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官官相護
書名: 明末:落榜美術(shù)生穿越崇禎作者名: vivo五十本章字數(shù): 2075字更新時間: 2025-06-21 19:20:00
文淵閣中。
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四位閣老正一同坐在內(nèi)閣值房中,每個人臉上的表情看上去都似乎有些凝重。
四人中有四個都是所謂的閹黨。
但實際上在新皇剛登基時,他們都已經(jīng)已經(jīng)做好了倒打一耙清算魏忠賢的打算。
只不過在咂摸出皇上似乎沒有動魏忠賢的意思后,幾人也因此沒有立即行動。
身為首輔的黃立極放下手中進貢來的香茗,輕咳一聲道:
“皇上初登大位卻一連幾日不曾上朝,最近幾日上疏勸諫陛下的折子是越來越多了。”
施鳳來也跟著附和道:“上登大位之后,似乎對宦官多有寵信,短短幾日,內(nèi)廷之中的風(fēng)氣便已有革新,但僅憑著那些人,又該如何治理我大明朝?”
張瑞圖道:“不僅如此,陛下對勛貴武人也多有信賴,聽說在第一次朝會過后,陛下曾于當日深夜秘密召英國公張維賢入宮,不知商議了什么事情。”
“我等閣臣可都還未曾有這份殊榮。”
李國普則沒有開口,而是坐在位置上默默喝茶。
聽見張維賢的名字,黃立極捻了捻花白的胡須:“張國公近幾日在做什么?”
“每日流連于風(fēng)月之所,喝的酩酊大醉。”
幾人對視一眼,沒再出聲。
都是幾十年的老狐貍了,自然一眼就能看出張維賢此舉無非就是兩種原因。
一是刻意裝出來的,表面上尋歡作樂實際上背地里在圖謀大事。
二是真的失意之下開始放縱擺爛。
結(jié)合皇上一連幾日都在內(nèi)廷之中訓(xùn)練內(nèi)操之事來看,大致就能確定是前者。
內(nèi)閣值房中陷入沉默。
最終還是黃立極打破了這份詭異的沉默:“前幾日早朝時,皇上沒對任何事務(wù)做出決斷,當初我等對此心中還抱有憂慮怕皇上不理朝事。”
“現(xiàn)在看來是多慮了,陛下英明神武,對朝中各事心里似乎早就有所打算,其行事完全不似少年天子。”
一直沉默的李國普這個時候開口了。
一張嘴,就是老陰陽人了。
“怎么著,聽黃首輔的意思是在對陛下英明神武有所擔(dān)憂咯?”
黃立極冷哼一聲:“哼!李國普,你也不用在這里陰陽怪氣,若是覬覦我這個閣老的位置,明天我就去乞骸骨告老還鄉(xiāng),把首輔的位置讓給你來當。”
施鳳來和張瑞圖此時趕忙站出來打圓場:“好了好了,我等還是想想如何勸諫皇上不要沉湎于內(nèi)廷宦官之中才是正事。”
“而且...皇上似乎對前幾天張國公朝會時所提的京營改革之事頗有興趣。”
“京營改革之事上利國家、下利百姓,我等自然也要為皇上分憂,多去想想如何將此事辦成才是重中之重。”
此言一出。
值房之內(nèi)四人對視一眼,皆是默默舉起了手中的茶杯。
他們已經(jīng)通過張維賢深夜進宮之事,看出來皇上有意改革京營。
但他們目前還不知道皇上究竟會具體從哪個方面入手。
身為臣子與大明內(nèi)閣閣老。
這種有利于社稷的改革之事,他們必然要大力支持。
至少表面上是要的。
至于背地里究竟會如何對待此事......
開什么玩笑?京營改革之事涉及的可是如今朝中絕大多數(shù)官員的實際利益,豈是能說改就改的?
皇權(quán)若是強上一分,他們手中的權(quán)力就要被分走三分。
別看四位閣老平日里沒少斗來斗去,甚至于要拼出個你死我活。
但真到了關(guān)鍵時候。
整個官員群體還是相當團結(jié)的。
這就是所謂的官官相護。
當然了。
這種事情肯定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到臺面上去說,要不然就是壞了規(guī)矩。
喝茶,就是為了不說話。
幾位閣老雖不知年輕的皇上接下來會如何出牌,但在沉默之中已然有了主意。
想毀掉一條政令最簡單的辦法,便是十倍執(zhí)行。
比如朝廷若是想禁止官員宴請之事,那就把最底層的吏員一起買個燒餅吃的事都拿來大書特書。
如此一來,朝中上下連同百姓一起必會哀聲沸騰。
他們也在執(zhí)行改革政令的同時保存了原有的利益,還不會落下個奸臣的名聲。
兩難自解。
念及于此。
幾位閣老又不由得回想起前幾日朝堂之上的天威難測,心中不免多了幾分驚訝。
初登大位,便已有了這等城府,沒想到當初倒是所有人都對這個閑散王爺看走了眼。
只可惜,改革之事又豈是一人之力所能為之的?
......
另一邊。
司禮監(jiān)中。
魏忠賢身著紅袍坐在檀木椅子旁,身旁只有兩個親信小太監(jiān)在伺候。
這幾日來,他都有些心神不寧。
不過倒不是因為這幾天多了不少彈劾他和勸諫陛下遠離內(nèi)廷的奏折。
魏忠賢離陛下更近,所以他更清楚那些奏折對陛下來說恐怕不會起到一點作用。
昨天時。
他還親眼看見陛下在萬歲山演武時,親自上陣砍殺了數(shù)名披甲人犯。
其手段之利落,氣勢之駭人,乃是魏忠賢生平未見。
這樣的圣上,怎么可能對幾封奏折輕易妥協(xié)?
他真正擔(dān)心的,是前幾天陛下所問的寧遠大捷之事。
雖說陛下沒有怪罪于自己的意思,但陛下的心思又豈是自己能真正窺探的?
陛下說讓自己善終在司禮監(jiān),有個前提是要先辦好差事才行。
所以魏忠賢這幾天一直都在揣測上意,看看怎么才能更好的迎合圣心。
無疑。
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給陛下搞錢,千穿萬穿,銀子不穿,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但怎么搞,從哪搞,如何才能搞到陛下心坎里,這就是門學(xué)問了。
想到這里,魏忠賢不由嫉妒起王承恩來。
他媽的這個廢物點心。
既沒有制衡朝中那些文官的能力,又不能給陛下搞錢,連揣測上意都比不上自己十之一二。
可就憑人家是信王府的舊人,位置就比自己穩(wěn)當?shù)亩嗟枚唷?
當然。
如今的魏公公只敢在心中腹誹幾句,萬萬不敢讓第三只耳朵聽見這種話來。
很快。
魏忠賢就由陛下詢問寧遠大捷之事,聯(lián)想到了遼東、兵事......
一張再熟悉不過的面孔,也在此時浮現(xiàn)在他腦海之中。
此人正是他眾多干兒子中的“五虎”之首——兵部尚書崔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