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回老家(下)
- 1992:從模擬侄女命運開始
- 回到七年前
- 3244字
- 2025-08-22 23:59:22
第二天早上。
一樓大廳,林立正吃著陳虞帶回來的早餐,“陳虞,下午帶幾個人幫我搬家,我要搬到三樓去住。”
蘇清韻這時也起床了,她原本蜷在沙發(fā)角落,拿著一個包子小口小口地吃著,聽到這話時,光潔如玉的下巴一頓,兩三塊面包渣落在裙擺上。
她沒敢抬頭,臉頰慢慢燒起一層酡紅,眼角的余光卻忍不住往林立的背影偷看。
“我知道了。”陳虞笑道:“二樓的確是太矮了,要不老板你干脆搬到四樓?”
林立沒有答話,只是笑了笑,繼續(xù)吃著包子。
昨晚的窘迫還沒散去,今早又聽見他要搬家,蘇清韻腦子里忽的蹦出陳虞以前閑聊時的話,他們這些下屬不知道從哪里聽來的習(xí)俗,覺得老板應(yīng)該住在高處才對,她咽了口唾沫,聲音輕輕的:“老板,搬去三樓后,一定要記得在床頭放兩個枕頭。”
“哦?這是我們靜江習(xí)俗嗎?”林立咬包子的動作頓了頓,抬眼看向她。
“我奶奶以前提過這事。”陳虞搶先接話:“她說這樣是成雙成對,容易找到姻緣,我才十六歲呢,我奶奶都在我床頭多放了一個枕頭。”
大廳的另一側(cè),今天沒有補習(xí)安排的陳柏夏,眉頭輕挑了一下,冷不丁地開口道:“蘇阿姨,你是怎么知道老板的床上只有一個枕頭的?”
在住進大院以后,他會經(jīng)常幫老板打掃衛(wèi)生,知道老板床頭上從來只放一個蕎麥枕。
蘇清韻的耳朵騰地紅透了,她慌忙低下頭,長發(fā)垂落遮住臉,手里的面包捏得變了形,連呼吸都放輕了不少,半句辯解也說不出來。
林立拿著包子的手也是僵了僵,他飛快地掃了陳柏夏一眼,這小子平時悶不吭聲的,怎么偏偏在這時候開始亂說話了?
陳虞瞄了一眼自家老板,又看了一眼蘇清韻,眼看這氣氛不對,忙打圓場道:“柏夏啊,蘇大姐昨天肯定是去老板房里搞衛(wèi)生了,在圖書館時,她也經(jīng)常幫老板收拾辦公室,看到床上的枕頭不奇怪。”
“可是……”陳柏夏心里暗暗嘀咕,老板向來都是自己收拾房間的,又怎么可能會讓蘇阿姨幫忙掃地的?
“好了,陳虞,叫大伙們準備一下,我們現(xiàn)在就出發(fā)。”林立忙岔開這個話題。
一支摩托車隊在金黃色的稻浪中穿行,到了謝村村口時微微減速,很快便駛進了村里。
看著兩邊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林立仿佛就像在翻看著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腦海里偶爾會閃過一些記憶片段,很快,他們便在一座泥磚砌成的小院前停了下來。
“老板,你的記憶力可真好。”陳虞把地撐打下停好摩托車后,臉上現(xiàn)出一絲訝色,老板下南洋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他居然還認得回家的路,仿佛就像在不久之前,他剛剛走過這條路一般。
林立并沒有說話,只是盯著那扇有著粗糙木紋的木門,他記得,這扇門永遠都是虛掩著的,走上前輕輕一推,吱呀一聲門被打開了。
院子里的幾只母雞被驚得撲騰起來,咯咯叫著往墻角鉆,在院角處種著三五棵木瓜樹,有兩三個木瓜早已泛黃成熟,沉甸甸地掛在樹上,如此的景象讓林立一陣恍惚,頭腦中浮現(xiàn)出原身一些未來的軌跡。
在自己發(fā)瘋后,謝雁會把他用鎖鏈關(guān)在這里,偶爾等到了休息日,才會帶他走出這一方小院,到村里村外轉(zhuǎn)轉(zhuǎn)。
后來自己外出打工,賺了些錢把這里拆了,按原來規(guī)制在這里建造了新房,幾十年后,謝雁會在這里種滿杜鵑,自己也會在一個晚霞漫開的傍晚,在這里送別謝雁。
謝安這時從大廳內(nèi)迎了出來,他的臉頰比兩個月前更瘦了,顴骨都凸了出來,當(dāng)看到林立時,他的臉上露出喜色,“阿立,你可算回來了,吃飯了沒有啊?”
“吃過飯才出門的。”林立打量著堂哥,他的臉頰雖然清瘦,但非常精神,沒有一絲一毫生病的樣子。
“阿立,這些人是……”謝安看著那魚貫而入的青年們,每個人都穿著短袖白襯衣和黑西褲,一個個看起來精神抖擻。
“這些都是幫我工作的。”
“謝哥好。”一行十?dāng)?shù)人齊聲問好。
“這……”謝安暗暗咂舌,深深地看了一眼林立,心道不過就是接謝雁出去住幾天,至于這么大的陣勢嗎?
“阿立,阿雁今天去學(xué)校領(lǐng)成績單了,估計還要一個小時才能回來。”謝安看著林立,忽然道:“今天是曾祖母忌日,你要不要準備祭品拜祭一下?”
