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應對“熵變之源”危機工作的推進,聯合科研團隊在技術研發過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難,陷入了瓶頸。
制造能夠抵消“熵變之源”熵增效應的量子場發生器面臨著巨大的技術挑戰。要產生與“熵變之源”釋放能量相反的量子場,需要精確控制量子態的變化,而現有的量子操控技術遠遠無法達到所需的精度。哪怕是極其微小的誤差,都可能導致量子場發生器不僅無法抵消熵增能量,反而會引發更嚴重的能量失控。科研團隊嘗試了各種方法,從改進量子操控算法到研發新型的量子材料,但都收效甚微。
構建能量屏障的計劃也遇到了阻礙。“熵變之源”釋放的能量具有極強的穿透性和腐蝕性,普通的能量屏障材料在其面前不堪一擊。科研人員對多種材料進行了實驗,包括那些在星際聯盟內部被認為是最堅固的能量護盾材料,然而這些材料在模擬“熵變之源”能量環境下,很快就出現了破損和失效的情況。而且,要構建一個能夠將“熵變之源”完全隔離的巨大能量屏障,所需的能量供應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現有的能源系統根本無法滿足如此龐大的能量需求。
面對這些困境,聯合科研團隊并沒有氣餒。他們意識到,要突破這些技術瓶頸,需要從根本上創新思維。于是,科研團隊開展了跨文明的頭腦風暴,鼓勵來自不同文明背景、不同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分享獨特的見解和思路。
在一次討論中,一位來自星際聯盟中擅長微觀能量研究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利用“創生族”對宇宙能量的獨特操控能力,與星際聯盟的量子糾纏技術相結合,通過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在“熵變之源”附近瞬間產生精確的量子場,從而避開當前量子操控技術在精度上的限制。這個設想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經過深入分析和模擬驗證,發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與此同時,“創生族”的科學家從他們古老的知識體系中找到了一種關于能量轉化和強化的方法。他們認為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能量轉換裝置,將宇宙中廣泛存在但難以利用的暗能量轉化為構建能量屏障所需的高強度能量,并且這種轉化后的能量能夠與“熵變之源”的能量產生特殊的相互作用,增強能量屏障的穩定性。
基于這些新的思路,聯合科研團隊重新制定了技術方案,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一輪的技術攻堅中,期待能夠突破困境,為應對“熵變之源”危機帶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