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
書名: 美娛:從飾演小海貍開始作者名: 懶得去管順其自然本章字數: 5737字更新時間: 2025-07-20 13:14:00
“The Voice?好聲音?”
還是翌日,還是中午,還是食堂。
伊莎貝拉再再再一次的出現在了哥倫布的面前。
當那金發身影好像金毛兒,舔著個臉,端著個盤,‘自然’落座后,哥倫布真的是……
有些想笑。
伸出手,勾了勾。
果不其然,如他設想的一樣,伊莎貝拉從霍格沃茨的長袍里摸出了一疊A4紙。
實話實說,一夜之間寫完故事,這個速度在圈子里并不算快。
因為故事這個東西在好萊塢里僅算一個腦洞,它是沒有字數要求的,因此,只要一個家伙思如尿崩,那一個小時寫完腦洞,兩個小時尋完Bug,三個小時做完大綱都是很正常的。
唯有填充角色,確認沖突,敲定旁枝末節使其合理,讓大綱變成一個真正的劇本,鉆研時間才會飆升,讓熟手干,最少也要三天,新人就沒法估計了,寫寫改改花一年的都有。
所以,24小時不到,伊莎貝拉便拿出了一個故事,這在哥倫布看來沒啥問題。
并且,這種速度只能證明你有表達欲。
但,等他看到伊莎貝拉所寫的內容后——
他整個人頓時就瞇起了眼。
“這是你寫的?”
他抬起了頭。
向坐在對面的女孩投去了詫異的目光。
“Yeah~”
伊莎貝拉點了點頭,道:“導演,是有什么問題嗎?”
“您直說就行了,我能接受。”
伊莎貝拉是真覺得自己寫的不夠好,畢竟這是她第一次寫作嘛。
可她的承認則讓哥倫布的額頭上冒出了道道溝壑。
“問題?”
“嗯……你寫的這個故事沒有問題——”
“你把背景從東海岸搬到了英國鄉村?把主角設定成了喜歡音樂但卻得不到很好教育的女孩?就連教會的唱詩班都對她說No?這是最貼近生活但又突出矛盾的寫法。”
“然后,你對主角的家庭成員做了本土化的改造?”
“姐姐喜歡美術向往歐洲但卻郁郁不得志?這就是貼近史實的創作。”
“而保留公路片內核,也就是心靈探討的同時還往里面加入了商業片的競技元素?The Voice的賽制是以市、郡、國家的方式進行的?”
“噢——”
“伊莎——”
“你這個故事很不錯——非常不錯——”
“你真的沒有學過寫作嗎?”
是的~
在哥倫布的眼里,伊莎貝拉寫的這個新故事那就是標準的好萊塢創意。
因為所有的好萊塢電影,不管是商業向的還是沖獎向的,它們總喜歡夾雜一些對社會問題的探討,這個探討可能不會展開,甚至可以說大家只是提出問題而不解決問題,但,只要提了問題,那就會顯得他們的電影很深刻,能給世界一種寓教于樂的感覺。
并且,只要你提出了問題,那影片就擁有矛盾了。
這會讓你的劇情自然而然的出現戲劇上的沖突。
例如,當伊莎貝拉把唱詩班融入背景后,哥倫布的腦子里甚至就已經冒出了對話——
故事的主角想要參加歌唱比賽?
Ok,覺得她不行的人會說你連基礎的聲樂教育都沒有接受過,不要浪費時間了。
然后巴拉巴拉的表示,鄉村唱詩班里的某某某也去了,他有天賦還有老師。
這么一寫,第一階段的反派和介紹不全都出來了嗎?
并且,這種講述,還會讓你的鏡頭看起來非常的精練!
因為反派不是另外設計的,而是融入背景的,當電影的敘事時間非常有限時,它們是沒法和其他文學作品一樣,弄個從天而降的反派然后慢慢講述它的來歷的。
然后,主角姐姐對維也納的向往在哥倫布看來也可以拓展——
主角的姐姐希望從英倫三島飛往歐陸,這種劇情也算是一種夢想上的躍遷。
姐姐的失敗可以寫成她反對主角的理由。
姐姐窺視了外界的殘酷,且被現實抹平了棱角,當姐姐和主角都是鄉村女孩時,已經認命的姐姐向主角傳遞的就是‘躺平’的想法:
‘我們沒有資源的,我們打不過那些起點比我們高的人,所以努力不如躺著。’
頹的感覺直接就出來了。
接著,一頓掙扎后,姐姐支持主角去參賽,并送了一幅畫。
這里就可以寫成姐姐對生活重燃希望。
妹妹的陽光感染了她。
而姐姐的這種成長,不就是公路片想要探討的靈魂淬煉嗎!
