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邁克爾:“秦明,恭喜你今天拿下三雙,還有那關鍵的封蓋。和詹姆斯同齡,能防住他,你怎么評價自己的表現?”
秦明淡然一笑:“謝謝。我只是盡力完成自己的職責。這場比賽節奏起伏很大,詹姆斯的沖擊力確實很強,但籃球不是一個人的比賽,我們靠的是團隊的配合與溝通?!?
記者A:“很多人說你已經不是普通高中生了,甚至是‘未來之星’,你怎么看這種說法?”
秦明語氣平穩:“我覺得這樣的稱呼是種鼓勵,但我不想被標簽限制。我和勒布朗年齡相仿,他是目前最受矚目的球員之一,而我,只是希望通過每一場比賽不斷積累經驗、減少錯誤。這場比賽只是個開始?!?
記者B:“說回最后那一防,你是怎么判斷出勒布朗會自己出手?”
秦明:“我注意到他在前幾次進攻中傳球受到了干擾。最后那個回合,他很想終結比賽,這是很自然的選擇。但我和隊友溝通好了,誰掩護、誰換防、誰負責協防,我們提前做好了準備。那一球其實不是我個人的防守,是整個防線共同努力的結果?!?
哈里森教練:“我在執教這么多年中,很少見到一個高中生在暫停時主動提出戰術設想,而且準確預判了對手的選擇。他告訴隊友,‘勒布朗不會傳了,我們要守住他’,最后那一球,他做到了?!?
賈森:“秦明很特別。他不只是控球,他像是場上的教練。他讓我知道該怎么跑、什么時候空切、該等什么機會。他身上的那種沉穩,有時候讓我忘了我們其實是同齡人?!?
記者邁克爾:“勒布朗,今晚你打出了27分的表現,但在關鍵一攻中被秦明正面封蓋。你如何看待這次對抗?”
勒布朗:“這場比賽對抗強度很高,我嘗試了做出正確的決定。他的補防確實及時,做得很好。這種級別的比賽,就是一瞬間的判斷差別決定勝負?!?
記者A:“那一球你本來有傳球機會,是出于信任自己選擇了強攻嗎?”
勒布朗稍作停頓:“我當時感覺那個空隙夠了,我相信我的力量和彈速可以完成終結……但對方判斷得非??欤泊_實給了壓力。這是比賽的一部分?!?
記者B:“你和秦明是同齡人,怎么看他的表現?”
勒布朗語氣略顯克制:“他表現不錯,有幾次處理球很冷靜。他打得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球員,祝他好運吧?!?
羅密歐:“我們準備了一整套戰術應對他的組織,但他總能提前看穿我們的防守布置,甚至繞過掩護的方式都很‘職業’。那不是你期待從一個高中小前鋒身上看到的東西?!?
布林:“今晚不是誰得分更多的問題,而是誰影響了比賽的走向。秦明在進攻端節奏分配,在防守端關鍵回合的閱讀,都展示了極高的成熟度?!?
范甘迪:“他的表情、他的語言、他的動作,都沒有多余的情緒,他只在尋找最優解。這就是未來高水平小前鋒該具備的素質。”
在比賽結束后的兩個小時內,詹姆斯經紀人古德溫便召集了他在洛杉磯的一間小型媒體工作室遠程會議——這家工作室是Klutch Sports旗下的常規內容出口平臺,擅長包裝形象、壓制負面。
“控制情緒點,別讓‘封蓋’成為熱搜第一?!?
古德溫盯著大屏幕說出第一句話。
第一階段:轉移主線,強調整體數據
不到半小時,一批以“數據導向”為核心內容的體育賬號發布了幾乎口徑一致的推文:
“27分、8籃板、7助攻、3次關鍵打成。勒布朗全場效率遠高于對位球員,輸贏無關個人?!?
這類內容迅速登上熱門推薦,且關鍵詞刻意避開“蓋帽”“封殺”“關鍵一防”等字眼。
第二階段:植入式引導,抬高自己降低對方
隨后,一篇署名為“詹姆斯成長觀察員”的評論文章被推到首頁——這位作者長期活躍于詹姆斯親近圈,曾在耐克官方刊物上發表專題。
他寫道:
“秦明很聰明,他用一次及時的跳起影響了比賽——但終究,他是一個拼命抓住機會的新秀。而勒布朗,是可以創造機會的人?!?
這篇文章并未貶低秦明,但通過“新秀 vs創造者”的二元對比,將詹姆斯重新包裝為“更高維度”的存在。
第三階段:發動“老將支持”發聲
數小時后,一位已經退役的老將、2001屆的NBA名宿在廣播中“隨意聊到”這場高中全明星表演賽:
“小詹今晚表現很全面,他一直都是大場面的球員。我想,年輕人能防下一個球,不代表能扛住整個賽季的體量?!?
這段采訪隨即被某體育公關號剪輯成視頻,并加上標題:《“防住一球,不等于贏下對抗”——老將評詹明之戰》。
但很快有人發現,這位老將和保羅公司有密切商務合作。
第四階段:幕后施壓,降低秦明熱度
據《洛杉磯體育周刊》匿名記者透露,某幾家高校籃球專欄作者在第二天收到郵件,建議他們“平衡報道”,“不要盲目炒作尚未進入NCAA體系的球員”。
“他們沒點名是誰,但大家都懂。”記者苦笑。
在比賽第二天播出的TNT《Inside the Game》節目中,現役球星被譽為喬丹接班人格蘭特·希爾罕見親自點評了秦明的表現。
“我從不輕易評價高中生,但這個孩子……讓我想起自己當年在杜克大學的時光。”
“他不是靠身體強吃,而是靠冷靜決斷、預判對手。你不能教出那種節奏感——那是一種對籃球結構的理解?!?
主持人查爾斯·巴克利故意帶點調侃地說:
“你是說他比勒布朗更會打球?”
希爾微微一笑,沒有正面回應,但補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如果我們只看最后一球,那他確實贏了。而且……他比我18歲那年冷靜多了?!?
《格蘭特·希爾盛贊秦明:更像戰術家,而非天才賭徒》
這一發聲直接打破了勒布朗經紀人團隊試圖營造的“只是一次偶然封蓋”的控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