致。
來參賽的人遠遠超出了預期,之前圖書館估算,一百個報名的學生里,總有不少是一時興起的,實際能來五六十人就不錯了。
可萬沒想,學生們的熱情居然會這么高,竟然來了近九十人。
因為來的人比預想的要多,圖書館一百三十個讀者位,被征集了大部用以比賽,幾個來讀書的中小學生,只好拿著書往幼兒區那邊坐。
員工休息室內,空調經銷商遞過來一張清單,林立掃了一眼上面的數字,在簽名處寫下名字,筆尖剛離開紙面,他在心里默默喚出了系統。
【你發起文崗圖書館項目,項目總支出為97520元,項目收益為139%,返現收益為18528元】
【是否對項目受益者許華言進行模擬?】
和佑雁圖書館不同,文崗館只在舊會議室和休息室裝了空調,規模也小了一些,開支自然省了不少。
可偏偏文崗這樣的大鄉鎮,缺少圖書館設施,甚至連個大一點的書店也沒有,再加上窮學生又多,這個項目的收益居然還算不錯。
【“是”】
【多年以后,你因絕癥回到文崗鎮休養,又一次走進老街圖書館時,會突然想到那個你參與圖文館征文的燥熱上午。】
【1980年,你出生于文崗鎮下邊一個普通村子,是家里四個孩子中的老大。】
【因為家里子女多,就靠幾畝薄田過活,日子一直過得貧苦。
在你還沒上學前,父母便開始教你個位數的加減,還教會你“一、十、日、月”等四五十個常見漢字。
從小開始,你的學習成績便很不錯,在你們村小四十人的班級里,總能排在前五名。
你們家雖然比較窮,但你有位姨媽嫁到了鎮上,她經常借錢幫襯你們,因此,你們家的日子還算過得去。
姨媽每隔十天半個月就來探望你們,每一次過來,都會帶來好吃的,有時是一兩斤豬肉,有時候是一只雞。
你上小學三年級后,每到暑假忙完農活,她就會來接你和弟弟妹妹去鎮上住,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直到開學前才送你們回家。
姨媽家在鎮上有棟二層小樓,一樓租給人日用雜貨鋪,二樓則用來自住。
你們兄弟姐妹一來,小小的屋子就變得擁擠起來,你和弟弟晚上只能在大廳打地鋪。
那會兒你們年紀小,不懂事,第一次住過去時,連著兩天晚上九點多還在大廳里追逐打鬧,吵得樓下雜貨鋪老板上來拍門投訴,姨媽只好笑著哄走人家,然后提醒你們下次要小聲點。
第一年住進姨媽家,你們兄弟是無憂無慮的,姨媽就像是你們的第二位母親,她是個很溫柔的人,總是放任著你們的天性,任由你們調皮打鬧。】
【可到了第二年,在雙州工作的姨丈回來了,你們兄弟姐妹的景況開始惡化。
他不茍言笑,總是繃著一張臉,有時你們兄弟說話正說得開心呢,他會冷不防地冷嘲熱諷你們一句。
比如說,當弟弟提到他期末考了全班第三名時,他會說在農村小學,考這點名次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時你們暑假作業做得慢了一些,他會冷聲質問你們做作業為什么會這么慢,還嘲諷說你們這么笨,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他有著莫名的控制欲,他說男孩子要多鍛煉,于是七八月份三伏天時節,他每天早上七點準時會叫醒你們,非要你們繞著鎮子跑一小時才能回家。
有次你大半夜睡醒,聽見姨媽和姨丈在房里吵架,他們的房門沒關實,“送回去”、“負擔重”之類的字眼從里面飄出來,你呆呆地僵在門口,直到里面傳來姨媽低泣的哭聲,才悄悄睡回地鋪。
那年夏天,你們在姨媽家過得戰戰兢兢,連說話都要壓低聲音。】
【八月份的一個傍晚,剛讀完一年級的妹妹,嘴里突然吐出一個成語“寄人籬下”,你有些驚訝,萬萬沒想到妹妹這么小,居然就會這個成語了,便笑著問她知不知道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妹妹輕輕嘆了一口氣,回復道,她當然知道這是什么意思。
她說,哥,我們現在,就是在寄人籬下。
聽到這句話,你直接愣住了,你知道弟弟妹妹在姨媽家過得也很煎熬,可你卻無能為力,你張了張嘴,半天說不出一個字。
這一年過后,姨媽還是會在暑假來接你們過去住。
弟弟曾說過不想去姨丈家住,卻只是引來了媽媽的呵斥。
直到十幾年后,你自己成了家,為柴米油鹽精打細算時,才突然明悟了,那些年你們家實在太窮了,吃飯的壓力大,姨媽心疼自己的姐姐,于是便接你們去鎮上住,想著悄悄幫媽媽減輕負擔。
媽媽從來就沒有問姨媽借過錢,可每到暑假結束,她把你們兄弟姐妹送回家時,總會主動借錢給姐姐交學費。
或許在姨丈眼里,姨媽就是個“扶姐魔”,所以才總用冷嘲熱諷、規矩逼你們走,他從不說你們別來,卻用無數個細節告訴你,你不屬于這里。
那時候,你對當年一切早已釋懷,姨丈并不算什么壞人,他并不喜歡你們,也不喜歡姨媽對你們家的幫扶,但他也沒用什么強力手段,強迫你們離開他們家。
1992年,家里剛收割完稻谷,姨媽又來接你們去鎮上。
到了鎮上第三天,你漫無目的地在街道上游蕩,在經過文崗中學校門口時,竟然看到那里圍著不少學生。
你湊過去看熱鬧,原來是老街新開的圖書館要舉辦作文征文大賽,一等獎能拿十元獎金,二三等獎也另有獎勵。
一直以來,你的語文成績非常好,作文總是被老師當范文念,這十元錢,要是能拿到手,足夠你們兄弟姐妹暑假的零花了。
第二天大早,你早早便到了老街圖書館,然后,在排隊時,你驚訝地發現,這一次來參賽的大多都是準初三學生,你這個剛剛才畢業的小學生,似乎是參賽者里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