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瑪雪山的晨霧在碉樓群間繚繞,骨勒赤手持冰鈴登上最高處的祭臺。銅制香爐中升起的桑煙混著巖羊油脂的香氣,在頁巖符文間蜿蜒成古老的圖騰。這位新任大薩滿將十二面經幡拋向風中,看著它們在刺骨的山風中獵獵作響,仿佛聽見了先祖跨越時空的低語。
“阿措族長!“老匠人拄著銀質拐杖匆匆趕來,他新制作的冰鈴墜子在衣襟上晃動,“東南方的探路隊傳回消息,通天河下游的麗水峽谷云霧終年不散,那里的巖壁滲出白色的汁液,像是山神流下的眼淚。“
阿措摩挲著腰間的冰鈴,三年前寒淵之戰的畫面又浮現在眼前。此刻腕間的鈴鐺卻異常安靜,既沒有警示的震顫,也沒有共鳴的清音。她望向連綿的雪山,那里的積雪永遠閃著清冷的光,而碉樓的頁巖墻上,孩子們用赭石畫的巖羊圖騰已經被風雪磨得模糊。
全民大會在最大的碉樓底層召開,火塘里的牛糞火噼啪作響。上百位羌人長老圍坐成圈,他們的皮袍上綴滿冰鈴、骨飾和用巖羊毛編織的護符。阿措注意到許多年輕人的眼神都飄向門外——那些在格瑪雪山出生的孩子,從未見過父輩口中水草豐美的遠方。
“我們在這建了三十六座碉樓,“阿措舉起一塊刻滿星象的頁巖,“頁巖能擋風,巖羊能飽腹,可你們聽。“她突然沉默,所有人都聽見了窗外呼嘯的山風,那聲音像極了寒淵冰魔的嗚咽。“每年冬天,總有三個部落的牛羊凍死在圈里,我們的孩子在長牙時就開始掉發。“
老匠人顫巍巍地站起來:“麗水峽谷的白汁,很可能是鹽!有了鹽,我們就能腌肉,能和其他部族換青稞、換麻衣!“他的話引發一陣騷動,幾個年輕戰士已經開始用匕首在頁巖上刻畫遷徙路線。
骨勒赤的冰鈴突然發出清亮的鳴聲,薩滿的眼中泛起奇異的光:“我夢見了牦牛神靈,它說通天河的水會指引我們找到'大地的血脈'。但...“他頓了頓,“也有黑影在迷霧中徘徊,那是被鹽味吸引的貪婪之靈。“
三天后,遷徙的隊伍蜿蜒如長蛇。老人們將碉樓的頁巖敲下小塊貼身收藏,孩子們抱著新出生的巖羊崽,年輕戰士背著用百結樹膠加固的弓箭。阿措站在隊伍最前方,冰鈴墜子與腰間的青銅短刀相互碰撞,發出細碎的聲響。
通天河的水比格瑪雪山的溪流更加湍急,河水裹挾著冰塊撞擊河岸,在巨石上撞出雪白的浪花。探路隊在第七日帶回了令人振奮的消息:麗水峽谷的巖壁上,滲出的白色汁液在陽光下結晶成顆粒,在深褐色的巖石間閃爍著珍珠般的光澤。
“是鹽!“阿措跪在濕潤的巖壁前,指尖沾起那些晶瑩的晶體。咸澀的味道在舌尖散開的瞬間,她仿佛看見無數個遷徙的日夜在眼前閃過——從唐古拉山脈到格瑪雪山,從寒淵之戰到碉樓初成,而此刻,新的征程才剛剛開始。
然而,發現鹽井的喜悅很快被陰影籠罩。第七日深夜,守夜的戰士敲響了牦牛皮鼓。阿措沖出門外,只見對岸的山坡上亮起星星點點的火光,數十個黑影正朝著鹽井的方向移動。冰鈴在她腕間劇烈震顫,發出尖銳的鳴叫。
“是馬幫!“老匠人舉著松明火把辨認,“他們背著青銅酒壺,腰間掛著蕃人的日月紋護身符。“他的聲音里充滿警惕,“這些人嗅到鹽味就會像蒼蠅一樣涌來。“
阿措立即指揮族人在鹽井周圍布防。年輕戰士用百結樹膠混合頁巖粉末,在巖壁上涂抹出防御符文;老人們點燃艾草,滾滾濃煙升上夜空,既是警示也是驅邪;骨勒赤帶領薩滿們在鹽井邊跳起古老的戰舞,冰鈴的聲音與羊皮鼓點交織,在峽谷間回蕩。
