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殺人只是手段
- 這個崇禎太過極端
- vivo五十
- 2091字
- 2025-07-15 19:30:00
“是!”
站在一旁恭候的神威營親衛朗聲回答。
繼而便立即有一隊黑衣親衛出動,沖向位于公堂之上第一排的十來名潼關縣官員。
這些官員最開始時還沒反應過來。
皇上說了什么?什么第一排?什么玩意剮了?!
直到鐵鉗一般的手抓在自己身上時,他們才搞清楚皇上口中的要剮的對象是自己!
在極致痛苦的死亡威脅下,第一排的那些官員瞬間肝膽欲裂。
這可是登基月余就能帶幾千人出京的皇帝啊,他說把自己給剮了,那自己就一定會被剮了。
膽子稍大些的還敢做出磕頭求饒之舉,膽子小的則已經被這句話輕飄飄的話給嚇出一褲襠污穢。
但公堂之內的求饒聲只持續了短短數個呼吸而已。
這些人緊跟著便被面無表情渾身裹挾著肅殺之氣的神威營親衛給拖了出去。
繼而外面很快便跟著傳來凄厲的慘叫。
外面的慘叫,讓公堂上和庭院里那些跪著的剩余官吏全都顫抖起來。
他們還不了解親至潼關的皇帝究竟是想要干什么。
但就是這份狠厲的手段,已經讓所有人都魂飛魄散。
朱由檢坐在椅子上,淡淡的看著底下這些瑟瑟發抖的官吏,仍舊是一副面無表情的樣子。
對于他來說。
潼關城的這些所有官吏全都會死。
至于其中有沒有錯殺、冤殺的......并不重要。
因為他殺這些人并不是為了泄憤或是其他什么。
殺人只是手段,轉移矛盾才是根本目的。
從他在河面上看到跪在河邊的那些流民時。
他便清楚的知曉若是想救陜西,那就只有把所有官吏、士紳,全部清洗一遍才行了。
因為潼關背靠黃河邊,同時又是交通要地,經濟發達糧食充足......
這附近都能出現成堆的流民,那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在一片刺耳的慘叫聲中,朱由檢再次開口了。
他望向跪于第二排那些正忍不住顫抖的人,語氣平靜道:“潼關城中的官員與當地士紳是如何勾結的,一一說來。”
聽見這話。
第二排那些僥幸沒被點到的官員,哪里還有心思去想其他的。
在巨大的死亡恐懼下,當即便有人顫抖著開口說道:“回...回稟陛下...縣令與縣丞和城中......”
不一會兒,便說出了好幾個縣城大家族的名字。
并且詳細講述了這些年來縣令是如何與這些士紳勾結,為禍一方的。
雖然只需稍微想一想。
就知道這些事里面,肯定也少不了他們這些人在里面勾兌。
但在死亡的威脅下,誰還能顧得上這個?
外面撕心裂肺嚎叫不絕于耳。
人都有僥幸心理。
更何況在這種瘆人的絕境之下,僥幸心理更是會被無限放大。
眾人的大腦已經無法進行太多思考。
所有人現在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
把所有的事情都說出去,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縣令及各個主官身上,這樣的話他們說不定還能活下去。
前方的官員講著講著。
后面跪著的吏員突然顫聲打斷了他們:
“陛...陛下...他們剛剛所講的這些貪贓枉法的事情...他們自己也有參與其中!”
“求...求陛下給小人一個機會!小人知錯了!!等小人回去后...愿將所有家產獻出來賑濟百姓!絕...絕不再行任何亂民之事!!”
此言一出。
原本就被恐慌籠罩的眾人瞬間就如炸營般,失去了最后一絲理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就是他們這些人的生存之道。
在場的這些吏員,絕大多數都出身于縣中士紳大戶。
但現在。
只有踩著其他人的命,才有可能為自己搏出一條活路了。
于是乎,眾人便像一群瘋了的狗般互相撕咬起來。
當然。
撕咬只是言語上的,身體上他們跪伏于地連動都不敢動一下。
生怕哪一個動作擾了圣駕,就直接被立于兩側的陰狠侍衛當場砍殺。
縣衙里瞬間便亂成了一鍋粥。
看著底下的狗咬狗,朱由檢淡然離去。
而眾人口中所互相攻訐的一切,自然也是被早有準備的書記人員迅速記下。
......
與此同時。
縣衙外面的臨時刑場也是圍滿了觀望的百姓。
最開始的時候,即使是活剮這么吸引眼球的好戲,也沒多少人敢看。
畢竟此刻的縣衙里面可是正住著皇上呢,誰敢放肆靠近?
但當偷看的那些人慢慢發現旁邊的侍衛,似乎并沒有驅趕阻攔的意思后。
也是膽子大了點并稍微靠近了些。
這當然也是朱由檢所示意的。
轉移矛盾,要是轉移對象群體不親臨現場,那又怎么才能取到最好的效果呢?
很快,凌遲現場就被百姓給圍了里三層外三層。
并且每一刀剮下去,周圍的群眾便跟著振臂叫一聲好。
原因無他。
越貧窮、落后的地方,官員和百姓之間的矛盾便愈發激烈。
因為在這里,資源是有限的。
一小部分人過的好了,那么剩下的大多數人便要受苦。
官員們的衣食住行,可以說是全從他們身上一點一點孜孜不倦的剝削下來的。
所以此刻看著潼關縣里的官員正被活剮,眾人心中怎能不解氣?
不過人性這種東西是極其復雜的。
雖說絕大多數人都在叫好。
但仍有一小部分人,看著被一刀刀割去血肉的縣令心生不忍。
比如幾名剛才在善堂里吃粥的流民。
“縣令剛才不是還說以后都要給我們主持公道嗎?皇上怎么突然就將他給殺了......”
流民身邊自然也是結伴逃荒的流民。
不過那些流民在聽到這幾人的喃喃自語后,迅速和他們拉開了距離。
很多人說農民貪婪、狡猾、卑劣......
但他們大多數人都明白一個道理。
皇帝來了,他們才能有口飯吃。
皇帝不來,他們很快就要變成那口飯了。
當奴才還當出來道道了,這不太好。
與此同時。
皇帝的形象在眾人心中已然開始發生變化。
拋開別的地方不談。
在如今的潼關縣城里,尤其是在那些終于吃了一頓飽飯的流民心中。
以往的皇帝是虛幻的,是不現實的。
大家嘴上雖然常常喊著皇帝萬歲萬萬歲,但眾人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可現在如今皇帝的形象在眾人心中已然變得具體化。
皇帝讓他們吃飽飯,那皇帝就是他們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