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009一意孤行,逼迫將吏
- 劉宋:未滿十二,是關中之主
- 夏天就是要吃西瓜
- 2021字
- 2025-06-20 20:18:52
劉義真問的這個問題,答案顯而易見。
王鎮惡、沈田子、傅弘之都不缺膽量,也敢于冒險,如果他們是夏軍的主將,同樣不會放過截殺劉義真的機會。
畢竟原主因為濫賞左右,名聲本就不好,劉義真穿越后,一連串的行為,不管是私自跑來前線,還是裝病賴著不走,逼得王修親自來請他,都稱得上任性妄為。
誰能想到劉義真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以自己為餌,引誘赫連璝渡河截殺。
劉義真舍得把自己豁出去誘敵,但王鎮惡可不敢讓他冒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還請府主以個人安危為重,切莫以身犯險。”
沈田子附和道:“區區夏賊,何足掛齒,我等自有破敵之策,何勞府主費心。”
兩個勢同水火的人,這一刻倒是有了默契,如果拿劉義真釣魚,即使勝了,事情傳到劉裕的耳朵里,只怕也討不到好。
萬一敗了,劉義真有所閃失,后果更是不堪設想。
他們怎么可能同意這個計劃。
王修更是催促道:“還請府主趁著夏賊反應不及,連夜返回長安。”
這一刻,眾人都相信了赫連璝一定會截殺劉義真,而不是疑心其中有詐。
甚至在他們看來,原主此前在長安濫賞左右,也是在為今日之事做鋪墊,讓赫連璝徹底相信,劉義真就是一個不顧大局的熊孩子。
一個熊孩子怎么可能拿自己做餌,而王鎮惡他們也不敢利用劉義真,只要確認劉義真就在返回長安的隊伍里,赫連璝必定會來。
如果按照原定計劃,讓王鎮惡分兵護送,軍隊行動緩慢,一百里的路程起碼要走兩天。
兩天時間,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王修現在只想讓劉義真馬上動身,沿途快馬加鞭的話,明日一早就能返回長安。
但劉義真好不容易逮到這個機會,又怎會輕易放棄。
“諸位,我知道你們的顧慮。”劉義真站起身來,正色道:“家父乃當世英雄,我為安西將軍,守土有責,豈可貪生畏死。”
說著,劉義真轉身取下掛在木架上的長劍,拔劍出鞘,面向眾人道:“不與我同心者,我當殺之!”
王修等人臉色劇變。
劉義真話鋒一轉,笑道:“諸位可以據實稟告家父,今日之事,乃我一意孤行,諸位苦勸無果,受我逼迫,只得聽命行事。”
眾人聞言,全都松了口氣,原來劉義真此舉,就是為了打消他們的顧慮。
事后劉裕怪罪起來,也能有個說辭:我們勸了,勸不動,劉義真拔劍相逼,礙于上下尊卑,我們能有什么辦法。
但劉義真剛才說要殺死不與他同心的人,究竟是說說而已,還是真的打算這么做,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敢賭。
此時此刻,再也沒有人把劉義真當小孩子看待。
劉義真收劍回鞘,長嘆道:“本將軍不計毀譽,布局兩月有余,就是為了讓夏賊輕視我,如今事到臨頭,絕不會就此放棄,還請諸位不要再勸。”
劉裕去年臘月初三離開長安,如今正月十七,中間還隔了一個閏月,剛好是兩月有余。
劉義真這么說,純粹是為了洗白原主濫賞親信的行為,說成是為了迷惑胡夏,所以自毀名聲。
王修終于明白了劉義真的決心與付出,他知道,如果堅持阻攔,只會迫使劉義真動手殺了自己。
心底幽幽一嘆,王修沉默以對。
有時候,沉默,也是一種態度,他不贊同劉義真的計劃,但也不會反對。
劉義真朝著王修頷首一笑,又看向王鎮惡等人。
眾人一齊起身,拱手道:“下吏謹遵府主之命!”
王鎮惡、沈田子他們都是軍中宿將,當然明白這是一次難得的戰機,如今沒有了顧慮,不必擔心劉裕事后怪罪,自然不再猶豫。
劉義真見狀,大喜:“好!我等同心同德,何愁夏賊不滅。”
眾人統一了想法,便開始爭論起了這一場伏擊戰應該怎么打。
首先,便是赫連璝究竟會從哪里渡河。
渭北大部分地區都投降了胡夏,但渭南依然在晉軍的控制之下。
人到一萬,無邊無沿,何況是騎兵,渭南畢竟是晉軍的地盤,夏軍一旦在渡河后進行大范圍的轉移,必定會走漏風聲。
搞清楚了夏軍會在哪里渡河,便能對他們伏擊的區域有一個大致的猜測。
王鎮惡笑道:“何需我等費心去猜,不妨為他指定地點。”
劉義真饒有興趣地看向王鎮惡,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王鎮惡侃侃而談道:“我軍可在長安以西廣布哨騎,同時設置簡易烽火,監視渭水北岸,夏賊便只能在長安以東尋找淺水處涉水南下。”
劉義真聞言暗贊:不愧是被唐、宋設廟祭奠的名將,果然有兩把刷子。
晉軍監視渭水北岸,并不會引起赫連璝的警覺,畢竟是要護送劉義真返回長安,再怎么謹慎小心都不為過。
同時,廣布哨騎也可以掐斷赫連璝與南岸細作的聯系,掩護伏兵東出。
由于劉回堡至長安一線,都會設有簡易烽火,但有情況,便可舉火燃煙以示警,正如王鎮惡所言,赫連璝就不能選在長安以西渡河。
沈田子附議道:“臨近長安,夏賊以為我軍松懈,下吏若是赫連璝,必定算準時間,由寡婦渡南下,而后在長安城外截殺我軍。”
他雖是南人,但在關中數月,對渭水的水文倒也有所了解,寡婦渡水流平緩,且在長安東北方,正適合人馬涉水而過。
王鎮惡瞥了沈田子一眼,沒有和往常一樣譏諷沈田子。
他這人公私分明,二人雖有私怨,但沈田子所言在理,王鎮惡并不會因私廢公。
劉義真很滿意這一幕,劉裕為他安排了一個豪華的留守班底,就應該群策群力,共御外患。
“就依王司馬所言,今夜盡遣哨騎,五里設一烽火,片板不許下水!”
所謂烽火,并非烽火臺,只是為了示警而已,臨時搭設篝火,能夠燃起狼煙即可。
“喏!”
眾人齊聲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