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073更易世子,已成定局
- 劉宋:未滿十二,是關中之主
- 夏天就是要吃西瓜
- 2054字
- 2025-07-20 09:41:24
彭城近來有一則謠言流傳甚廣,倒不是王買德的遺言,那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而是在傳劉裕偏寵劉義真之母孫夫人,有意立她為正妻。
證據是這些時日,劉裕總是帶著孫夫人出席宴會,而劉義真在關中又有耀眼的表現,似乎豫章公府正妻之位空懸多年后,如今終于要有主了。
但熟知內情的都知道這是無稽之談。
且不說劉裕對結發妻子的深厚感情,孫夫人能夠在人前風光,完全是劉裕想要放出易儲的信號。
劉義真的功勞越大,孫夫人距離正妻之位也就越遠。
因為這關系到二人究竟是子憑母貴,還是母以子榮的問題。
如果劉義真因為孫夫人被立為正妻,從而確立了世子之位,那就是子憑母貴,等劉裕百年之后,孫夫人當上太后,就會獲得很大的話語權。
反之,劉義真是因為自己的功勞被立為世子,孫夫人未來當上太后,便是母以子榮,話語權就會小很多,甚至幾乎沒有。
夫妻多年,劉裕很了解孫夫人,就不是那種聰慧賢明,有能力匡扶兒子的母親。
給她權力,將來指不定因為她的愚蠢,會給劉義真添亂。
無論是為了國事,還是不忘發妻,劉裕都不可能再立一個正妻。
但孫夫人聽了流言,竟然信以為真,還曾試探劉裕,遭到劉裕的責罵。
這幾天心里正苦悶著,孫夫人卻在今天突然聽說了劉義真的消息。
一名婢女火急火燎地趕來報喜:“夫人!涇水大捷,九天前,桂陽公大破夏虜,斬首賊酋,太尉派人回府,吩咐后廚準備酒宴,今晚要大會文武,還讓夫人陪同出席!”
這些人習慣捧高踩低,如今劉裕徹底疏遠了劉義符的生母張夫人,誰又看不出來他對兩個兒子的態度區別。
所以孫夫人的院落中,總是不缺少阿諛奉承之輩,而張夫人則是一副門前冷落的景象。
孫夫人聽說消息,心里的那點苦悶也隨之煙消云散。
她眉開眼笑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對一眾婢女顯擺道:“你們說,我怎么就生了一個這么出眾的兒子。”
挨了劉裕的責罵后,孫夫人也清醒了,劉裕對她好,不是與她感情深,而是她的兒子特別爭氣。
婢女們心底羨慕,恭維的話也跟不要錢似的往外冒。
孫夫人心里歡喜,賞了她們一些財物。
當然,跟這些婢女炫耀,不能讓孫夫人過癮,她得往張夫人的院落里走一遭,去看看因為兒子,這么多年來一直跟自己暗暗較勁的好姐妹。
......
太尉府。
劉裕自從聽說捷報后,臉上的笑容就一直沒有消失過。
赫連勃勃的死,確實讓他出了一口惡氣。
當初劉裕入長安,因為將士遠征,兵馬疲憊,不堪再戰,只能派遣使者,主動與赫連勃勃議和。
甚至不得不故意示弱,說自己不如赫連勃勃。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屈辱,落在一些不知道晉軍情況的愚夫眼中,還真以為他劉寄奴怕了赫連勃勃呢。
如今,赫連勃勃死了,死在劉裕兒子的手上。
一個連他兒子都比不上的人,也配稱是他劉裕的對手?
可想而知,劉裕心中是何等的快意。
尤其是在捷報中知曉了這一戰的前因后果,知道是赫連璝出賣了赫連勃勃,才能讓劉義真順利實施斬首計劃。
想想赫連勃勃的兒子,再想想自己的兒子,劉裕更得意了。
他召集心腹,讓人當眾宣讀捷報,而后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謝晦的嘴都笑歪了,他率先拱手發言:“下吏因涇水大捷而欣喜,更要為桂陽公的戰后處置,而向主公道賀。”
一場戰爭的勝負,往往具備運氣成分,但戰后的處置,卻能彰顯一個人的智慧與眼光。
劉義真在捷報中,已經詳細敘述了自己的種種計劃,也讓眾人清楚了未來的西北地區,又是一個怎樣的局勢。
劉裕深以為然,他同樣很滿意劉義真在戰后的種種安排。
如果說涇水之戰的勝利,是有赫連璝作內應,但劉義真在戰后的舉動,卻是貨真價實的能力的體現。
劉裕看向謝晦,吩咐道:“即刻遣使北上,往長安與車士商議歸程,并詢問何人可為留守,催促他早日南下。”
這一刻,在場所有人都明白劉裕是要著手廢立世子了。
事實上,劉義符在感受到劉義真的威脅后,聽取了親信的建議,已經痛改前非,不再像之前一樣的頑劣。
但是,且不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就算劉義符有所改變,也只是一個乖巧,但平庸的兒子。
在劉義真的赫赫軍功面前,劉義符所做的一切努力都顯得蒼白無力。
更易世子,已成定局。
“下吏領命!”謝晦自是欣然應命。
劉裕又看向檀道濟:“檀卿,你去一趟建康,將世子迎回彭城。”
盡管眾人都不認為劉義符有能力,有膽量敢在建康作亂,但是這么大的事情,謹慎一點總是好的。
尤其是有了赫連勃勃、赫連璝這對父子的前車之鑒,誰也不知道一個人狗急跳墻之下,會做出什么事情。
劉裕不是害怕劉義符作亂,而是害怕在劉義符作亂被擒后,自己又該如何處置他。
他不是漢景帝劉啟,會因為易儲,就能狠心逼死自己的長子。
說到底,劉裕廢劉義符,不是因為厭惡這個兒子,相反,劉裕還是愛他的。
但要是學習苻堅,謀反作亂都能被寬恕,以后只怕是要埋下禍根。
總之,先把劉義符喚回彭城再說。
檀道濟起身應道:“末將領命!”
他清楚劉裕為何讓他去迎回劉義符。
因為很多人,包括劉義符自己,都認為檀道濟是他的心腹,會向著自己。
在劉義真呼聲越發高漲的情況下,只有檀道濟前去迎回劉義符,他才不會多心。
當然,必須要趕在涇水大捷這一消息傳開之前。
盡管孫夫人已經去向張夫人炫耀了,但整座豫章公府都在劉裕的掌控之中,張夫人根本送不出消息。
檀道濟當即請辭,劉裕并未挽留,只是叮囑他輕車疾行,務必要把劉義符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