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 三國:劉辯的皇帝成長計劃
- 恩恩呦
- 2607字
- 2025-07-26 23:03:17
190年,建安元年,六月。
從189年的十月份開始,朝廷頒布大赦天下與免田稅之后,天下正式進入休養生息的狀態,各地的叛亂陸陸續續平定。
皇甫嵩與劉備配合,成功收復武威郡、張掖郡以及酒泉郡,涼州之亂基本平息。
天子第一時間更換了公卿,朝廷于正月改元建安,宣告新的一超朝來臨。
各州的經濟、農業正在一點一點的恢復。
朝廷于二月份頒布新的爵位制度,以二十等爵位為軍隊體系,以侯、伯、子、男四級為朝臣體系,以王、公、侯為宗室體系。
爵位詔令一出,天下震動。
在改革現有爵位體系的同時,軍隊體系以及十三州的最高長官體系同樣出現了變動。
朝廷設立州牧為一州最高行政長官,主管刺史部轄內的民事。
刺史為一州的二把手,主管刺史部內官吏的任免、監察,刺史直接對御史臺負責,由御史臺任免人員。
在州牧和刺史的基礎上,朝廷新設立節度使,主管軍事事務。
朝廷規定各州的州兵不許超過萬人,各郡的郡兵不得超過五千人,各縣的縣兵不得超過千人。
涼州、并州、幽州不在此規定范圍之內,且不設立節度使與刺史,軍政要務由州牧全權負責。
這個制度得到三公九卿、三臺的一直認可。
當然了,這并非最終的制度,而是初步定型。
在各個刺史部改革的同時,朝廷的軍隊體系同樣有重大改變。
北軍得以保留,增設北軍司為最高長官,北軍中候維持監察職責,五校之中每校人數超過五千人。
劉辯憑借策卡【澄清吏治】,收攏了大批的財政,又把漢靈帝西園以及少府的財產分出了一大部分投入軍隊當中。
除了北軍之外,朝廷恢復南軍。
其實東漢存在南軍,衛尉和光祿勛體系就可以看作南軍。
但劉辯重新進行了劃分,把雒陽的軍隊分為中央軍、禁軍和護衛軍三大體系。
南軍設立南軍司,屯扎在雒陽城外,不設立小的校尉部,而是由南軍司負責,不過同樣設立了南軍中侯。
原西園軍進行整改,更名為西軍,其駐扎在關中之地的長安,人數在萬人上下,原上軍校尉改為西軍司。
除此三大中央軍以外,再加東軍,屯扎在汜水關處。
此東南西北四軍構成中央軍,四軍司不受任何衙署統率,直接對天子負責。
...
【時間:大漢建安元年六月十三日】
【皇威:950】
【國庫:15634萬】
【朝堂穩定:政通人和】
【國家規模:休養生息】
“比較上個月又更進一步了。”
劉辯剛剛下了朝會,打開了國家屬性看了一眼。
朝堂穩定與國家規模都有了提升,對比第一次開啟系統之時,真的已經步入了穩定階段。
接下來只需要修養個三五年,大力恢復經濟與農業。
等國庫富裕,天災減少之后,就可以對外擴張了。
在此之前,改革還是要繼續的。
劉辯先對軍隊和爵位進行改革,以此方式來試試水。
如今看來效果很不錯,并未引起太大的波動與反抗情緒。
最重要的是持續了一年使用時間的策卡【澄清吏治】,終于在這個月結束了,可以使用別的策卡了。
如果沒有這張策卡,國庫不可能這么快賦予起來。
很難想象雒陽的那些士人,家底有多么的富裕。
“先把招賢令和科舉開了。”
劉辯摸著下巴笑了笑,不知道是不是運氣全用在了抽卡上面。
科舉一連幾個月的時間沒有出名臣,以至于劉辯以為系統是不是出了問題。
好在招賢令時間到!
從去年涼州之亂平定以后,劉辯一直沒有抽卡,將所有的功勛全部積攢了下來。
再加上新完成的兩個成就與稱號,積攢了大量的功勛,可以來兩次十連抽。
最新完成的成就分別為【減免賦稅】與【大赦天下】,稱號為【仁義之君】。
這三個的獎勵沒有卡牌,只是給了功勛。
還有一個【黨錮之禍】的成就,也在正月分完成了。
劉辯又一次肅清了雒陽的清流與宦官,基本上將清流這個群體給滅掉,而一些不干凈的宦官,同樣遭到了大規模的清洗。
“來吧,給個名臣吧!”
