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66.真定之圍
- 朕自澳洲歸來,反清復明
- 喝茶我用扎啤杯
- 2027字
- 2025-07-18 08:05:48
孔有德和耿仲明都是大明的叛將,他們二人最初都是皮島總兵毛文龍的手下,后毛文龍被袁崇煥所殺之后,二人便投奔了登萊巡撫孫元化,在其手下任參將,但好景不長,僅僅三年之后,二人便在吳橋發動兵變,釀成登萊之亂,并最終率部投降了建奴。
他們二人麾下的“天佑軍”,實際上便是當年登萊巡撫孫元化所編練之“新軍”,是一支精通泰西火器的精銳部隊。
當年也正是因為孔有德和耿仲明在投降建奴之時帶去了這支部隊,給建奴帶去了他們所急需的火器及制造技術與相關人才,所以才使得皇太極給予了他們格外的恩遇,不僅二人皆被封王,還被允許繼續統領麾下兵馬,自成一軍,賜名“天佑軍”!
不過,雖然孔有德和耿仲明在清廷之中地位超然,但二人畢竟是漢人,與那些滿人王爺們相比,自然還是要矮上一頭的,尤其是在皇太極死后,他們的地位就更是大不如前了,多爾袞可不會像皇太極那般抬舉他們。
二人也有自知之明,知道今非昔比,故而也只能盤起身子做人,亦如今日這般,對多鐸之軍令不敢有絲毫違逆,便是明知多鐸這軍令下的不靠譜,此番部署多有不妥,卻也不敢開口勸阻,害怕多鐸當他們是故意推諉,因而也只得遵命行事。
為什么要說多鐸的此番部署不妥呢?
這其實也是明擺著的,多鐸既要前去濟南與擅用火器的明軍交戰,又可能要攻城,正應該用得上孔有德和耿仲明麾下的“天佑軍”,就不該再把孔有德和耿仲明派去阻擊大順軍。
而且此去阻擊大順軍乃是救急,須得兵貴神速,應當派遣八旗騎兵部隊才為最優選擇,這“天佑軍”乃是火器部隊,攜帶著大炮、火藥與炮彈這些笨重之物,行軍緩慢,顯然并不適合這趟差事。
可不管多鐸當時下命令的時候過沒過腦子,這軍令到底妥不妥當,現在再說什么也都已經來不及了,二人既然已經身負軍令,便是打碎了牙齒,也只能往肚子里咽了。
孔有德和耿仲明為了能夠盡快趕回真定府去,只好讓手下的“天佑軍”晝夜行軍,每日從天色微亮便要開始趕路,一直走到伸手不見五指才肯停下來歇息。
可即便如此,等孔有德和耿仲明率軍趕到真定府之時,也是堪堪趕在了大順軍的前頭,那大順軍早已越過順德府殺入了真定府境內,此時其先鋒部隊已經抵達了元氏一帶,距離真定城已不足百里。
孔有德和耿仲明自是顧不得休息,趕緊在真定城布防,為阻擊即將到來的大順軍做準備,而大順軍也在他們趕到真定城的次日上午,兵臨城下。
這大順軍的先鋒部隊在許定國的率領下可謂一路勢如破竹,此時士氣正盛,斗志正勇。
因為建奴的兵力空虛,他們這一路上都沒有遭遇什么像樣的抵抗,所以他們自然也沒想到此時的真定城中有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天佑軍”駐守,一到真定城,便二話不說,直接開始了猛攻。
這下,大順軍可一下子吃了大虧,城頭上炮火齊鳴,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火炮朝著城下狂轟亂炸,便是這些火炮的威力有限,卻也夠讓大順軍們喝一壺了。
眼看著討不到便宜,許定國只好暫時暫時撤軍,等待后續部隊趕到,再一起攻城。
這支大順軍雖然從懷慶府出發之時只有兩萬余人,但大順軍最擅招攬民眾,加之又連戰連捷,一路勢如破竹,更是聲威大震,引得百姓影從,這部隊也如同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壯大。
如今就連許定國所率先鋒部隊都從原本的五千變成了上萬,后面的大部隊就更是翻了幾番,已有近四萬之眾,雖然這其中大多數都是流民百姓,純屬是來湊數的,但這人數一上來,也屬實是聲勢浩大,頗為唬人。
近五萬大順軍圍攻真定城,孔有德和耿仲明雖然尚有能力守住這城池,卻也壓力巨大,只怕不能扛得住太久。
而多爾袞也是這才知道多鐸竟然違抗他的命令,沒有回師真定,而是擅自南下前往了濟南與明軍交戰。
多爾袞頓時勃然大怒,掀翻了桌子,把屋子里的物件兒一通狠砸。
可發過火之后,他卻又是無奈地嘆了口氣,誰叫多鐸是自己最疼愛的胞弟呢,要怪就怪自己實在是太寵他了,才導致了如今他如此任性妄為!
況且,現在也不是生氣的時候,還是想一想到底該如何解決眼下的危機吧。
這真定城有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天佑軍”駐守,雖然看似穩固,但此次攻入京畿的這支大順軍很邪門兒,極難對付不說,還越打越多,絕對不可小視,長此以往,只怕僅憑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天佑軍”是應付不來的。
所以,現在必須要盡快調集更多兵馬增援真定,趁這支大順軍羽翼未豐之時將其剿滅才行。
可如今多鐸那邊已然在濟南府與明軍交上手了,再想調他回來已是不可能了,所以多爾袞的目光也只能投向正在陜北追擊大順軍的英親王阿濟格了。
當時大順軍敗逃京師之后,清軍共分三路追擊,一路由阿濟格自宣府大同直攻陜北,第二路由葉臣自宣府入山西攻太原,第三路由吳三桂自井陘過固關,入山西攻太原。
現如今,大順軍被三路清軍打得節節敗退,陜北與山西的地盤兒丟了大半兒,清軍的兵鋒已經直指大順軍的都城西安,也正是迫于這樣的壓力,大順軍才從懷慶出奇兵突襲京畿,以圖牽制清軍,減緩西北方面的壓力。
現在,這一招也確實奏效了,阿濟格接到多爾袞的命令,只好派葉臣和吳三桂過固關,走井陘回師增援真定,而葉臣和吳三桂這一走,阿濟格自然也只好放緩攻勢,西安北邊兒的壓力頓時驟減,讓身處西安城內的李自成終于長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