林立聞言微微一怔,對于本地祭祀習(xí)俗,他還是很熟悉的。
靜江人每到初一和十五,便要給祖先們酹茶燒香。
每到除夕、清明、中元、冬至等重要節(jié)日,都要進行祭祀。
每一位祖宗的生辰日和忌日,理論上都要祭祀,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各有不同。
有的只祭祀家人,比如說鳳鳴坡的七祖婆,在她家老頭子斷了祖宗的祭祀后,她現(xiàn)在只祭祀老頭子。
有的雖然祖宗與家人同樣祭祀,但更重視家人祭祀,陳虞曾說過,他奶奶祭祀祖宗時都是應(yīng)付了事,每次祭祀就置辦幾塊豆腐或碎肉,但在五年前他爺爺死后,每到爺爺?shù)纳胶退兰桑紩㈦u用以祭祀。
陳虞說,奶奶想讓爺爺在下面吃得好一些。
有的雖然是祖宗和祖父母、亡父亡母一起祭祀,但卻不知道自己祭祀的是哪一位祖宗,也不知道祭祀的是祖宗的生辰還是死忌。
他們只知道自己的祖父母和父母在這一天祭祀過先人,于是便在隨后漫長一生中,在那天置辦茶酒飯菜進行祭祀,至于祭祀的是曾祖輩還是曾曾祖輩,他們也不清楚。
然后,他們的子孫目睹著自己長輩在這天會祭祀祖先,便沿襲下去繼續(xù)祭祀。
可惜,人都是會遺忘的,每個人都熟記祖父母和父母的生辰和死忌,可要是忽然忘了或不能確定某位祖宗的忌日,便會斷了對這位祖宗的祭祀。
更大的可能,或許在某一天,某位后人偷懶了,不給祖宗置辦祭品了,對這位祖宗的祭祀就此永遠斷絕。
如果說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的話,生理死亡,社會性死亡與存在性死亡,在靜江,一位存在于兩三百年前的祖先,在不再有人來掃墓或者祭祀后,這位祖先才徹徹底底地死亡。
而這樣的徹底性的消亡也正在加速,用陳虞的話來說,現(xiàn)在他們村里很多人嫌棄置辦祭品太過麻煩,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人祭祀他們不認識的祖宗了。
而一些搬到了縣城或者市里居住,但香火還留在老家的村民,更不可能在祭祀日專門回家進行祭祀。
等到二三十年后,年輕一代在工廠打螺絲或在大廠996,便更顧不上這樣的祭祀儀式了。
“謝安哥,有你們祭祀就好,我不太方便參加。”
原身雖然出身謝村,但被外姓收養(yǎng),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不算謝家人了。
若真要祭祀,他需要祭祀的是葬在南洋的養(yǎng)父。
“也是。”謝安似有所覺,“我先回家祭祀了,你先去大廳坐一會兒,我很快就會回來的。”
林立微微點頭,就像自己斷絕了和謝家祖宗們的聯(lián)系一般,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無根浮萍。
他對這個村子并沒有多少感情,只不過在這里,有著謝安父女的羈絆罷了。
謝安帶著茶酒素菜回到自己家進行祭祀了。
而林立一行人剛才進村的動靜,已經(jīng)吸引了村里很多人的注意,鄰居們紛紛過來看熱鬧,當(dāng)聽說是林立回來后,好幾個人還上前熱絡(luò)地打著招呼。
“阿立,你是什么時候回來的啊?”
“阿立,我是七嬸啊,早就聽村委的人說你前段時間回到了靜江……你還記得我嗎?”
林立臉上帶著淡笑,像是上班對待普通同事般,不冷不熱地回應(yīng)著村民們,不過二十分鐘,原本過來看熱鬧的人群,便散去了大部分,而在整齊排成一列的摩托車旁,一位戴著草帽、年紀五十多歲的中年婦女,也正想著離開呢,卻被林立叫人把她給叫住了。
中年婦女一臉疑惑地走進院子,她看了一眼那一排隨意站著,偶爾相互聊幾句的白襯衣青年,心里很清楚,這位剛從南洋回來的后輩,現(xiàn)在肯定是大老板了,他現(xiàn)在連她是誰都不一定記得,找她又能有什么事?
卻聽到這位年輕的后輩開口了,“這位阿嬸,我看你有些眼熟,你是五叔婆是吧?”
婦女愣了愣,隨即笑了,眼角的皺紋擠在一起:“阿立,這么多年沒回來,你記錯了,按照輩分,我是你五嬸。”
“對,五嬸。”林立這才想起,自己和謝雁還差著輩呢,他給了陳虞一個眼神,陳虞微微點頭,拿下自己的肩包拉開拉鏈,然后遞到林立的面前。
他從里面數(shù)出五百塊錢,“五嬸,好久未見,這是我這個做晚輩的一點小見面禮。”
五嬸臉上現(xiàn)出一絲遲疑,她下意識地看了一眼身后,眼見大多數(shù)村民都散去了,又看了看林立身后的手下們,知道這一位是不差錢的主,這才雙手接過錢,手指摩挲著嶄新的鈔票,聲音都有些發(fā)啞:
“阿立,謝謝你啊。”
有了這筆錢,家里未來兩三年能過得寬松不少了。
“不用謝。”
在模擬里,這一位曾經(jīng)提議謝雁放任他自生自滅,這個提議,雖說不太人道,卻是當(dāng)時最無奈的最優(yōu)解。
對著五嬸略帶疑惑的目光,林立徐徐解釋道:“五嬸,謝立哥前段時間在我面前提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