劉辯果斷開啟了這個月的科舉。
一連串的臣子呈現,期待的好運并未到來,依舊全部是灰色的名字,沒有名臣科舉到。
“不至于吧?”
劉辯無語了,這都八個月沒出名臣了!
現在只能等了,看這個月誰把【招賢令】的名額用掉。
上次給了個王守仁,這次不知道能獲得誰。
值得一提的是劉辯取消了【漢昭烈帝】的帝卡,三顧之禮也沒有繼續用下去,他認為太浪費時間,反正帝卡的本紀已經完成,以后自己搭配天命的時候再說。
至于【明成祖】、【晉惠帝】以及【大賢良師】的帝卡,一直沒有裝備。
劉辯默默關掉科舉的面板,開啟了卡池,直接選擇十連抽。
目前手里的功勛已經達到了三萬多,足以支持他進行三次的十連。
卡尺頃刻間閃耀彩色的光芒,一張張卡牌飛躍而出。
【獲得紫色策卡:內閣制】
【獲得白色策卡:炮烙之邢】
【獲得白色策卡:入陣曲】
【獲得白色策卡:招安令】
【...】
【獲得白色訓卡:藥圣】
【獲得紫色孫卡:宋末三杰】
仿佛運氣全部用光了一樣,這次的十連抽居然沒有抽到帝卡,連金卡也沒有一張,總共四張策卡和兩張訓卡。
劉辯覺得人有點麻,可能這個月不太適合抽獎。
他一一查看這些卡牌的效果,直接把兩張訓卡用掉。
【藥圣】的名臣是李時珍,正好太醫那邊需要多多補充人。
華佗和張機都已經入了太醫院,再搭配一個李時珍,以后的醫療必定蒸蒸日上。
正當劉辯準備繼續用策卡的時候,王振匆匆跑進了云臺殿。
“陛下,幽州來了急奏,鮮卑、烏桓反叛,聯合遼東的賊人自立為王,幽州牧劉虞請求朝廷出兵支援。”
劉辯心里一沉,真是才過上好日子沒多久,立馬就來了戰事,好在只是遼東地方的叛亂。
“召鐵木真來!”
“是。”王振立刻去傳令。
鐵木真目前在雒陽任職中郎將,很快,鐵木真來到云臺殿。
“臣鐵木真拜見陛下。”
劉辯抬手道:“起來吧,事態緊急,我簡單的說,幽州牧劉虞的急奏剛剛送到朕這邊,烏桓與鮮卑籠絡遼東的賊人叛亂,在遼東稱王,劉虞請求朝廷支援,朕封你為平遼將軍,令幽州節度使、東軍司,負責幽州一切軍事要務,即可前往幽州平亂。”
鐵木真心里一震,當即領命。
這可是他第一次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統率,單獨領兵作戰。
幽州、并州與涼州之所以不設立刺史和節度使,就是為了這個情況。
單反異族有了異動,朝廷直接任免節度使總管三州的事務。
劉虞搞內政是一把好手,可在軍事方面屬實不行。
之前公孫瓚在幽州還能打打鮮卑和烏桓,如今公孫瓚在河內任職,劉虞一個人擋不住。
劉辯有些不理解,這劉虞不是和鮮卑、烏桓的關系很不錯么,怎么會讓異族反叛的。
不管原因是什么,既然異族叛亂且有賊人搗亂,那么朝廷就要火速出兵鎮壓。
劉辯揮了揮手道:“去吧,你現在即可前往符節臺,詔令隨后就到。”
“是。”鐵木真領命后離去。
東軍不是一般的兵種,而是【點兵沙場】點出來的“鐵浮圖”。
整整一萬人皆為重騎兵,屬于精銳中的精銳。
劉辯點出鐵浮圖以后,為了組建這支精銳騎兵,動用了五千萬錢。
當然了,裝備方面肯定比不得后世,不過比較現有的騎兵,已經是最精良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