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藥翁的草藥很有效,鐵牛的高熱退了,命保住了,但人極度虛弱,左臂也幾乎廢了。
茅棚里僅有的粗糧野菜,勉強吊著兩人的性命。
食物有限,兩人又不可能一直待在這里,便算了算路程,帶著食物離開了。
在離開后不久,他們就聽到了戰爭的消息。
他們所在的部隊,被他國軍隊,聯合北狄軍隊和朔風城內的守軍,前后夾擊的消滅了。
兩人對此事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只是默默地向著“家鄉”的方向走去。
他們早已換了一身便衣,采藥翁也沒把兩人豁了口的的刀帶走,拿回來掛在腰間,還是挺唬人的。
只是兵荒馬亂,山匪橫行。
普通人怕他們的腰刀,山匪可不怕。
只是不想無故減員,山匪們派出人員交涉,然后在交涉的過程中,左邊的一人趁著鐵牛左臂不便,拔刀偷襲。
王有坤只覺得左側有寒光閃爍,拔刀便砍。
刀劍鏗鏘交錯,王有坤明明感覺砍中了東西,刀卻落在了無人處。
反觀鐵牛,明明來不及拔刀,偷襲他的人卻刀鋒震動,虎口開裂,平白退出去兩三步。
戰斗一觸即發,兩人與七八個山匪打成一團。
沒有玄之又玄的神妙,也沒啥不可言說的感覺。
只是砍向鐵牛的刀刃,會以無形的寒芒形式,出現在王有坤的身邊。
斬向王有坤的劍刃,同樣也會在鐵牛的面前,憑空浮現出同樣一道凌厲的刀光軌跡。
一模一樣的角度,一模一樣的劍鋒,只是威力被分去了一半。
乍一看被分去一半的威力,是突然出現的能力中,最強大的神效。
但在能夠修行的世界,單純就是把一人傷變成兩人傷,一人死變成可能不會死。
反而是看似沒什么用的,復制對手攻擊的,堪稱負面BUFF的功能,發揮出了奇效。
讓兩人可以相隔很遠,就能共同與一個人角力,也可以在對手攻擊時,你在十米開外幫我擋下攻擊,我則趁勢反擊。
這是一項非常注重默契、配合的能力,并且使用的雙方必須處于絕對信任的狀態。
只是這項能力,對使用者的敏捷和反應,同樣有著更高的要求。
沒有人覺得這項能力出現的突兀,仿佛是天地自然規律的一部分。
山匪們直到全部死亡,也沒人認為他們使出了什么無法理解的能力。
包括王有坤和鐵牛,使用起來是如此的自然,沒有察覺到半分異樣。
在歸鄉的途中,他們自然而然的使用這項能力,解決了追捕的游騎、林中的猛獸、群聚的殘兵等等一系列的危險。
當衣衫襤褸、滿身血污,卻奇跡般活著的兩人,終于踉踉蹌蹌地踏進故鄉那座破敗的土城時,也沒人感覺到一絲一毫的奇怪。
哪怕王有坤蘇醒,也只是因為再也見不到至交好友鐵牛,而唏噓感嘆。
直到他看到鄒月曦……
“咦!我是因何而來?”
記憶漸漸清晰,事件的脈絡浮現他的眼前,讓王有坤瞬間瞪圓了眼睛。
臥槽!
好詭異的仙術!
我必須拿到手!
他連忙點開面板,上面有一個【與同袍】的字樣正在逐漸變淡,看樣子只需要四五秒,就會從面板上徹底消失。
退退退!
技能點能退的全部退出來!
《獨界》、《火云神功》、《長空青燕》、《吸星大法》境界齊齊跌落,《獨界》跌落至大成,《長空青燕》和《吸星大法》更是只剩下堪堪入門的水平。
加點!加點!
