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內操
- 明末:落榜美術生穿越崇禎
- vivo五十
- 2082字
- 2025-06-18 19:20:00
直到走出大殿,徐應元都還有些頭重腳輕的。
剛才臨走出偏房時,他悄悄和王承恩眼神接觸了下。
王承恩那意思分明是在說......陛下已經變了。
他又回想起陛下最開始那句讓自己留下五千兩......陛下確實變了!
直到此時,徐應元才如夢初醒。
陛下對咱可是夠意思了,尚膳監可是個肥差!
一頓飽和頓頓飽他還是分得清的。
必須得抓住這次機會好好表現,把陛下交代的差事辦好才行。
想明白這些后。
徐應元理了理官帽,飛也似的摸著黑跑去辦差了。
......
大殿偏房之內。
徐應元離開之后,朱由檢再度對王承恩吩咐道:
“去尋二百名十五六歲的忠心小太監來當朕的近衛,朕親自操練他們?!?
王承恩第一次沒有立即答應下來,而是猶豫著開口道:“陛下,這樣的話,朝中那些大人......”
“不必理會?!?
朱由檢當然知道這事瞞不過朝中文官。
實際上他也沒準備藏什么。
身為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從法理上來說都是正確的。
別人就算是想阻止他,也只能通過各種手段偷摸摸的來。
對此,他不在乎。
“奴婢遵旨。”
“還有?!敝煊蓹z繼續說道:“連夜派個親信去南直隸,把曹化淳叫回來,出任御馬監提督?!?
曹化淳,乃是信王府的舊人,可以信任,之前因得罪魏忠賢被貶去南京了。
朱由檢對他的記憶是此人頗有才干,尤其是軍事方面。
將他調回來執掌御馬監,可以更好的操練禁軍。
還可以制衡魏忠賢,讓其更加勤奮的賣命。
朱由檢一邊說著這些,一邊翻動著手中的書卷。
這次。
朱由檢手里拿著的是京城中的官員名冊。
隨著書頁翻動,他的目光停在了一個名為張維賢的官員身上。
此人,乃是現任京營提督。
張維賢,目前明前勛貴集團的代表人物,襲爵英國公,執掌京營大權。
勛貴集團,從理論來說與國同戚,天生?;庶h。
而且張維賢此人目前不過三十出頭。
這個年紀的勛貴已經有了一定的城府與權謀,同時胸腔中的熱血又還沒完全涼透。
非常適合被皇帝引為親信。
這也是剛才朱由檢目光在其名冊上停留的原因。
但具體能不能用,有沒有用,還要朱由檢親自觀察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王承恩看著陛下停下翻書的動作,也是試探著開口問道:
“陛下,可還有別的吩咐?!?
朱由檢在思索片刻后,最終還是合上書卷,道:“沒了?!?
“還有,吩咐下去,明日朕要上朝。”
朱由檢放下手中名冊。
然后開始通過系統、科學的方式來鍛煉身體。
沒有人比死過一次的朱由檢,更了解一個健康的身體究竟有多么重要。
身體是一切的本錢。
更別提要不了多久他就準備親自上馬砍人,沒有一個健碩的身體怎么行?
自己現在這副十七歲的軀體底子非常不錯,朱由檢對此相當滿意。
......
翌日。
五更三點。
在午門城樓鳴鐘過后,百官由左右掖門進入皇宮。
而朱由檢則乘輿從乾清宮至奉天殿。
在一系列禮儀過后,大明帝國的文武百官們終于又一次見到了,這位已有十日未見的新皇帝。
眾人小心翼翼的窺看著圣顏。
雖說按照禮法來說這種小動作是不被允許的。
但若是禮法制定出來就能被完全遵守的話,那人類早就步入大同社會了。
有人想從新皇臉上猜猜他心情如何,有人目光中帶著期待,有人的眼神里同樣讓人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
雖說眾人抱著各不相同的目的,但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沒能如愿以償。
年輕的新皇不管是表情還是動作,都讓人看不出一絲喜怒哀樂。
見此。
文武百官也不敢再大幅做出什么不合禮儀的小動作。
接著。
鴻臚寺官員開始唱報有事上奏的官員名單:禮部尚書來宗道、工部尚書薛鳳翔、兵部尚書崔呈秀、戶部尚書郭允厚、京營提督張維賢......
新皇登基來第一次正式上朝,所以有事需要上報的官員林林總總足有數十。
不過對于坐于龍椅之上的朱由檢來說,他只稍稍在意了下張維賢的名字,其他一并不在意。
他并沒有在朝堂上與這些官員過招的心思。
在他看來這種行為無異于成年人陪小孩子玩過家家。
政治的基礎是軍事,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沒有軍權的政治就是笑話。
難道僅憑所謂縱橫捭闔就能讓敵人敬起法式軍禮嗎?
很快。
禮部尚書來宗道第一個站了出來。
此人乃是靠著魏忠賢爬到禮部尚書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閹黨。
“臣禮部尚書來宗道,有事相奏!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來宗道的折子主題內容是說先皇駕崩,該著手準備操辦下祭祀典禮的事情了。
朱由檢聽完后,淡淡開口:“此事日后再議。”
來宗道、文武百官:?
他們想象過新皇會有許多種不同的回答,諸如務必要為皇兄的祭祀典禮操辦得當之類的......
但您這再議......是什么意思?!
來宗道小心翼翼的瞥了眼站在皇帝身邊的魏忠賢魏公公,只見魏公公目不斜視,仿佛一切與自己無關。
見狀,來宗道也不好再說什么,皇帝既然說再議了,那就再議吧。
難不成是剛才自己的折子里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皇上說再議是讓再改善改善?
帶著這份疑惑,來宗道回班到自己所站位置之上。
接著,是工部尚書薛鳳翔站了出來。
“臣工部尚書薛鳳翔,有事相奏......”
薛鳳翔身為工部尚書,奏折內容自然是與工事相關。
而目前最要緊的,便是先皇的陵寢修建問題。
薛鳳翔說:各種雜七雜八的事務全加起來,修建陵寢差不多要兩三百萬兩銀子。
薛鳳翔話還沒說完,戶部尚書郭允厚就站出來說沒錢!
國庫連年虧空,戶部最多擠出來五十萬兩銀子去操辦此事。
剩下的......需要皇上自己從內帑掏。
就在兩人爭論之時,朱由檢又以再議的名義打斷他們。
文武百官:......
修陵墓的事也日后再議......那先皇臭了怎么辦?
薛鳳翔雖然錯愕,但皇帝既已開口,那這事也只能日后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