并且,這種成長還是融入主線的!
還是那句話,電影的敘事時間是有限的,你可以給故事做多個支線,但必須要讓支線融入主線,說通俗一點,你可以講述多個故事,但所有的故事都得為主角的成長而服務,這不是說群像化的電影不能拍,而是商業電影的首要原則就是讓觀眾看懂看爽。
但,以上這些,那只是哥倫布瞧見的第一個驚喜點。
第二個驚喜點在哪?
那是節奏。
他之所以會覺得原劇本不好,那是因為原劇本里的故事太平了。
這也是公路片的問題,公路片講的是心靈之旅,本來節奏起伏就不大。
能不能打動人真的是全靠觀眾的悟性。
然后,伊莎貝拉做了啥呢?
她保留了原劇本里A點到B點的救贖之旅的敘事軀干。
但同時,她又把這段旅程拆分成了三小塊。
第一塊,是從鄉村的家到市級的歌唱比賽;
第二塊,是從市級的歌唱比賽到郡級的歌唱比賽;
第三塊,那是從郡級的歌唱比賽到國家賽。
當公路片強調的心靈救贖可以分段展示時,一部電影的節奏就很好把控了!
例如,在瞧見這樣的設計后,哥倫布的腦子里便立馬冒出了影片的基礎節奏——
電影開頭,用八分鐘來介紹主角一家,場景就是鄉村小屋,用家里的雞飛狗跳來展示大家的loser人生,爸爸是成功學講師?Ok,你現在失業了。
這個過程中,主角不用出現,而在展現完大家的失敗后,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主角和個小太陽一樣登場了,她想要參加歌唱比賽,但遭受質疑。
反差出來了,矛盾出來了,目標也確定了。
吵吵鬧鬧后,誰最寵主角,誰就出來一錘定音,接著,電影從第十六分鐘開始,就可以展現英國鄉村到市里的公路旅途,這段劇情在刻畫時甚至可以加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內容。
鄉村的原始和城市的現代化就是最好的視覺反差。
而反差出現后,對過去的感慨和對生活的探討還會少嗎?
就比如說,老人喜歡說,英國過去多么偉大,守舊的家庭成員不想離開自己的家。
但年輕人渴望出去看看,大家可以因此而吵架。
整個過程不需要持續太多時間,甚至可以用不歡而散的鏡頭進行轉折,因為當電影走到二十四分鐘時,進城比賽后,全家人會默契的為主角加油。
他們可以用鏡頭語言描述溫馨的家!
他們可以用鏡頭語言描寫大家的善!
而在這個時候,若是非要突出一個人的心靈升華,那只要把鏡頭對準第一個支持主角參賽的家庭成員就行了,讓轉變,融入故事!
好萊塢電影之所以強調節奏,那是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一個場景看久了就會疲勞,一段故事聽多了就會乏味,所以,好萊塢的項目在創作時就會卡著時間切鏡頭,讓觀眾在對一個景一段事失去興趣前收獲新信息。
這種操作,對于學過的人來說,是不難的。
但對于沒學過的人來說嘛……
如果你有天賦,那你沒學過也能寫。
可有天賦這種事在好萊塢本身就是一件很扯淡的事。
能在好萊塢賺到錢的,那都是有天賦的。
可很多人窮極一生都寫不出票房過億的本子。
因為天才之間亦有差距。
而現在……
伊莎貝拉用升級流的方式給公路片加入節奏?
“伊莎,我認真的問你一遍,你確定這個故事是你寫的嗎?”
哥倫布面色嚴肅的望著伊莎貝拉,“The Voice的三段式構思是你自己想的?”
“用競賽的方式切開公路旅途是你自己想的?”
這個當然不是伊莎貝拉自己想的!
作為一個穿越者,《好聲音》這種點子肯定是來自前世的記憶啊!
昨天晚上,在想到唱歌比賽后,伊莎貝拉便覺得,前世,好聲音那種賽區制的競技流程挺適合電影展現的,于是她便抄了過來。當時她只是覺得《好聲音》和公路片的結合挺有意思的,但現在,從哥倫布的反應看……這個點子好像還挺不錯的?
“這個真的很棒嗎?”
