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找一個送死的人
- 三國:劉辯的皇帝成長計劃
- 恩恩呦
- 2101字
- 2025-07-19 17:15:30
董太后當著劉辯的面寫了一封信,言辭之誠懇令人動容。
劉辯認為沒問題,道了謝以后匆忙離去。
“協兒,你這位兄長心思縝密,果斷狠絕,今后你切不可覬覦皇位,更不可有不臣之心,否則以皇帝的手段,兄弟之情算不得什么。”董太后目光深邃的看著劉協。
劉協疑惑道:“兄長不是封我為王了嗎?”
董太后搖頭嘆息道:“是封你為王不假,但穎川那地方不是好去處,那里世家林立,豪強眾多,你過去等同于破壞了世家和豪強的利益,將來必定不好受。”
“我相信兄長不會害我。”劉協大體上聽明白了。
他自幼聰慧,許多事物一點就透。
但聰明歸聰明,畢竟只是孩子,見識遠遠不夠。
對于劉辯的一些安排,劉協能看到表面,卻看不透內在。
就好比這次董太后給董卓寫信,表面上看是為了穩定董卓,讓董卓歸順朝廷。
背地里的含義,何嘗不是對董太后的一次試探。
從這以后,相信董太后不會再有任何覬覦皇位的心思。
“他是不會害你,但不代表不會利用你,總之小心為妙,今后我們祖孫二人要謹慎一些,待你及冠后我們去穎川就藩。”董太后撫了撫劉協的頭發。
這祖孫二人已經沒有任何的外力與幫手了,余下的日子只能依靠自己。
遠離朝堂與皇權,這是最好的選擇。
離開長樂宮的劉辯直奔御史臺,將董太后的信交給盧植。
既然這個方法是盧植提出來的,那送信的人就從盧植麾下挑選。
“盧卿,你覺得董卓看到這封信以后是什么反應?”劉辯一臉的好奇。
盧植想了想道:“恐怕會暴跳如雷。”
“為什么?”劉辯挑了挑眉,有些詫異。
“董卓已經謀反,陛下的皇位穩固,汝南袁氏覆滅,他除非不怕死,不然不會來雒陽。”盧植有些感慨。
一旦這封信送到涼州,董卓勢必要反叛到底了。
董太后在信中強烈譴責董卓,怒斥他忘恩負義,不忠不孝。
不忠的是天子與朝廷。
不孝的是不顧及董氏外戚的感受。
看似是恨鐵不成鋼,希望董卓迷途知返,實際上是把董卓逼上了絕路,再也沒有余地。
老太太厲害啊!
正常書信一封,董卓還有機會考慮一下,這信送過去的話,董卓不僅不歸順,肯定要一亂到底。
劉辯自然看出了信里的含義,他原本與盧植一樣,以為董太后會寫一些誠懇的內容,沒想到老太太在信里話里有話。
誰把這封信送到董卓那邊,誰都會被董卓宰了。
這個人必死無疑。
從御史臺里面挑一個人最合適,御史臺改制到現在有些時日了,里面肯定有世家的人塞進來,盧植作為御史大夫,不可能不清楚這些人的身份。
盧植這下明白了天子的來意,笑著點了點頭:“陛下,我有送信的人選了,就讓新加入御史臺的高御史送信吧。”
“那就他了,他在御史臺么,朕見見他。”劉辯會心一笑。
兩人心里都明白,只能說選錯了隊伍,后果是嚴重的。
政斗可不是過家家,甚至比戰爭更加殘酷。
這位高御史就在御史臺工作,聽聞天子要見他,顯得受寵若驚。
“臣侍御史高階拜見陛下。”高御史趕忙行禮。
劉辯上下打量了一下道:“免禮,你是哪里的人?”
“臣是潁川人。”高階有些忐忑不安。
天子不是誰想見就能見的,就好比朝會,需要一定的官職才能面見天子。
別看御史臺就在臺閣,與東宮僅有一墻之隔,但他是個新人,想見天子幾乎不可能。
今日得以見到天子,真乃三生有幸,回家以后可以向朋友吹噓了。
劉辯瞇了瞇眼,感情是潁川的人。
想來應當不是荀氏的人,荀氏作為潁川的世家領袖,已經向他表明了忠心。
荀氏這么做,不代表其它世家愿意歸順。
劉辯看了眼高階,笑了笑道:“朕有一件事要交給你去辦,不知你有沒有這個膽量?”
高價一聽有事情交給自己,心里那叫一個興奮,然而聽完后面的話,意識到這件事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
膽量?
“臣什么都沒有,就是一身是膽!”高階為了把握機會,也算豁出去了。
劉辯滿意道:“好,有膽量就行,將這封信送到涼州武威郡的董卓手里。”
高階的表情頓時凝固在了臉上...
送到涼州董卓的手里!?
那董卓是叛軍賊臣!
這...
劉辯輕笑道:“怎么?害怕了?”
“臣...不是怕,而是...擔心這封信送不到董卓手里,涼州的叛軍眾多,臣擔心還沒到董卓大營,就被叛軍或羌人給抓了。”高階尷尬的低下了頭。
剛剛還吹噓自己一身是膽,如今卻又變了副面孔。
盧植見此,冷聲道:“高御史,你既然已經接下了任務,豈有出爾反爾的道理?你莫不是以為站在你面前的人是公卿吧?當著天子的面,你豈敢反悔?”
劉辯頓時覺得盧植夠狠,這番話下來,直接把高階的退路給堵死了。
果然啊,看似是個大儒,實際上心比石頭都硬。
難怪能領兵鎮壓冀州的黃巾軍,沒點狠辣真不一定做到。
184年朝廷派遣盧植、朱儁與皇甫嵩三人平亂,最開始盧植是主力,對付冀州的黃巾。
要知道冀州是張角的大本營,屬于黃巾中的主力。
盧植能把張角打的躲在廣宗城不出,可見其軍事能力絲毫不比皇甫嵩遜色。
在黃巾之前,盧植也曾多次平定地方的叛亂。
可惜的是后續的盧植再也沒有機會展現軍事天賦了,隨著董卓入京,盧植等一眾漢室重臣不可能在執掌兵權。
劉辯為什么第一個杯酒釋兵權要選擇盧植,就是因為盧植文武雙全,對漢室忠心耿耿,為人又公正剛直。
高階此刻已經沒得選了,唯有答應一條路,否則就是欺君之罪。
天子是怎么對世家、士人下手的,高階心里一清二楚。
“臣遵命。”高階心里后悔的要死,早知道剛才不那么急著表現。
劉辯憋著笑道:“好,盧卿將信拿到尚書臺封泥,高卿今日就動身吧,此事至關重要,高卿切記不可拖延。”
“是。”
盧植帶著高階去了尚書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