馬幫的首領是個滿臉絡腮胡的蕃人漢子,他腰間的青銅酒壺上刻著精美的蓮花紋。“我們從邏些城來,“他舉起酒壺示意友好,“聽說這里有天賜的鹽泉,想用麻衣和青稞換些鹽巴。“
阿措注意到馬幫身后藏著的強弩,以及他們靴底沾著的紅土——那是只有南方瘴氣之地才有的泥土。“換鹽可以,但你們必須先喝下這碗鹽水。“她示意骨勒赤端來盛滿鹽水的陶碗,“這是山神定下的規矩。“
吐蕃首領的眼神閃過一絲猶豫,但還是接過陶碗一飲而盡。幾乎是瞬間,他的臉色變得慘白,手指開始不受控制地抽搐。“你...你們在鹽里下毒!“他拔出腰間的彎刀,卻在起身時重重摔倒在地。
阿措從他靴底刮下紅土,對著火光仔細查看:“這種土只有麗水下游的瘴氣林才有,你們根本不是從邏些城來的馬幫。說!是不是想獨占鹽井?“
在薩滿們的逼問下,假馬幫的副手終于招供。原來他們是一群被流放的盜匪,得知羌人發現鹽井后,便偽裝成馬幫妄圖奪取。阿措命人將盜匪的武器沉入通天河,卻留下了他們的麻衣和青銅器皿——這些東西日后或許能派上用場。
這場危機過后,羌人加快了在鹽井周邊的建設。他們用頁巖和青稞漿筑起半圓形的防御墻,在墻上鑿出瞭望孔和箭垛;骨勒赤帶領薩滿們在鹽井周圍埋下刻滿符文的石樁,據說這些石樁能困住心懷不軌之人的魂魄;老匠人則發明了用木管引流鹽水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制鹽效率。
三個月后的月圓之夜,阿措站在鹽井旁的高地上。冰鈴在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遠處的防御墻上,酥油燈連成一片溫暖的燈海。她看見年輕的姑娘們用新制的鹽巴腌制巖羊肉,孩子們在晾曬的鹽晶堆里嬉笑打鬧,老人們圍著火塘講述著遷徙的故事。
然而,冰鈴突然發出低沉的嗡鳴。阿措望向南方,那里的天空被詭異的紫色云霧籠罩,隱約傳來金屬碰撞的聲音。骨勒赤匆匆趕來,他的臉色比往常更加蒼白:“族長,我剛做完占卜。南方有更強大的勢力在覬覦這片鹽井,他們的軍隊像蝗蟲一樣,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阿措握緊腰間的青銅短刀,冰鈴的震顫透過指尖傳遍全身。她想起在格瑪雪山的全民大會上,那個關于是否繼續遷徙的抉擇。此刻,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傳令下去,“她的聲音在夜空中格外清晰,“收集所有能帶走的鹽巴,加固牦牛隊的馱架。我們沿著麗水繼續南遷,這次,要找到連貪婪之靈都無法企及的地方。“
當第一縷陽光照亮鹽井時,羌人的隊伍再次啟程。他們帶走了珍貴的鹽晶、制鹽的木管,還有對新家園的渴望。阿措回頭望向逐漸縮小的鹽井,那里的頁巖墻上,新畫的巖羊圖騰在晨霧中若隱若現。她知道,這不是告別,而是新的開始——就像通天河的水,永遠朝著未知的遠方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