“學不會也沒關系的,能習得仙術的人,本就世間少有,你……”
在鄒月曦看到“王有坤因學習仙術失敗而氣急敗壞”,而露出的失望眼神中,王有坤搶在最后時刻,點在了【與同袍】后面的加號上。
【與同袍180(+/-)】
舒服了。
仙術和偽仙術一樣,只有學成和學不成的區別,沒有入門、小成、精通等選項,如果不是王有坤當機立斷,退掉了能退的所有技能點,還真就讓【與同袍】從他眼皮子底下跑了。
‘這就是我的第一門仙術啊!我還以為第一門仙術,會是【可活呼】呢,世事當真難以預料啊。’
學成仙術后,王有坤才隱隱發覺,當時鐵牛中箭,如果他沒去救的話,可能連學習戰術的機會都沒有,就從會幻境中死出來。
在鄒月曦的眼中,猛然間看到了天地道韻在王有坤的身上,短暫的浮現了一段時間。
這是學成仙術后的表現。
“想不到你還真學成了。恭喜啊。”
鄒月曦目光中帶著奇異的色彩,仿佛在打量一件藝術品一般。
“哈哈哈,都是托了仙師的福。”
王有坤笑得很開心,然后問出了一個心中的小疑問,“我聽說過《可活呼》的故事,里面的大將軍得到了仙人賜予的仙術,才活下來,然后影響甚至改變了整個世界的走向。”
“所以傳說每一道仙術的出現,都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與同袍》里的狗蛋和鐵牛,也改變了世界嗎?”
王有坤很好奇,如果這兩人真的改變了世界的話,想必會有不少對二人的記載。
他畢竟經歷了他們的一段人生,所以如果可以的話,他想去查一查,看看他們后面的人生過得如何。
只是鄒月曦搖了搖頭,說道:“仙人留下仙術,并不是為了改變世界,也不是只有大人物,才會得賜仙術。”
“只是機緣巧合,因緣際會之下,有仙人恰巧遇到了一些人,看到了一些事,他們以仙人的身份,有感而發的某句話語,或者某個動作,被天地所記錄,然后仙術便誕生了。”
“李狗蛋和趙鐵牛的家鄉遭了旱災,居民十室九空,兩人回來不久也餓死了。只留下了這一段人生,成為了學習仙術的鑰匙。”
“……”王有坤沉默了,久久無言,不知該如何作答。
然后他就聽鄒月曦話鋒一轉,語氣中帶著期待的說道:
“你能連續學成偽仙術和仙術,天資當真不錯,真是期待把你煉成護法神的那一天。三個月內,你如果破不了案,我一定用最上好的材料煉制你。”
王有坤學成仙術的喜色瞬間消失,整個人如墜冰窟。
他牽強的笑了笑,告辭離去。
被這么一打岔,王有坤一直到走出院門,才有心思好好體悟一番《與同袍》的神妙。
此仙術非攻非守,在于‘共擔’。
非是分擔傷痛,而是分擔‘鋒芒’。一人遇襲,刀光劍影臨身之刻,那攻擊的‘形’與‘勢’,亦會同時顯化于另一人眼前。
若是以因果的說法理解,正常打斗就是一個人發起攻擊為因,另一人防御、受傷、反擊,都是這個因,所造成的果。
而《與同袍》,可以把敵方發起攻擊的因,分散到兩人乃至多人身上,從而由一個因,造成多個果。
但這種因果說法,只是對《與同袍》表現出來的效果,進行一種片面且狹隘的解釋。
仙術的效果,是仙人制造出來的自然現象。
硬要以因果學說去理解《與同袍》,只會誤入歧途,不得要領。
就比如《醍醐灌頂》就是從《與同袍》中參悟出來的功法,《醍醐灌頂》是幾乎無法用因果學說去解釋的。
哪怕硬編一種因果關系,《與同袍》衍生出來的無數功法,難道每一種都要編嗎?
即便編出來,也會發生嚴重的因果悖論,輕則走火入魔,重則爆體而亡。
瞎勾八研究,也會變得神神叨叨。
王有坤雖然拉滿了《與同袍》,但仍然朦朦朧朧,仿佛隔著一層看不清的薄霧,怎么也看不清。
看不清那就不看了,能用就行。
實用主義者王有坤不再折磨自己,看向等候已久的兩個下屬,打算拿瘸子試試《醍醐灌頂》的水。
就在這時,四年來從未有過動靜的金手指,突然跳出了彈窗。
【檢測到仙術存在,正在開啟功法推演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