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年輕,貌美,有才
-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當
- 擺爛11
- 2420字
- 2025-07-21 00:01:00
“我都說了那么多了,該你們說了。”
李可一臉愚蠢大學生的表情看著他們。
其實姚廣孝跟高啟都很想說啊。
問題是……
朱元璋可不是個好人。
大明不比大宋,大宋說錯話了,皇帝也不會砍你。
可姚廣孝跟高啟現在要是說錯話,他們很難確定李可有沒有那個保下他們的能力。
更別說,李可人家是朱元璋的女婿,所以人家怎么罵朱元璋都不怕。
他們要是罵朱元璋,那他們估計就得人頭落地。
因此姚廣孝先不說怎么治國,而是問起了李可搞專利局,辦銀行的事。
銀行的事,姚廣孝懂,這不就是古代的錢莊,唐代的飛錢,宋代的交子、元代的至元通行寶鈔。
可這專利局……
他略有耳聞,只是一直不得其意。
便道:“和尚聽聞李參政在應天府開了一個專利局?”
李可嗯了一聲,“那又怎么了?”
姚廣孝便道:“這‘專利’一詞,該怎么解讀?”
李可便道:“其實……我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也不清楚能不能干成。”
“所謂專利,差不多可以理解為,某個人,或者是某個團隊的專有的權利以及利益。”
姚廣孝跟高啟都一臉聽不懂的表情看著他。
李可便道:“就好比高編纂你寫了一首詩吧,寫完了以后,是不是就會有人到處給你傳,然后給你擅自印刷?而且,他們印了你的詩,拿去賣,不會給你一分錢。”
“我記得唐代的白居易,他的詩由于很受歡迎,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印他的詩,然后拿去買。”
“而專利局就是為了限制不讓這些人隨便拿去印,隨便拿去賣,如果你要印,你要賣,那你就得給這首詩的作者分成,或者也可以說是買斷。”
姚廣孝:“買斷?”
李可:“就是我一次過給你多少錢,然后你這詩,我就可以隨便印。”
高啟是個大方的人,他巴不得人們爭相傳抄自己的詩呢。
而且寫詩不能拿來給人看,那他寫詩還有什么意思?
結果李可卻還要禁止別人這么做。
這可真的是反其道而行之啊。
姚廣孝便道:“那李參政你這么做,到底是為了什么呢?這詩,從古至今,都是相互傳抄。”
李可便道:“我設立專利局的用意就在于,可以給所有善于發明技術,以及創作文學的人,提供一個多勞多得的制度保障。”
“你們試著想想,如果寫詩能賺錢,那么肯定所有人就都有寫詩的興致了。”
“甚至可能一些人原本不寫詩的,他為了賺點錢,也跑去寫詩了。”
姚廣孝還是不懂,“那這又有什么用呢?”
高啟也難得開口道:“寫詩往往是為了言志,為了抒發胸臆,李參政你這么做……”
李可便道:“我這么做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能讓一些人可以賺到一些錢。”
姚廣孝:“?”
高啟:“…”
李可:“你們想想,要想百姓過上好日子,靠的是什么?”
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問題,都把他們給問住。
不過主要也是由于這個問題,你可以說出無數的答案。
姚廣孝斟酌再三,這才回道:“靠老天爺賞臉?以及別來那么多的人禍?”
李可便道:“你說的,也不能說錯,因為華夏這千百年來,就是這么過來的。”
“只是……你說的這個是有上限的啊。我就當你說的都實現了,老天爺它確實足夠賞臉,也沒有人禍,那一戶擁有十畝地的人家,你就算是再努力,一年所得,也才不過三十石米。”
“這就是這個人過上好日子的上限了。”
“那若是這個人再聰明點,別人種地,他種桑樹,養蠶,賣蠶絲,一年所收,估計十倍于種地,可這也是極限了吧?”
“那還能不能再弄點別的,可以再繼續超出這個極限?讓百姓,能多出一份種地之外的收入?”
“當然,你們可能會覺得,百姓大字都不識得一個,他們哪有那個能力?”
“那我不說種地的,我就說私塾里教書的先生,他們是不是也是百姓,他們可不可以除了教書之外,再額外想辦法賺到一點錢,以改善自己跟家里人的生活?”
姚廣孝是聰明人,似乎有一點聽明白了。
李可接著道:“其實不單單是詩,世間一切可以賺錢改善所有百姓生活的東西,理應都可以得到專利局的保護。只是現如今,專利局才剛剛起步,所以采取了比較穩健保守的政策而已。而且……與其說是為了保護,倒不如說是為了鼓勵。”
姚廣孝眉頭直接皺起:“鼓勵?”
李可便道:“沒錯!我心中的大明,方才也說了,我希望人人都能穿上漂亮廉價的衣服,那這漂亮廉價的衣服都是怎么來的?”
“假如你是一個織工,你上面有一個東家,你在東家手里打工,你覺得織機不好用,你有一個天才的想法,你說,你只要對織機改造一下,就能讓織布織得更快。”
“結果,你家東家聽從了你的建議,真的大獲成功,此時你東家說,給你獎勵一兩銀子,算是對你提建議的獎勵。”
“甚至你東家其實是個壞人,他連一兩銀子都不想給你。給你晚膳加個雞腿就算了。”
“那天下所有織工對改進技術的積極性,是否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如果有專利局,站出來,對他們的想法給予保護。”
“并且通過獎勵,去刺激他們。”
“天下并非完全沒有聰明人。”
“那大明以后的織布機,說不定就能從每日織出一匹,到每日織出兩匹,甚至是三匹、四匹,不斷地進步。”
“當天下的絲綢、布料都多起來了,百姓買衣服才有可能會便宜,才有可能會廉價。”
“到時候……你我才能看到美女都穿上漂亮的衣服在大街上游玩。”
“如此,我心中的大明才有可能會實現。”
“這便是專利局的作用。”
李可話說完,姚廣孝的整個人都聽愣住了。
心說,這到底是哪里來的鬼才?
雖說姚廣孝對每日織出四匹布來,認為是絕對不可能的。
畢竟孔雀東南飛里頭,那劉氏三日斷五匹,也就是每天1.667匹,已經是很厲害了。
姚廣孝便道:“李參政你真的認為,只要通過改進技術,就可以做到每日織出四匹布?”
李可抿了一口酒,嘆了一口氣,“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宗用的只有骨針、絲線,還有獸皮。他們看到了我們現在的織機,估計也難以想象。”
姚廣孝瞠目結舌。
高啟其實原本有想過,要不要寫一首詩諷刺朱元璋,說朱元璋把年幼的公主嫁給李可的。
只是由于他跟李可向來無仇無怨的,而且這事也不影響國家大事,于是也就擱置了。
如果李可是那種很不好的官,比如說:作惡多端,那說不定李可就要被他給寫進詩里面去嘲諷了。
然而……
現如今聽了李可的話,高啟頓時覺得朱元璋把年幼的公主嫁給李可很合理。
才二十歲出頭就當上參知政事,風光一時無兩,就更加合理了!
李可真有一種不是狀元郎,勝似狀元郎的感覺。
年輕,貌美,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