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蔡倫雖賢未善終,誰人愿作龍亭侯
書名: 三國:穿越漢靈帝,開局先政變作者名: 吾漣仰本章字數: 2011字更新時間: 2025-07-15 19:00:00
“陛下所言,或…或有可行之法,只是恕小民愚鈍,尚且不知。若要嘗試,恐怕損耗難計?!?
心中一直未敢提出的話題由皇帝親自談及,左伯自然是難掩心中激動,說話之時甚至有些結巴。
直到說完之后,左伯方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神情惶恐的下拜行禮請罪道:
“小民一時激動,還請陛下恕罪?!?
“無妨?!?
本就是無心之失,再加上還是當前急需之才,劉宏對此自然不會怪罪,大度擺手示意起身便是。
對于左伯話語中所所擔憂的問題,對于劉宏而言亦是不成任何問題。
相較于更為便捷的政令傳達,區區犧牲一個濯龍園的景觀可謂絲毫不在話下。
更何況對他而言,防蛀紙張所需的材料早已知曉,根本不需要耗費大把精力不斷去進行試錯,只需要調配合適的用量以及相應的工藝而已。
而這,則正是左伯這位造紙能手所擅長的。
“朕翻閱古籍時曾看到以黃蘗汁液染布,色雖易褪,可卻具驅蟲之效,或許亦可用于紙張防蛀?!?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對于工匠而言,營生技藝尤其是獨家秘方是絕不會輕易外傳之物,唯有血親方可繼承。
左伯的造紙手藝就是他父親所教,染布行當亦是如此。
所以對于劉宏所言,在場眾人雖未曾聽聞,可卻也并沒有產生任何懷疑,反倒覺得是從天子口中得知了隱秘古法,頗有些感激。
本就鐘情于造紙事業的左伯對此更是激動至極,當即叩拜道:
“懇請陛下準許小民鉆研黃蘗造紙之法!”
雖然從左伯不似作假的殷切態度來看,光是給他提供所需材料就已然足矣,但為了今后能夠更好的驅遣類似的能工巧匠,劉宏還是有意將其立為典范:
“防蛀紙張關系甚大,離不開子邑之才,朕便提拔你為將作掾,秩百石,依舊歸于畢嵐管轄,待防蛀紙張有所成效之后另行封賞?!?
將作掾并非將作寺內的官員,而是地方郡國中負責營造、修建的主吏,官秩并無定論,多在百石至斗食之間,地位與雜役太監相差無幾。
并且很多小郡并不常設,往往是臨時征調,或是其他官吏兼任。
每逢為皇帝修建陵寢、園林之類的大工程時,更是會另臨時提拔一批將作掾,負責督運所需木石材料,使得將作掾并無定額。
也正因此,劉宏才會選擇將左伯任命為將作掾,即便是去置辦官服令印也不會引人懷疑。
聽到自己被提拔為官,左伯自然也是難掩喜色,不住的謝恩。
簡單安撫兩句之后,劉宏方才帶著畢嵐離開此處,漫步于風景秀美的濯龍園中,緩緩朝著來時的方向走去。
幾經思索,畢嵐還是沒能忍住心中的疑惑,趁著周遭沒人開口問道:
“改良造紙不是利國利民的善事嗎?蔡侯更是因此而名揚至今,陛下為何卻要如此遮掩,似乎生怕外人知曉此事?”
劉宏并非單純喜好故弄玄虛之人,對于真正信任之人,還是愿意吐露些心聲的。
而對于這個問題,眼下的畢嵐自然是談得上信任的,劉宏也并沒有像面對張讓、趙忠等人一樣,而是停下腳步,認真的解釋起來:
“蔡倫的確因為造紙之術而列卿封侯,更是留下了不世之名,可此人最終卻又落得何種下場?”
畢嵐聞言,頓時語塞。
和左伯一樣,他也是匠戶出身,所以才會對機關器械如此精通。
入宮之后雖然在和其他太監閑談中得知了一些有關名宦的傳聞,可對于完整的生平所知甚少。
所以,對于劉宏的反問,畢嵐卻也只得無奈搖頭。
若非自己破格提拔,畢嵐如今依舊只是個尋常的雜役太監,劉宏自然對他經史方面的造詣沒抱多大希望,對這個答復也是有所意料,耐心解釋道:
“蔡倫不僅造紙聞名,擔任尚方令所監造的弩、劍皆為精品,因而被人冠以其列侯之名,稱之為龍亭劍,龍亭弩。”
“并且蔡倫此人生性敦厚,多有仗義諫言,女君臨朝之時,朝堂之上多有美名,甚至被史家譽為宦官最賢者。更曾與當世名儒一起,與蘭臺校典正籍。”
“但僅僅三年后,蔡倫便突然被收捕入獄,當夜便服毒自盡,而后被冠以數條大罪,革爵除嗣,你又可知為何?”
對此,畢嵐自然只得再次茫然的搖搖頭。
“因為新帝登基,而蔡倫侍奉十六年的女君鄧綏病故。”
對于一代名宦落得如此結果,劉宏也是唏噓不已,似是感慨,又似是總結道:
“對于很多人而言,是非黑白,善惡屈直,全都不重要。他們只看重自己的利益得失?!?
“哪怕至善賢者,只要利益相悖,亦可能招致他們的毒手唾罵。即便是十惡奸佞,只要能帶來利益,他們反倒會為其美名遮掩。”
“而這樣的人,幾乎遍布朝堂之中。”
“并且他們幾乎每個人都自覺秉承大義,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任何無恥之事?!?
“無論是草創造紙之術的蔡倫,還是想要改良造紙的你與左伯,在他們眼中都沒有任何差別?!?
“甚至就連朕,若是不稱他們心意,也未見得能夠安然無恙?!?
“朕既為天子,自當是要做一些真正為國為民之事,也勢必會和這些蠹蟲巨害利益相悖。”
“只是不知畢嵐你只想做個安享晚年的富家翁,還是愿意冒著生命危險做朕的龍亭侯?”
世道幾多利益熏心之人,可卻也從來不缺理想之輩。
不談利益,不僅難以組建班底勢力,更會使人心渙散,終有潰散的一日。
可若是只談利益,卻也只能聚集一群蠅營狗茍之輩,見勢不妙便會望風而逃,亦非長久之策。
如今自己也算是勉強在這偌大的雒陽城中站穩了腳跟,劉宏覺得自己也是時候該顧慮長遠之事了。
或許畢嵐未必值得信任,可終有一日定會有值得托付之人前來。