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玉儀睡過頭了。
她雖然喜歡武學,卻不是吃苦耐勞的性子。
連冥想行氣,都堅持不了太長時間。
所以練的都是一些能自己增長修為,或者注重命格的功法。
不然以蕭玉儀的公主身份,什么樣的功法得不到?又怎么會因為《與同袍》吃這么多苦頭呢。
她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又躺了許久才起床。
在宮女的服侍中洗漱更衣后,蕭玉儀帶上老太監,直奔坤寧宮。
九間重檐廡殿頂覆明黃琉璃瓦,正脊鎏金銅鳳展翅欲飛。殿前三出陛,中道浮雕丹陛石云鳳紋,左右列青銅仙鶴香爐,青煙繚繞。
坤寧宮作為皇后的居所,其規格遠不是其他嬪妃們能比。
蕭玉儀到了此處也不敢造次,乖巧的等待傳喚后才敢進門。
殿內金磚墁地,藻井繪百鳥朝鳳。
東暖閣設萬字炕,炕屏鑲翡翠雙鳳,炕幾置明黃奏章匣。
皇后保養極佳,看上去不過三十芳華,一點也不像是養育了一位太子的婦人。
若是太子還活著,兩人站在一起,像姐弟更勝母子。
蕭玉儀行禮道:“母后。”
皇子公主們,無論生母是誰,都要稱呼皇后為母親、母后。
反倒是他們的親生母親,如果地位不夠,反而不能以母親稱呼,只能叫做姨娘。
“過來坐。”皇后招招手,讓蕭玉儀坐到身邊,握著她的青蔥玉指。
“玉儀怎么有空,到我這邊來了?”
蕭玉儀撅著嘴巴,委屈巴巴的說道:“母后,你要給我做主啊。”
皇后見她一副受了欺負的樣子,有些心疼,問道:“怎么了?誰敢欺負我家玉儀,我定饒不了他。”
“是端貴妃那個老妖婆!”
見皇后為她撐腰,蕭玉儀馬上有了底氣。
皇后聞言悚然一驚,瞬間汗毛炸立,訓斥道:“端貴妃是你的姨娘,你怎么能如此編排她!掌嘴!”
皇后名叫夢凰,也是位得道高人。
道行越高的人,便越能感受到鄒月曦的恐怖。
夢凰是名家修士,借著鄒月曦的青鸞之風,養了只錦雞,取了風助火勢之名,又有她母儀天下的位格加持。
如今不過幾年過去,那只錦雞,就已經脫了凡俗,成了氣候,有了瑞獸之相。
這讓她對更是充滿敬畏之心。
雖然知道自己受到喜愛,但蕭玉儀還是有些怕皇后的。
她輕輕在自己嘴上拍了一下,不滿的嘀嘀咕咕。
夢凰聽了兩句,皺眉道:“端貴妃何等高修,怎會在你身上施法?你且與我詳細說說。”
蕭玉儀是個實誠孩子,倒豆子般就把她知道的事情全說了。
夢凰聞言皺眉道:“共擔攻擊?不是傷害?”
見蕭玉儀搖頭,夢凰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一本道藏,里面好像有所記載,只是時間太久記不清了。
她不覺得鄒月曦,會為了保護個小太監,就施展此等妙法,綁架一個公主的安危。
“來人。”夢凰說道:“去把王有坤給我帶來。”
“主子,王有坤不久前已經出宮,去往東廠任職了。”
夢凰皺眉,“那就去東廠把他叫來。”
話音未落,一道足有一掌寬的巨大刀光,出現在蕭玉儀的頸后方。
在靈光符的加持下,她瞬間汗毛炸立,身體卻來不及做出反應。
寒光如同鍘刀落下,就要將蕭玉儀斬的身首異處!
鏗鏘~
幸有夢凰在身側,屈指一彈,如金鐵交鳴,寒光盡碎!
潺潺鮮血從指間滴落,在場眾人無不目光驚懼。
“主子!”
“皇后娘娘!”
蕭玉儀也呆住了,驚聲道:母后!
夢凰的眼中滿含著冷意,怒聲叱問:“王有坤現在在何處!”
正在這時,有一道寒芒落下,不及剛才那道快,卻是又狠又重!
夢凰伸手一招,墻上寶劍無風自動,帶起呼嘯劍鳴,如游龍出淵,咬碎了厚重的寒光。
“報,皇后娘娘,王有坤出宮后,就被東廠抓走,拉去菜市口斬首了。”
夢凰鳳眸一凝,冷聲道:“幾時出宮,幾時問斬?”
“巳時七刻于宮中消失,午時一刻抵達東廠,午時三刻問斬。”
夢凰冷笑道:“兩刻鐘,就要斬我后宮六品掌事。東廠,好大的威風啊。”
“綺羅。你去一趟。”
鳳鳴高昂,一道赤影飛出坤寧宮。
……
朝市之間,處刑臺上。
鏗鏘!
金鐵交鳴之聲響起。
又是一口大刀斷裂,引得周圍百姓哇聲一片。
劊子手虎口開裂,鮮血淌的滿手都是。
他一臉恐懼的表情,仿佛遇到了不可理解的事。
圍觀百姓也是交頭接耳,亂糟糟的一片。
有人說是祥瑞,有人說是邪魔,還有人認為是仙人降世,納頭便拜。
王有坤自然是知道怎么回事。
他看著落在身側的片片斷刀,心中舒暢。
若不是他嘴巴被封,當真是恨不得開懷大笑。
‘七公主!好樣的!我愛死你了!’
自己這就算是活下來了!
好活!好活!
大理寺的監斬官,同樣驚懼的看著,他望向包秀辰,疑慮道:“這……還斬嗎?”
包秀辰同樣驚怒不已,雖然不知道王有坤使了什么邪法,但今日他已經讓署長失望,那在幾乎必成的斬首一事上,就絕對不能再出差錯!
“來人!去請斬神刀!”
“住手!”
圍觀的百姓中,突然有一書生怒喝。
“敢問大人,此人何罪之有,竟然不等秋后,就處以極刑?”
觀其面容,竟然與王有坤有著七八分的相似。
近幾日,國子監舉辦的詩詞會上,王有乾得了不錯的名次,僅次于今年科舉的狀元郎,與榜眼。
這讓向來以探花郎自詡的王有乾,頗為得意。
狀元是科舉第一,榜眼是科舉第二,探花是科舉第三嗎?
錯!
探花郎,是進士中最帥,長得最好看的那一個!
可惜皇上隱世,今年是注定沒有探花郎的了。
這讓王有乾很是遺憾。
江南富饒,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此地進士頗多,王有乾成績不差,人也活泛,很快就成了領袖般的人物。
今天與同期進士出來吃酒,回來時便見到周遭百姓圍觀,他好奇的帶著幾個朋友上前去打聽。
有送柴的老翁撓頭,“沒聽到宣讀什么罪過,純砍頭吧。”
“不曾宣讀罪證,律法何在?不待秋后問斬,儀禮何在?”
幾人瞬間群情激憤,擠進人群,就要討個說法。
可是在看清罪犯面容后,他們在王有乾和王有坤之間左右觀察,一時間竟然猶豫了。
一旦出現關系糾葛,他們這就不算秉性直言了。
直到包秀辰要請斬神刀,王有乾才借著酒勁,咬牙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