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超人海瑞
- 倭寇別怕,嘉靖才筑基期
- 巖漿養(yǎng)丁香
- 2085字
- 2025-07-16 20:30:00
朱希孝聽到還要分兵有些猶豫:
“皇上,現(xiàn)在我們兵力已經只剩不到兩百人了,這時候再分散兵力……”
嘉靖大手一揮,十分自信地說道:
“沒事,朕自有分寸!”
“現(xiàn)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打得過,而是能不能把這些人全殲!”
“是!”
朱希孝見識過了嘉靖的神力,聽到他這么說便放心地執(zhí)行了命令。
僅剩的一百多名錦衣衛(wèi)又被分出去一半,回防東華門。
接下來,嘉靖親自帶著強化后的七十多名錦衣衛(wèi),絞殺剩下的三千多名京營兵馬和裕王的死士。
這一戰(zhàn),殺個痛快!
在嘉靖他們在皇宮里與秦立東展開決戰(zhàn)時,海瑞終于到達了京城。
此時,距離秦立東領兵叛亂已經過去了三天,海瑞緊趕慢趕,總算是在戰(zhàn)斗結束前趕到了京城。
海瑞并不是獨自一人回來的,他還帶來了援兵!
事情還要說回他和徐階談判的那天:
在海瑞親自帶著官兵來到徐階家里時,徐階仍然選擇了裝病。
海瑞也給足了這位老人面子,獨自前往他的病床前,沒有讓官兵強行把他帶走。
“海大人,別來無恙。”
死到臨頭,徐階還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樣子。
“別來無恙。”
“徐閣老,如今我還尊稱您一聲閣老,希望您不要和我過不去,也不要和自己過不去。”
徐階立刻感受到了海瑞此次清算行動的決心,他知道,徐家這回不出點血是不行了。
但是他仍然想試探一下海瑞,這位昔日的戰(zhàn)友到底準備做到哪一步?
是從重從嚴,還是意思意思?
“不敢,罪臣徐階有負圣恩,余生只求在家安度晚年。”
“聽說我兒子徐琨犯了錯,都怪我這個當父親的管教不嚴,還請海大人治罪!”
徐階閉口不談侵占田畝的事情,在這里說什么“管教不嚴”,真是可笑。
如果不是倚仗你的權勢,你兒子當年就該被抓進去判死刑了,哪里還用得著我今天過來為苦主平反!
海瑞的判斷一點沒錯,徐階的幾個兒子沒一個有真本事的,尤其是徐琨,在他手下不知道逼迫出了多少個“無能的丈夫”。
海瑞完全不被他的思路牽制,直接說到田產問題上:
“徐大人,你的兒子我已經治罪,今天我來,是為了清查賬目。”
“再具體來說,就是徐家的田產問題。”
該說不愧是海瑞嗎,果然不受任何干擾,不念舊情,不念私交,只會秉公辦事啊……
如果是第一次讀論語的我,應該會很喜歡海瑞吧……
徐階恍惚了一下,很快恢復了鎮(zhèn)定的神態(tài)。
“原來是這事,海大人來的正是時候,我正想對皇上稟報田產問題呢。”
“我從內閣退出來之后,回到這里,發(fā)現(xiàn)我的那些親戚們居然趁我不在,私自侵吞了不少田產,其中大部分都是利用我的首輔身份收的禮,還有的是災年低價買來的。”
“這些田產不屬于我們徐家,請海大人收走交給皇上吧。”
主動認罪嗎?有點意思。
海瑞總覺得這件事不應該這么順利,徐階居然就不再爭一爭了嗎?
其實,如果換了別的官員,徐階當然不可能就這么放棄。
可是海瑞的本事和脾氣他是清楚的,自己越是抗爭,海瑞就越是要下死手。
與其把負隅頑抗把事情鬧大,不如干脆配合海瑞,說不定還能保留最后的體面。
于是這場談判順利進行,海瑞很滿意徐階的態(tài)度,徐階也得到了他想要的體面。
海瑞不費吹灰之力,僅憑自己海剛峰的名望就得到了徐家田產的真實賬目。
經過數(shù)天的比對整理,海瑞清算出徐家名下一共有近24萬畝田地,人均田產過千。
其中收受的賄賂大概有五萬畝,低價從災民手里買的有五萬畝,別人寄存其名下的有四萬畝,依靠首輔權勢,用各種非法手段強占的有八萬畝。
這些非法的田地一共二十二萬畝,海瑞發(fā)動當?shù)厮泄賳T,日夜趕工,查明土地原主,盡快清退土地,物歸原主。
若有實在查不清楚原主的,就分給無地的百姓,原主已死的,分給原主的親人。
這一番操作下來,徐家的田地“僅剩”兩萬畝,也夠徐階安度晚年了。
徐家的各種舊案,海瑞一并翻了出來,該判死刑的判死刑,該賠償?shù)馁r償,只要能找到苦主的,海瑞不會放過任何一樁冤案。
甚至由于海瑞大規(guī)模地查案,把許多和徐家沒關系的別的豪強的案子也都翻出來了,海瑞以鋼鐵般的意志將有問題的冤假錯案全部重審,仿佛一臺不知疲倦,一生都在制冷的冰箱。
于是雖然海瑞僅僅來了不到一個月,當?shù)氐陌傩找呀洶押G嗵斓拿柫鱾鏖_了。
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即使在封建的古代也是如此。
海瑞在徐階老家做的工作看似無法改變大明頹亡的局勢,實際上已經為大明的復興埋下了潛在的火種。
國運的上升不是靠某個天才的靈光一閃,做出某種英明改革就能實現(xiàn)的。
一個國家的國運,取決于基層,執(zhí)行層,取決于有多少地方官愿意像海瑞這樣,認真、公正、花心思地處理每一件民生和民事。
比如王大媽今天過來報案說鄰居張三偷了他的一個雞蛋,很小的一件事吧,可若是府衙嫌麻煩不管,明天就會有李四去偷,后天就會有王五去偷……反正做壞事得不到懲罰,干嘛不偷。
而且今天偷雞蛋可以被允許,那我明天偷雞,后天偷牛……是不是也都可以?
一個社會的風氣就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當中壞下去的。
萬一王大媽家里再稍微窮一點,這雞蛋是她辛辛苦苦攢了好久,流了不知道多少汗換回來的,那這件事對她的打擊該有多大?
每天吃雞肉吃到吐的堂官當然無法體會這種心情,他只會疑惑:“為什么我一來上任,這群刁民就變得這么懶惰?地也不好好種,稅也不好好交。”
“活該這群刁民一輩子吃苦,太懶惰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王大媽也曾不辭辛勞地去種地,用種出來的糧食養(yǎng)家,偶爾還能換個雞蛋為生病的兒子補補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