伊莎貝拉想要答案。
“當然。”
哥倫布點了點頭。
“噢——”
伊莎貝拉開心了,笑著道:“導演,我可以向你保證,現在你看到的故事都是我自己寫的,但,我也承認,比賽的流程有借鑒,就比如說……《誰能成為百萬富翁》?”
《誰能成為百萬富翁》是英國知名的競賽類電視節目。
若是非要形容,《開心詞典》就和它差不多。
參賽者只要連續答對15道題,便能拿走一百萬英鎊。
而想要登上電視參加大賽,你至少得先經過兩關篩選。
第一關是電話問答,第二關是現場復賽。
前者指的是報名后,主辦方會隨機聯系報名人,問三個問題;
只要回答正確,便能進入復賽。
后者指的是擁有復賽資格的人在線下的指定地點回答主辦方的問題;
這一輪里,名次最高的人將依序登上電視。
雖然《百萬富翁》的參賽流程也是升級制,大區制,伊莎貝拉寫的《好聲音》和它差不多,甚至你都可以說伊莎貝拉在抄人家的賽制,但,這不重要不是嗎?
且不說架構相似這種事在好萊塢很常見。
能被大眾接受的故事架構就那么多,如果架構相似都算抄那電影也別拍了。
就說抄,那也是要動腦子的啊!
單純的抄襲那就是拾人牙慧,你是永遠超不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
可把升級和公路結合?
“伊莎,你寫的這個故事在我看來可以分成四個大段十三個小節。”
“是寫完了就可以直接拍的那種。”
哥倫布道:“你知道上一個沒學過寫作然后憑本能寫出這種節奏的人是誰嗎?”
“誰?”這個伊莎貝拉還真不知道。
哥倫布則揚了揚眉,“詹姆斯·卡梅隆。”
“那是他的成名作,《終結者》。”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終結者》優秀的地方是特效,但實際上,那部電影最突出的地方其實是節奏感,又或者說,如果節奏不對,就算特效再好,給人的壓迫感也不會強。”
《終結者》其實能算是恐怖片了。
而恐怖片是最講節奏的。
不過這些對于伊莎貝拉來說都不重要!
因為哥倫布的話聽得她眉眼帶笑~
她承認,自己當下做的一切,那都是在改劇本,渴望讓一個經典作品和自己的人設相貼合,并且,她的確借鑒了不少成功的案例,但——
最后的故事是她自己想的吧?
現在各個角色的人設是她自己做的吧?
哥倫布說的節奏那是她誤打誤撞收獲的驚喜,可她難道沒花時間沒花精力去思考嗎?
So,當付出就有反饋,且第一次嘗試就收獲了和卡車司機對標般的待遇后……
“導演。”
“我可以把你的話理解成你認為我是下一個詹姆斯·卡梅隆嗎?”
“又或者說,你覺得我的這個故事構思能達到《終結者》那樣的高度?”
小姑娘微微偏頭。
舔著個臉兒。
要夸夸.jpg
“……”
哥倫布失言了。
雖然他是真的在那感慨伊莎貝拉好像很有天賦,但我話還沒說完你尾巴就翹起來了?
你這也驕傲的太快了吧!
望著那滿臉期待、興奮不迭的家伙,哥倫布是真的很想給她一下。
但片刻之后,他還是放棄了。
放下故事,一邊扒著中飯一邊道:“我中午沒時間教你分段擴寫。”
“所以晚上吧,下戲之后你來找我,我可以給你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
“每天。”
哥倫布還是惜才。
如此決定令伊莎貝拉喜笑顏開。
雖然哥倫布沒夸她,但當對方決定教她擴寫劇本時,這和夸獎又有什么區別啊?
更別說,只要哥倫布愿意教,那便能證明,她的新項目應該走上了‘能成’的道路了。
不過,在此同時,她還有一件事情想和哥倫布說——
從霍格沃茨的長袍里變魔術般的再次摸出一張A4紙。
“導演,我這里還有一個構思,你要看嗎?”
“你還有想法?”
哥倫布驚了。
在這一刻,他是真懷疑,靈感這玩意對于伊莎貝拉來說就是大白菜嗎?
不然怎么能冒出一個又一個?
哦不對。
大白菜在英國也挺稀缺的。
那沒事了。
伊莎貝拉倒是沒有理會哥倫布的驚訝,直接將紙遞了過去。
接著,哥倫布瞧見了一首歌——
“《The Climb》?”
