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閑聊
- 我不是神醫,我只會使用技能
- 桃源老怪
- 2403字
- 2025-07-03 13:03:16
或許,這些符箓本來是有效的,但后來由于某種未知的原因,道教在傳承的過程中失去了某些關鍵的環節,導致了它們效果的喪失,使得一些道士不得不通過欺騙來謀生。
這里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它揭示了一個深刻的真理:
大師在流浪,騙子據廟堂
小丑坐高堂,高手在民間。
此外,社會中,專家一詞有時也被用來指代騙子。
史密斯對他的團隊成員們分享了他的這些想法,他們對此深感興趣。
他們開始搜集關于道教符箓和法術的資料,試圖從中找到一些線索。
在深入研究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些令人震驚的事實。
原來,道教符箓、法器效果并非完全喪失,那些來由古老傳承下來的法器及符箓還有些微弱的效果。
比如在驅邪或祈福方面能發揮些許作用,無論道教、佛教都沒有新的符箓和法器制作出來。
在現代社會,可能他們已經沒辦法找到這些符箓、法器的所需的材料,或者制作工藝已經丟失,導致新制符箓無法生效。
據他們所了解,這次拍賣幸運彩虹的主人王強就有一枚極品的符箓的存在,這里的拍賣老板和這公司里的鑒定專家就有幸看到過實物。
聽他們所言,那塊符箓也是一幸運符,他們稱之為驅邪符是一枚法器。
那符箓質量比這幸運彩虹好得多,法器比符箓要高一檔。
聽說是王強的門派是承傳下來的,可能是他們所在教派的承傳物。
王強的師傅也是一位道教中人,應該屬于某個隱世門派,傳授了這些秘法。
至于那塊幸運彩虹是他在翡翠毛料里切割出來的,翡翠毛料也是在拍賣公司里購買,有許多人親眼看到切割現場,見證了翡翠從原石到玉石的奇跡過程。
等會的玉石毛坯拍賣,王強也會前來拍買玉石,希望有個良好的接觸機會,如果能夠在王強那得到有關符文的資料那就更好了,這有助于研究符文的深層奧秘。
史密斯的聯盟半天就有100億的歐元到位,收集消息、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統計數據,半天時間全都配備上了,展現出聯盟的高效運作和對神秘文物的濃厚興趣。
他們決定在拍賣會上密切關注王強的動向,尋找合適的時機與他接觸。
此時的王強緩緩將車停在王小波玉石店門前的空地上,熄火后推開車門,踏著沉穩的步伐走進門店。
透過明亮的玻璃門,他看見王小波正專注地泡茶,手法嫻熟如行云流水,茶香四溢彌漫在空氣中,王小波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淡然與寧靜,仿佛世界喧囂與他無關。
“強哥,先喝茶,”王小波抬頭,微笑著對王強打了一聲招呼,遞過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湯。
王強接過茶杯,輕抿一口,溫潤的液體滑入喉中,仿佛在細細品味歲月的沉淀與時光的饋贈。
他將車鑰匙隨意放在桌面的木質紋理上,一旁的手機屏幕不時閃爍,顯示著幾條未讀消息的提示,卻未擾他分毫,心思全然沉浸在茶香與對話中。
“小波生意怎樣,”王強放下茶杯,目光掃過店內陳設,隨口問道。
王小波臉上泛起溫和的笑容,答道:“還不錯,強哥,最近進了一批上好的玉石原料。”說著,他指了指角落靜靜擺放的幾塊光澤溫潤的玉石,語氣略帶無奈,“不過制作進度有點跟不上,雕刻的師傅不好找,好的師傅更是難得,市場上稀缺得很。”
“嗯,好的雕刻師傅手藝確實難得,”王強點頭附和,目光在那些玉石上流連徘徊,仿佛透過石面窺見匠人的心血,“每一個匠人都需要蘊含匠心,用心雕琢每一處細節。
玉石的價值不僅在于其本身的純凈質地,更在于雕刻者的靈魂注入,每一刀刻下都是對生命的深刻詮釋,是對自然與人文的交融。”
王強深諳此理,眼神中流露出對傳統工藝的敬重,仿佛在玉石上看到了歲月的流轉與匠心的沉淀,那些紋路承載著故事的重量。
他輕嘆一聲,感慨道:“現在的人太功利了,擁有耐心學藝的人太少,愿意花時間鉆研技藝、打磨手藝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大家都轉向使用機器來雕刻,方便、快捷、成本低,迎合快節奏的生活。”
“但機器終究無法替代手工的溫度與靈性,冰冷的機械動作缺乏情感的共鳴。”
“真正的藝術品需手工雕琢,方能承載歲月的厚重與匠人的靈魂,每一件作品都獨一無二,訴說著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王小波點頭贊同,補充道:“是啊,一件玉雕作品只要微微觀察,就能輕易發現是機雕還是人工雕刻的。”
“機雕的缺乏靈魂,線條生硬呆板,缺乏生命力;”
“而那細膩的紋路、自然的弧度與靈動的神韻,正是人工雕刻的杰作,彰顯了匠人的智慧與執著。”
王強輕輕摩挲著其中一塊青玉原石,冰涼的觸感下仿佛能感受到其內蘊的生命力。
“是啊,”他接口道,聲音低沉而帶著共鳴,“就像這茶,機器也能炒制,但火候的微妙、揉捻的力道,終究是老師傅幾十年的手感才出得來這韻味。”
他放下茶杯,指尖點了點桌面,“我認識一位老匠人,姓李,在城西老街深巷里有個小作坊。”
“那手藝…嘖嘖,看他雕個蓮蓬,蓮子顆顆飽滿圓潤,連蓮房上的細紋都帶著露水似的鮮活。”
“可惜啊,老人家前年收山了,眼睛花了,手也抖了。”
他說,“兒子在深城大廠做編程,對這些‘慢功夫’沒興趣,也靜不下心學。”
王小波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惋惜,又有些許期待:“這樣的老師傅,真是寶貝。強哥,你說,現在還能尋到這樣愿意沉下心來做活的年輕人嗎?”
他拿起一塊半成品,對著光,指著一處流暢的云紋,“你看這弧度,機器雕出來的總是太規整,少了這種…隨形就勢的靈氣。
一件好作品,它得‘活’,得有呼吸感。可惜,我這兒接的訂單,客人大多等不及,催得緊,要得急。”
他苦笑著搖搖頭,“有時候為了周轉,也不得不接些機雕的活兒。”
王強理解地點點頭,目光再次落在那幾塊原石上,它們靜靜地躺在那里,如同未被喚醒的靈魂。
“急不來,”他緩緩道,“好東西,值得等。就像尋好料子,靠緣分;遇好師傅,更要靠緣分。”
或許,我們該多留心那些還在堅持的老手藝聚集的地方,或者…看看有沒有真心喜歡這行當的年輕人,哪怕從頭帶起,也好過讓這手藝斷了根。”
窗外的陽光斜斜照進來,落在桌上,車鑰匙和手機依舊安靜,而那杯中的茶,氤氳的熱氣似乎也在訴說著關于時間、耐心與傳承的故事。
“強哥,吃過早餐沒有,我這里買了些面包,來嘗嘗。”陳雪走進來把手中袋子放在茶幾上,“這間店的面包還是可以的,手工制作,非工廠生產的。”
王強拿起一個吃了起來,“不錯很松軟、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