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排練現場,誰在背后搞鬼?
- 娛樂圈糊咖十億懟人基金在線暴富
- 梓紫泥
- 2034字
- 2025-06-25 15:35:34
蘇婉氣得臉都紅了,卻不敢再說什么,只能灰溜溜地離開。
另一邊,林知夏正靠在休息室的沙發上翻看筆記。
系統適時響起:
【主線任務進度更新:懟翻職場PUA者(1/3)】
目標對象:陸明、王姐、蘇婉
當前狀態:蘇婉已受挫,其余二人態度動搖中
任務提示:下一步行動——讓陸明公開道歉或承認錯誤
“有意思。”林知夏低聲念道,
她剛合上手機,就接到小助理小劉的電話。
“姐,網上有人爆料你是靠黑手段搶角色,評論區炸鍋了!”
林知夏嗤笑一聲,“讓他們吵吧,等劇播了,自然會打臉。”
“這局棋,才剛開始。”
而她不知道的是,此時網絡上,關于她的詞條已經悄然登上熱搜預熱榜單。
#林知夏怒斥劇組亂象#
熱度正在緩慢攀升……
但她還沒看到。
此刻的她,只想著如何借著這次風頭,徹底扭轉自己在圈內的形象,順便把那些躲在幕后搞事的人一個個揪出來。
娛樂圈的水太深,但她不介意攪一攪。
畢竟,懟人系統在手,誰還不是個暴富小天才呢?
她拿起包,準備回休息室換裝,迎接下午的拍攝。
可剛走出幾步,小劉又打來電話,語氣焦急:“姐,你快回來一趟,事情有點不對勁!”
林知夏挑眉,“怎么了?”
小劉壓低聲音:“你的名字……上熱搜第一了。”
林知夏手里握著手機,眉頭微微皺起。
熱搜第一?她竟然上熱搜第一了!
“姐,你快看!”小劉激動得聲音都變了調,一邊說一邊把筆記本電腦推到她面前。
屏幕上,微博熱搜榜單高高掛起,#林知夏怒斥劇組亂象#赫然排在榜首,下方還跟著一個新詞條——#林知夏疑似搶角內幕曝光#。
林知夏掃了一眼熱搜內容,點進去一看,是一段被剪輯過的視頻片段。
畫面里是昨天試鏡時的她,穿著簡單的白色T恤和牛仔褲,語氣堅定地對陸明說道:“導演,這個角色的性格設定有問題,照本宣科演出來只會讓觀眾覺得虛假。”
緊接著,是她在片場反駁陸明的一段話:“劇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您要的是演技,不是復讀機吧?”
整個視頻配上夸張的標題和背景音樂,顯得極具煽動性,評論區更是炸開了鍋。
“這女的太狂了吧,剛進組就敢懟導演?”
“聽說她是靠關系才拿到這個配角的。”
“但她說的也有道理啊,現在的電視劇太套路化了。”
林知夏盯著屏幕看了一會兒,若有若無的笑了。
系統的聲音適時響起:
【支線任務觸發:在熱搜事件中扭轉輿論風向】
獎勵:技能【公關危機應對技巧】
“呵,還挺及時。”她低聲說道。
“姐,怎么辦?現在網上吵翻天了。”小劉焦急地問,“我們是不是該發個澄清聲明?”
林知夏卻搖頭,“澄清就是承認有錯。我不需要澄清。”
她打開微博,快速敲下一條長文:
【林知夏微博原文】
“大家好,我是演員林知夏。
今天看到熱搜詞條,有些意外。
我想說的是,我沒有批評任何人,也從未有過任何不尊重劇組的行為。
我只是希望,每一個角色都能被認真對待。
我始終相信,一部作品的成功,是所有人努力的結果。
我愿意為此貢獻我的一份力量。
謝謝大家關注,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們的劇。”
微博發出后幾分鐘內,轉發量迅速攀升。
有人開始理性討論劇情合理性,也有不少路人被她的回應圈粉。
謝硯走進來的時候,正看到她合上筆記本,神情輕松。
“你沒有否認,也沒有辯解,而是把焦點轉到了作品本身。”他淡淡地說。
林知夏輕笑一聲,“這才是最好的公關。熱度是用來推動事業的,不是給自己制造麻煩的。”
謝硯看了她一眼,”
接下來的幾天,林知夏陸續接受了兩家娛樂雜志的專訪,在采訪中她始終保持冷靜和職業態度,強調自己只是想做好一個演員該做的事。
這種反差感反而讓她獲得大量路人好感,搜索指數暴漲,連帶著劇方也開始對她另眼相看。
而就在她以為風波漸漸平息的時候,系統突然彈出新的提示:
【任務進度更新:懟翻職場PUA者(2/3)】
目標對象:陸明
當前狀態:態度動搖
任務提示:下一步行動——讓陸明公開道歉或承認錯誤
林知夏看著提示,若有所思。
而此刻,片場另一邊,原本對她持懷疑態度的幾位演員,已經開始主動找她探討角色塑造問題。
就連一向冷漠疏離的副導演王姐,也在一次拍攝間隙,悄悄走到她身邊,低聲說了一句:“剛才那段戲,你處理得很好。”
林知夏微微一怔,笑著回了一句:“多謝夸獎。”
她轉身走向下一個拍攝場景,心中清楚,這一輪熱搜帶來的,不僅僅是輿論風暴,還有她在這個圈子里地位的悄然轉變。
傍晚收工前,陸明被記者圍住提問關于林知夏熱搜事件的看法,鏡頭下,他沉默片刻,緩緩開口:“她……說得沒錯。”
這句話,被無數媒體截取轉發。
林知夏正在車上查看新聞推送,看到這條消息,輕輕挑眉。
系統忽然歡快地冒出一句:“任務進度推進咯~”林知夏坐在片場角落的折疊椅上,翻看著手機里不斷彈出的消息。
熱搜詞條還在持續發酵,但風向已經悄然轉變——從最初的質疑嘲諷,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演員是否有權利對劇本提出異議”,甚至有幾位知名編劇也在微博下留言支持她的觀點。
她唇角微揚,心里卻很清醒:這不是她有多了不起,而是她第一次真正掌握了“熱度”的節奏。
劇組的氣氛也隨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原本對她愛搭不理、冷眼旁觀的幾位配角演員,此刻正圍在她身邊,低聲討論著明天要拍的一場重頭戲。
“你說這場戲要是加入一點生活化的細節會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