Yeah~~~
既然電影要展現的是音樂向的競技比賽,既然伊莎貝拉都想到《好聲音》了,那她又怎么可能會忽略掉歌呢?而這也是伊莎貝拉昨晚激動的原因。
她發現,自己前世聽過的《The Climb》,和自己所想的故事,非常的匹配。
《The Climb》的中文名是《攀登》,是麥莉·賽勒斯所唱的勵志歌曲。
歌詞大意是:人生是一場艱苦的戰斗,你將面對無數問題,有的時候你會遭遇失敗,會陷入迷茫,但最終還是要挺胸抬頭、闊步前行。
嗯,這首歌的確有一種心靈雞湯的味道。
但這不重要不是嗎?
伊莎貝拉沒有單獨說教的意思,她只是覺得若是把《The Climb》放在新故事里,以主角的視角創作,那能讓主角看起來更加的有才。然后,這首歌,若是和主角一家那種loser通過努力最后走向成功的劇情擺在一塊兒,那電影的戲劇張力或許能夠更加的大。
當經典就在眼前時,伊莎貝拉是很想做好這個項目的。
當然,她承認,自己也有一點私心。
她本來就喜歡音樂,但純音樂很難出頭的,所以曲線救國也算是重歸老本行?
而《The Climb》的成績也很好啊,單曲六白金。
“Okay,伊莎,我承認你很有才,非常有才。”
伊莎貝拉學了很多年音樂的事兒哥倫布早就知道了。
不僅如此,在她正式駐組后,大衛·海曼還給她專門搞了一架鋼琴呢。
她沒事還練琴的。
所以,靈感來了,直接抒發,這在哥倫布看來很正常。
但——
“伊莎。”
哥倫布將靈感合好,重新遞了過去。
“嗯?”
伊莎貝拉接過創意,將其塞回校服的內兜。
“有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有才的人很容易迷失在夸獎里。”
“噢~導演~我明白你的意思啦~”
伊莎貝拉擺了擺手,“我不會驕傲的~”
伊莎貝拉真明白哥倫布的意思。
他想說的無非是《傷仲永》嘛。
哎呀,中文真的是太簡潔了!
哥倫布希望伊莎貝拉不要驕傲,再接再厲,而伊莎貝拉也是這么想的。
她能寫出哥倫布覺得不錯的故事,那是因為她擁有著前世的開闊視野,她能找到和故事匹配的歌,那是因為她有著前世的記憶,當這些東西都是夏洛來的時,她又有啥可驕傲的?
當她已經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后,只有把事情做好,那才算是收獲真正的成功。
對吧?
她覺得自己很有逼數的。
但——
“Oh……伊莎……導演剛剛是在說你寫的劇本不錯嗎?”
前腳,哥倫布剛吃完午飯走了呢。
后腳,伊莎貝拉便被一堆小蘿卜頭……呃……現在是大蘿卜頭給圍住了。
雖然伊莎貝拉一直在和哥倫布私聊劇本,但兩人在食堂里談這些和大聲密謀搶銀行又有什么區別啊?更別說,先前,奮進還光明正大的找過伊莎貝拉。
所以,組內人都知道,伊莎貝拉在成名后也收獲了新項目,但項目不適合她,然后……
“克里斯導演是不是覺得你寫的故事可以拍啊?”
丹尼爾很是好奇。
“Oh~伊莎~你可千萬別告訴我克里斯導演覺得你寫的劇本可以用啊!”
魯伯特快哭了,就差沒給伊莎貝拉跪下了,“不然我晚上又要被我媽罵了!”
“你知道嗎?你每一次有成績后,我媽晚上都會對我說——”
“和伊莎貝拉比,你甚至沒有泰晤士河里的魚亮眼!”
“然后我真的很想說——”
“泰晤士河里沒有魚啊!”
“哈哈哈哈~”
逗比的話語讓周圍響起一陣哄笑。
泰晤士河曾因污染的原因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就被英國專家宣布陷入生物學意義上已經死亡了,所以,沒有泰晤士河里的魚亮眼指的是你是坨爛泥,你扶不上墻。
“伊莎,你寫的故事是什么樣的?能給我看看嗎?”
笑過之后,邦妮又問。
“伊莎,咳,你知道的……我們的關系很不錯對吧?”
馬糞少爺則左手握拳,放在嘴旁,輕咳了一聲。
那個意思簡直不要太明顯。
當熱切的詢問從天而降后,伊莎貝拉那是真的難受——
她明明不想接受夸獎的,她明明是不想驕傲的,可這些人為什么還要逼她犯錯呢?
唉,想要低調真的是太難了!
總有刁民想害朕!
既然這樣——
朕冷了。
朕要加衣!
搖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